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南疆十二村记
沙尘过后,天总会蓝——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拉依喀村记
发布日期:2017-01-10

连续几天沙尘,4月25日,终于迎来好天气。空气清新,天空透出清澈的蓝色。从县城到科克铁热克乡,路边的合欢树开着紫花,钻天杨显得格外笔直。通往拉依喀村(6村)的路上,刚洒的水给早晨的空气中增加了湿润的感觉。

进了村委会大院,工作组的队员们迎上来,一只名叫耳朵的黄狗也毫不认生地凑上前来摇头摆尾。听完工作组副组长、自治区民委办公室主任王景起的情况介绍,我们便开始入户走访。


“烤肉王”麦麦提·喀吾孜


走出村委会大门,碰上开电动三轮车的老乡,我们几人坐了上去,请他带我们去“烤肉王”麦麦提·喀吾孜家。“烤肉王”是我想到的名号,考虑到他在全村全乡甚至全县的知名度,我觉得叫起来蛮贴切。

麦麦提·喀吾孜家不远,几分钟就到了。他今年42岁,个头不高,打了25年篮球,是村里的篮球队员。前几天他刚代表本村赢了9村(库木艾日克村),感觉颇为自豪。


_MG_0960.JPG

“烤肉王”麦麦提·喀吾孜(左二)


“麦麦提家的东西可以吃一点,因为他比较富裕。”看到麦麦提拿出核桃给大家吃,副组长王景起笑着让大家别客气。

麦麦提·喀吾孜身体不壮,但显得很有精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信能掌控自己生活的男人。

“麦麦提想当贫困户,我没同意。我跟他说,你这么富,怎么能当贫困户?”王景起边吃核桃边给我们讲起了麦麦提的故事。显然,两个月的时间,工作组已经与在村委会门口卖烤肉的麦麦提很熟了。

“我很富?我的烤肉钱好多都没收回来呢!”麦麦提举着帐本为自己辩解。原来村里有个习惯,很多村民吃烤肉时都先不给钱,记上帐后一起给。除了卖烤肉,麦麦提还卖鲜羊肉,每天宰4只羊。同样,卖肉也可以记帐。这样,好多钱短时间收不到手。但好在村民们都很守信用,不担心赖帐。当然,实在困难的,三四年还不了,也就算了。

在村里,麦麦提确实不够格当贫困户。他卖烤肉仅一两年,就在全县出了名。每天都有人从县城开着车或骑着摩托来吃他的烤肉。因为他的烤肉味道好、份量足。同样份量的肉串,在城里要卖10元,他只卖5元,还免费送一份馕。最绝的是,他烤肉用枣木、杏木等果木,味道大大胜过碳火烤肉。每周二、周五,烤肉摊还有烤全羊,周日他会去县城最大的巴扎卖烤肉。

麦麦提不仅卖烤肉,也养鸽、养羊,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我指着他家的羊圈问:“你有多少只?”“羊嘛,八九只吧!”我疑惑地看了看满圈的羊,粗略一数,就超过20只。王景起显然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村民对数字的模糊化态度,笑着替麦麦提解释:“他是卖羊肉的,每天宰4只,圈里的羊今天是这么多,过几天可能就剩下八九只了。”


维吾尔族老党员和他的大毛拉儿子


出了麦麦提家,我们碰到63岁的老党员胡达拜尔迪·萨伍提。他干了31年大队长,2013年才离开工作岗位。他紧紧地和我们握手,再把手放在胸口。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和热情。

“从工作组身上,我们感觉到焦裕禄的精神又回来了!”老人高兴地说。“第一批工作组来了,为我们打了一口井。如今,这口井就在我的家门口。民委的资金虽然不多,但都用在了刀刃上。老百姓都记在心里。”老人心情激动,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工作组副组长王峰告诉我,工作组来了之后,村里像这样的老党员最高兴了。

胡达拜尔迪·萨伍提的儿子麦麦提·胡达拜尔迪今年38岁,是村里的主麻寺主持,也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3月4日,全村在他家开了养鸽现场会。村干部和工作组当着近百位村民的面,将5500元项目资金发到他的手里。现场气氛热烈,一些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表示要加入到养鸽项目中来。四、五、九村的工作组员和村民代表也参加了现场会。

按照计划,国家民委200万元定点帮扶资金,在该村将全部用于养鸽项目。凡是报名参加项目并通过资格审查的村民,每户可得到5500元的资金支持。其中4000元用于建设鸽舍,1500元用于购买种鸽。项目预计覆盖320户,目前已完成153户。除了这200万元,今年还有50万元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也将用于养鸽项目,可以增加覆盖90户。拉依喀村有757户2785人,其中贫困户为255户。以250万元项目资金计算,此项目可覆盖全村近80%的农户,帮扶全部贫困户。

麦麦提·胡达拜尔迪是全村第一批加入项目并率先按要求建好鸽舍、购买种鸽的村民。王景起介绍说:加入项目并不是无条件的。首要是自己想干,并提出申请。建一个比较好的鸽舍,4000元是不够的,麦麦提·胡达拜尔迪光建鸽舍就花了七八千元。自己花了钱就会珍惜,去努力把事情做好。


_MG_1053.JPG

大毛拉麦麦提·胡达拜尔迪带头养鸽


作为一名宗教人士,麦麦提·胡达拜尔迪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讲经与生产。在最近一次主麻日上,他讲经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懂法守法的穆斯林》。麦麦提·胡达拜尔迪认为,让村民懂得如何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做一个正直的人,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尤其重要。

除了讲经,麦麦提·胡达拜尔迪还经常参加村民的婚礼,帮助村民给孩子起名,在村里颇有威望。他说的话切合实际,村民们爱听。他带头勤劳致富,也给村民作出了榜样。工作组为了给村民示范,在村委会的院里养了鸡和鸽子。王峰副组长一直夸耀工作组养的鸡养得好,但和麦麦提·胡达拜尔迪相比却有了差距:“他家的鸡晚上有灯照,可以吃食,所以长得快。”看到买买提·胡达拜尔迪家鸡舍里的灯,王峰找到了答案。


全村出了三名大学生,他家就占了两名


64岁的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因为家里出了两名大学生,成为全村人羡慕和尊敬的对象。因为,近年来全村也仅仅只有3名大学生。

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在乡中学当了32年教工,担任过出纳、会计,开过车。儿子在武汉中南民族大学读行政管理专业,女儿在自治区内的昌吉学院读计算机专业。因为成绩好,她今年还拿了5000元奖学金。


_MG_1136.JPG

村民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


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说,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读书,现在孩子们学习成绩好,有机会考上大学,让他十分自豪。他会尽全力支持他们完成学业。儿子上学每年要交4500元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每月加起来要1900元。女儿虽然拿到奖学金,但每学期伙食费也要3000多元。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的退休工资有5400元,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儿女身上。

与村里其他村民儿孙绕膝的热乎劲相比,麦麦提·阿卜杜热合曼老夫妻的生活显得有些寂寞。院里的马兰花和无花果叶子上沾满了沙尘,映衬着老人脸上的孤独。老人说,太想孩子们了,今年想去武汉看看儿子。他希望孩子们毕业后回到县里,考上好的单位工作,过上好日子。当然,如果孩子们在外面找到了好工作,自己也会支持。


村支书的教育宣言


拉依喀村支部书记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是全乡25个村中少有的几个正式入编的“喀迪尔”(KADIR,维吾尔语,“干部”的意思),有知识、有水平,工作热情高。他此前在科克铁热克乡15村任村支书,去年10月才调到拉依喀村。到村里不久,他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并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

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了解到,这个村有20多个孩子经常找种种理由逃课,不好好上学。有的时去时不去,有的晚来早走;有的自称生病,到家里一看,活蹦乱跳,一点事没有。还有的提出理由:“家里要给弟弟起名字了,所以请假不去上学。”

南疆实行12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上学的人还比较多,但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学,认为读书无用,考不上大学,还得回村务农,不如早点干活挣钱。尤其是女孩子,一大早出去,晚上回来,家长担心。

针对这种状况,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决定从严抓教育入手,把抓教育和“去极端化”结合起来。他先到乡教育办和学校了解情况,然后结合村里实行的“三户联帮”,请邻里乡亲帮助做工作,很快就取得了明显效果。

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认为,年轻人没有文化,观念落后,不适应现代社会,是他们易受极端化思想影响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教育入手,提高孩子们的受教育程度,增加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极端化思想的危害。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村妇联适时组织了一次妇女读书活动。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不让孩子上学,不让上大学,这就是一种极端化思想的表现。他说:“不上学、不读书,怎么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我们维吾尔族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民族,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家、学者。不读书不上学不是我们的传统。极端化思想认为读书是离经叛道的事,这纯粹是歪理邪说,是错误的!”他还引用维吾尔族经典和历史上的名人名言,说明维吾尔族是一个重视知识和教育、人才辈出的民族。《突厥大辞典》、《福乐智慧》等不朽名著,都出自维吾尔族先辈之手。阿曼尼萨汗整理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爱好知识和艺术的典范。当代很多成功的维吾尔族企业家,都积极捐资助教。乌鲁木齐开餐厅的一位女企业家,就在皮山县某学校资助了一个班的学生。

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的话接地气,村民听得懂,听得进。散会后,就有几个村民找到他,表示确实想通了,要让孩子继续上学。

来村里不久,阿卜都米吉·阿不都热依木还遇上了一件事,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有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在家里生孩子难产,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死亡。他决定抓住这个典型,对全村妇女进行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培训,并结合“去极端化”教育,引导妇女尊重现代科学,走现代文明之路。他告诉村里的妇女,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大大进步了,在医院生孩子成活率在99%以上,安全健康。许多穆斯林国家妇女生孩子前也要定期检查,分娩前一两周入院。而我国大城市的妇女更是如此。现在村里的一些年纪大的妇女认为以前产妇都在家里生,没什么事。但事实证明,在家里生并不能保证母子安全,一旦出事后悔莫及。

村支书语重心长的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妇女都表示听进去了。


努斯热提·阿力木:外出打工的女带头人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拉依喀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妇女成为全乡有名的打工带头人。

2002年,在县城小店卖饮料和凉皮的努斯热提·阿力木刚过41岁。她中等个头,性情朴实,做事勤快,还会说几句汉语。那时,前来小店吃东西的兵团农14师职工正急需人手,便顺口问她能否找到人帮忙摘棉花。刚开始,努斯热提有些犹豫,毕竟从来没有做过。但在兵团职工的劝说下,她决心回乡里试一试。


_MG_1171.JPG

打工女带头人努斯热提·阿力木


第一天,努斯热提带来了10个村民,年龄从15岁到45岁。男人工资每天15元,妇女每天10元,而她每天可得到20元。第二天,她带来33人,11个男人,22个妇女。就这样,她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女包工头”生涯。

农14师皮山农场离科克铁热克乡只有二三十公里路,工人早去晚回,中午管饭。农忙期间,每15天休息一天,有事请假。2003年,努斯热提从乡里带出去的打工人数创纪录地达到了340人,得到了雇主200元特别奖励。近几年,参加打工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每年也有八九十人。十几年来,工人的工资涨到了男人每天100元、妇女每天60元,她自己每天可以拿到80元。

作为“包工头”,努斯热提深得雇主信任,所有工资每次都直接给她,由她再发给工人。中午,大家在一起吃饭。努斯热提经常强调要团结,互相帮忙,并告诫年轻人不能做坏事。维吾尔族过肉孜节,汉族老板送钱送衣服给她;汉族老板孩子结婚,也请她去参加。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在打工挣钱的同时,很多村民学会种植和管理枣树,在自家的庭院里种上了红枣。努斯热提说,很高兴能帮乡亲们做点事,大家挣到了钱,解决了生活困难,自己也挣到了钱,还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今年,努斯热提又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一个劳务输出合作社,组织村民外出打工。她还想买一辆车,专门接送打工的村民。

王景起说,努斯热提既得到雇主信任,又得到乡村基层政府和干部的认可。目前,科克铁热克乡人多地少,输出富余劳动力,是提高村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工作组已将扶持努斯热提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之事,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上报。或许,不久的将来,努斯热提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麦麦提敏和他的汉族师傅老三


刚进村,就听王景起副组长讲了村里唯一大棚种植者麦麦提敏·阿卜杜喀迪尔和老三的故事。这个村前些年曾有政府扶持的大棚24座,但如今大多已荒废。只有麦麦提敏的大棚保存下来了。因为,他认识老三,从他那里学到了技术。

老三名叫沈光平,是从重庆潼南县迁来的农民。兄弟姐妹9人,沈光平在家中排行第三,家里人都叫他老三。老三的童年和少年充满了关于食物和饥饿的记忆。1983年,沈光平高中毕业,差十几分没考上大学。母亲在那一年去世。家乡地少干旱,生计难求。听一位在新疆的亲戚说那里好找活干,老三毅然踏上开往新疆的火车,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在阿克苏,老三从小工做到大工,再成为包工头。1986年,他花十几万元在老家盖起了总面积450平米的三层小楼。当年,8位村里的同龄人也随他来到新疆。2002年,老三带着刚结婚的爱人和小舅子来到皮山,并在固马镇落户。

提起20年前初次与麦麦提敏结交的情景,老三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这个村盖学校,麦麦提敏打小工,我是包工头。一天,麦麦提敏提一只卤鸡来,说要跟我学大工。”

小工提水、和浆、搬砖,大工上墙、砌砖、抹浆。大工技术含量高,挣钱也多。麦麦提敏看准了这个比自己年长10岁、个头矮自己一截的汉族老兄,老三也喜欢上麦麦提敏的勤快好学。麦麦提敏跟老三学了几年大工,又学种菜。两人既是师徒又是朋友,一来二往就是20年。

麦麦提敏今年43岁,一米七几的个头,身体结实,一脸憨厚,笑起来嘴里露出几颗金牙。去年,老三承包的10亩大棚因为周围的核桃树已经长起,影响蔬菜的生长,不得不放弃,转做建筑承包。


_MG_0980.JPG

麦麦提敏(左)和他管理的大棚


此前,麦麦提敏一直跟老三干建筑,也跟老三学大棚种植。老三说,你打工每天只挣100多块钱,最好自己干。老三鼓励麦麦提敏搞大棚种植:“没钱,种子、棉被、钢架子都可以给你。你自己去种,种好了,愿意给我几个钱就给,没得钱就算了。”

在老三的鼓励下,麦麦提敏搬走老三的部分大棚设施,盖起了自己的大棚。“老三的女人、孩子都能干,我也能干。”麦麦提敏这样鼓励自己。村里曾经有人说他是个勺子(傻子的意思),担心干大棚又累又挣不到钱,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他每天在大棚干10个小时,技术上有问题就打电话问老三。凭着好学和苦干,他每年能挣两万多块钱。看到麦麦提敏大棚挣到了钱,有些村民也开始心动了。


_MG_1308.JPG

麦麦提敏的汉族师傅老三


老三说,大棚要搞好不容易,要懂技术,还要勤快肯干。开始搞大棚种植,第一年老三也没有收成,因为不懂技术,不懂防病虫害。老三买来相关书籍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在当地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老三说,与老家相比,这里的条件好多了,阳光充足,有地下水,不怕旱。种核桃、红枣,果结得比内地多得多。种大棚蔬菜,产量比老家多几倍。10亩地,老三搞了两个80平方米盖棉被的大棚和5个简易拱棚,一年收入近20万元。老三说,麦麦提敏只学到了自己一半的技术,还有上升空间。

老三和麦麦提敏的故事启发了工作组。王景起说:扶贫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把“我让你干”变为“你自己要干”。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村里在推广养鸽子项目时,首先要求村民自己提出申请,而不是平均分配。


工作组的双语课


4月26日晚9点多,结束一天的采访,王峰送我们回住处,一起去城里的还有村协警阿卜力皮孜及其妻子阿米娜。

阿米娜是工作组请的厨师,从第一期工作组来时就帮着做饭。她个头不高,身材丰满,面目清秀。与工作组相处两年多,她已经学会基本的汉话,可进行简单交流。做事认真的她还积极上进,提出了入党申请。与妻子相比,身为协警的阿卜力皮孜显得有些瘦小。下午,我们去他家看了他养的鸽子、鸡、牛和羊。院子很大,去年11月县畜牧局发放的一头价值8000元的老牛在安静地吃食。一头个头与牛差不多大的驴子,欢迎我们似地发出了荡气回肠的叫声。阿卜力皮孜说,这头母驴是他前年花4800元买的,这两年生了两头小崽,卖了7000元。


_MG_1266.JPG

村协警阿卜力皮孜


阿卜力皮孜家里养了70对鸽子,在村委会警务室的房顶还养了30对,总共有100对。工作组养的几十只示范鸽和小鸡,也是以他妈妈的名义申请的。阿卜力皮孜和妻子今年都35岁,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让人羡慕。

送我们到住处,王峰说,回去还要上维吾尔语课。双语学习是工作组的重要任务之一。王景起是整个大组双语学习组组长,对组里的双语学习特别认真负责。每天晚上,工作组的队员们都要花半小时至一小时学习维吾尔语,还要完成作业。王景起以身作则,每天早上都朗读教材,并找机会与老乡交谈,争取多掌握一些维吾尔语。


总领队哈布都拉·黑沙比亚微信朋友圈拉赞助


4月27日晚上8点多钟,自治区民委副主任、第三批工作组总领队哈布都拉·黑沙比亚外出回来,对整个大组的工作做了介绍。自治区民委第三批工作组住村两个月以来,去极端化、基层组织建设、民生工程等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作为总领队,哈布都拉担负着六村和其他4个村工作组的领导职责,还通过微信朋友圈为六村拉来了赞助。山西大同市广厦房地产开发公司捐助10万元,支持村里搞建设;广西桂林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助17套太阳能路灯,近期即将运到。

今年是工作组住村的第三年。大家都感到与三年前相比,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王景起开玩笑似地提起旧事:三年前刚来的时候,工作组入户摸排情况心里都还有点紧张。如今,工作组女队员一个人入户,晚上两三点钟回来也不担心。村委会热闹起来了:舞跳起来,歌唱起来,球打起来,笑容在脸上荡漾起来。人心在凝聚,正气在高扬。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的好日子。

老百姓的认识和态度,彰显了工作组的工作成效。村支书给我们拿出几份村民参加活动后自发用维吾尔文写的心得体会。出于好奇,我请工作组成员、新疆民族研究所编辑伊地利斯·库都斯简要地翻译出来。

二组村民麦麦提·尼扎米丁写道:“两位著名宗教人士结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讲解了学习知识、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我听后非常后悔青年时没继续升学,下决心对孩子们严格要求,让他们上大学成人才。”

一组村民胡达拜尔地·沙吾提写道:“听了自治区宗教人士去极端化宣讲以后,我明白了宗教极端行为的危害性。以后我要跟宗教极端分子作坚决斗争。”

村民艾比不拉·马木提写道:“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参加麦西莱甫活动。近些年,受极端宗教思想影响,我们村里的文艺活动尤其是民间的艺术活动基本消失了。工作组住我们村3年以来,组织了各类文体活动,我非常高兴。我希望乡亲们思想转变过来,适应现代社会,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三天的采访很快结束,但拉依喀村的故事还会继续。今年村里计划修20公里的柏油路。前几天已经选好安装太阳能路灯的位置,村里的主路都能覆盖。用不了多久,村里的大小路口,夜晚就会亮起来。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