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柴达木之星——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个人记略
发布日期:2017-01-12

自青海省海西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以来,全州各地区、各单位扎实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之星”,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心系农牧民的“好曼巴”


天峻县新源镇诊所全科医生尖措从小学习藏医,11岁已经将藏医学主要医典 《四部医典》背得滚瓜烂熟。20年前,24岁的尖措在同学邀请下欣然从化隆回族自治县来到天峻县为牧民看病。没想到在天峻县一待就是18年,他全心全意为牧民患者服务的事迹也在草原上被广为传颂。

这些年,尖措以雪山、草原为家,足迹遍及全县各个农牧区,甚至熟悉每一户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都一清二楚。难怪,农牧民亲切地称他为草原上的好曼巴(藏语医生的意思)。无私奉献,解疾苦保安康,在淳朴的农牧民看来尖措正是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与尖措一样,45岁的蒙古族女医生尼春华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全身心扑在医护岗位上。如今,作为海西州蒙藏医院院长,尼春华在工作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在她的带领下,海西州蒙藏医院相继开展了蒙藏医整骨术临床研究等科研项目和蒙医银针疗法、涂擦疗法、放血疗法等六项新业务,医院的骨伤专科、五疗专科被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名科。同时,为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她带领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开展蒙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等工作,现已推出《蒙藏医临床实践汇集》《柴达木盆地蒙藏医民间验方集粹》两部蒙藏医药古籍。

每年,尼春华都会组织全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深入到农村牧区,积极推广蒙藏医药适宜诊疗技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尽心尽力才无愧这身警服”


茫崖行委公安局花土沟镇派出所副所长陈宏杰是复转军人,从警以来他一直以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工作中了解到以拾荒为生的刘玉兰老人生活困难,陈宏杰就把老人确定为自己长期帮扶的对象,经常为老人送温暖。赴外省学习期间,得知老人出车祸了,他也不忘嘱托家人、同事前往医院照顾老人并送去钱物。

曾经,陈宏杰任职的花土沟镇曾是茫崖行委有名的脏、乱、差乡镇,居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口流动性强,治安管理难度大。当时,居民王德良整日游手好闲酗酒,不务正业,醉酒后多次到派出所无理取闹。于是,工作之余的陈宏杰时常来到他家与他交流沟通,向他宣讲法律法规。经过反复耐心的劝导,如今的王德良已经改掉酗酒的毛病,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开始了新生活。每当谈起这段经历,王德良都充满感激地说:“都是陈所长帮助了我,使我通过劳动过上了好日子!”

在破获某邪教组织的工作中,陈宏杰不顾年幼生病的孩子,连续加班加点,利用自己的群众基础摸排线索,将本地区的邪教组织人员全部抓捕归案。因为工作表现突出,陈宏杰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三等功。他常说:“我们穿着警服,头顶警徽,干什么老百姓都在看着你,只有尽心尽力了才无愧这身警服!”

像陈宏杰一样,在警察岗位尽忠职守的还有都兰县公安局热水派出所民警张晓英。40岁的张晓英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基层治安维稳的第一线,不论哪个岗位,也不管任何时候,总能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被同事们称为“一块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的金子。”

10多年前,香日德镇汽车站一名儿童不慎失足落入该院内化粪池。接到报警的张晓英立即赶赴现场,并且当场跳入深约5米的化粪池,在一位村民的帮助下成功解救落池小孩。5年前,察苏镇一蔬菜店铺发生火灾,救援过程中张晓英获知二楼还有两名儿童时,立即不顾个人安危冲上楼去与家属一起将已陷入昏迷孩子救出火海,并驾车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使两个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基层干部要做到的“五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作为尕海镇尕海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桂兰用满腔热情和苦干实干,为民族团结进步、为社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城镇低保倒查工作中,她与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每户居民家中,认真询问、核查相关资料,并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所提出的疑问。多年来,马桂兰成功调解各类家庭矛盾102件,处理民族纠纷事件15件。在服务居民群众时,她经常这样教育引导社区干部:“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首先要有爱心,其次要细心、耐心,最终要做到无愧于心。” 马桂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大柴旦行委柴旦镇马海村党支部书记焦利保利德也和马桂兰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于常年游牧和居无定所,马海村哈萨克族群众生活曾经十分困难。自2010年起,焦利保利德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建议,争取并落实“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近300多万元,逐步实施了村级道路硬化、水电入户等惠民富民工程。同时,他积极联系镇域内工矿企业,开展企村联建活动,成立枸杞种植、肉鸡养殖等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年轻人外出务工创业。2012年,他带领党员干部逐门逐户地向全村群众耐心宣传“共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打消各种疑虑,促使个别群众主动拆除了私自搭建的房屋。当年,马海村被评为全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先进村,全村年人均收入也从2002年安置时的430元增至11955元。昔日贫穷落后的马海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咱们工人有力量”


40岁的王长辉,是都兰县多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一名普通工人。

在王长辉看来,这份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享受。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他一步步从“门外汉”变成厂里的技术骨干,先后在操作球磨机、分级机、磁选机等工种上都取得出色成绩。在脏、难、险、累的一线工作中,王长辉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农民工成长为公司生产技术专业人员,2012年还获得海西州“岗位职业能手”荣誉称号。

与王长辉的经历不同,蒙古族青年金柱从2009年起就在海拔4200多米的青海义海能源木里矿担任生产技术科技术员。艰苦的环境锻炼人,作为技术骨干,金柱深知新技术对煤矿开采意味着什么。因此,工作之余,他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成为全矿少有的“全把式”。2013年初,为确保实现利润最大化,金柱经过认真测算,对坑下、排土场道路进行重新设计布局,两个项目为公司每年节约运输燃油费918万元。这样运用新技术节省生产费用的尝试,在金柱7年的工作经历中不胜枚举。其间,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全矿生产技术骨干,被公司评选为安全先进个人,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用平凡成就不凡


海西军分区政治部副团职干事胡逍,不忘组织的培养,视驻地如故乡,视各族人民群众为亲人,先后为驻地贫困群众和学生捐款2000余元,帮助驻地生格乡小学三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自入伍以来,他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军事指挥员,2011年被评为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5月天峻县草原灭火期间,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胡逍挺身而出奋战在第一线,为扑灭大火、减轻火灾损失做出了贡献。

作为州信访局一名普通干部,自2003年从事信访工作以来,李勇把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听取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排解纠纷,促进团结。2010至2013年,李勇共督办涉及少数民族群众信访案件135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他常说:“信访工作者要甘当群众的‘出气筒’,要时刻将群众的困难和要求放在心上,做人民最忠实的公仆”。经他耐心协调,因安置哈萨克族群众而迁至格尔木市的原马海农场职工草场纠纷、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牧民负担较重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自2008年任天峻县郭那寺民管会主任以来,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程度的格给就踏上了自学之路。2012年寺院整顿期间,为深刻领会国家寺院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他经常点着蜡烛学习到凌晨,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格给认识到,作为僧侣应该加强自身佛学造诣,奉行佛教教义教规,做遵纪守法、爱国爱教的僧人。长期以来,格给都在寺院僧侣及信教群众当中大力宣传 “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与党委、政府共同积极教育引导寺院僧侣及信教群众。在他认真负责的管理下,和谐寺院建设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镇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