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云南 七彩之外的另一种“颜值”——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行时
发布日期:2018-03-19

霞落普者黑-崔永江 摄-电话.jpg

彩云之南  朝霞映照普者黑    崔永江/摄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注定成为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就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踏上云岭大地调研指导,对云南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根本遵循:

……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指明了云南的发展方向、现实路径和工作重点,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极大关爱和殷切期望,是对云南民族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莫大激励。

光荣的使命欣然相迎,历史的重任沉然在肩。

要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完成好总书记布置的任务,首先必须真正领会总书记云南调研指导的深意。只有“听”得明白、“想”得清楚,才能深入理解、完全悟透其重大意义、精神内涵和指向要求,并自觉将其转化为推动前进的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而才能“干”得到位,确保这些宏伟决策在云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量身定制的重大战略定位和交给云南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大举措,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凝聚了云南470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完成好这个任务,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着力推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年终岁末,记者来到彩云之南,深入城镇村寨基层一线采访。我们欣喜地看到,云南各族干部群众铭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攻坚克难、矢志不移,正在扎扎实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勇于担当、奋发向上的姿态书写着合格的答卷。


“云南现象”和“云南经验”


处大事应明而能断,临大势应顺而有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紧密结合,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深深铭刻于执政理念里、融入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2015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部署了推进示范区建设的10项重点工作,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示范区。

短短几年,《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等政策相继出台,《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相继实施,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得以明确,并确保其实体化、工程化和项目化。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省级27个部门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网络,在城市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省16个州市相应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并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2016年,全省签订示范区建设责任书13356份,覆盖所有州市、县区、乡镇,直至村委会和寺观教堂。

从利益共同体到发展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这是各民族追求团结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用发展的思路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云南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繁荣进步作为确保民族关系和谐的根本立足点和着力点,把工作重点向边境地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倾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等政策,实施《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计划,在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系统连片开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帮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云南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扶持互助、文化上包容互荣、社会建设上共建互享,举全省之力,夯实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优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群众利益优先保证、民族地区困难问题优先解决的保障机制。尤其是使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者得到茁壮成长。正是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各族群众的无比热爱,对民族工作优良传统的坚守继承和开拓创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下牢固根基,开辟了广阔前景。

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多元一体、和谐发展”的原则下,云南把文化认同当作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把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使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实现了从民族文化大省到民族文化强省的华丽变身,“七彩云南”名不虚传。

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进城,民族工作的重点从农村延伸到城市,城市民族工作也成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云南致力于建立健全城市少数民族务工经商、就学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和法律援助等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其在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致力于加快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有利于接纳少数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一批有影响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比如昆明的顺城、桃源、金星等,已成为在全国都叫得响的社区民族工作品牌。

建立健全省部合作机制,是云南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又一创新之举。2011年,国家民委与云南省政府签署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2014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在北京共同召开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云南示范区创建工作省部联席会议,形成国家部委支持云南示范区建设的9个方面、14项政策措施。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制定关于支持怒江等三州加快小康进程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国家民委与云南省政府在北京续签协议,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云南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大胆探索、奋发有为,为全国民族工作创造新经验、做出新示范,把示范区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民族团结进步高地。

做好主角,善尽责任,不辱使命。目前,云南示范区建设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取得显著成效:民族地区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民族事务法治化的根基更牢固,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创造出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典型示范,奏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华彩乐章。

在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6年7月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上,云南省两次作大会交流发言,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广受瞩目。


“两句话”坚守的理念


为何云南被委以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任?

作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云南这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底”又是怎样的?

少数民族人口15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57%;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有56个民族成份、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9个“直过民族”;在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最多。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多种宗教并存,五大宗教信众近500万人,信教群众多为少数民族。加之处于社会转型期,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因素更加复杂,跨境婚姻、避战边民等热点难点问题依然存在,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渗透的形势依然严峻——这就是云南,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边疆省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云南各民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起点低、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至今仍然十分突出,属于全省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2015年,全省47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自治地方占240万人;全省有88个贫困县,居全国第一位;9个“直过民族”聚居村的贫困人口比例达28.5%。同期,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给率仅25.7%,低于全省12.6个百分点;自治地方83%的县市城镇化率、19个世居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就是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普遍滞后,并且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如此的“家底”,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在云南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宗教和文化多元并存,其治理具有特殊性、差异性。对云南而言,多民族无疑是一大特色和优势。因此,民族问题始终是必须处理好的最关键的问题,民族关系始终是必须调整好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始终是关切全省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福祉的最紧要的大事,始终是关切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最重大的使命。

立足于这样的省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所指出:几十年来,云南形成和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浓缩了云南最根本的坚守和最重要的经验。

“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 兹事体大,念兹在兹。从全局和战略出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是云南持之以恒的光荣传统,多民族以及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对于全省干部群众而言始终萦绕于心。可以说,省里的所有部署都围绕着这条主线,所有工作都贯穿着这条主线。与时俱进,云南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充分考虑多民族实际,重要工作充分体现多民族特点,坚持把改革的力度与群众的可承受程度、发扬开拓进取精神与坚持慎重稳进方针、推动改革发展的原则性与政策措施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因地因族制宜,实施分类指导,确保实效。如此一来,因主动“强化”民族工作反而“淡化”了消极民族问题,使云南民族工作不只是某一时期比较好,而是长期比较好;不只是某些方面比较好,而是各方面都相对比较好,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势头,构建了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模式。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个口语化、接地气的判断,实质上是云南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既阐明了民族工作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也生动地表述了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血肉关系;“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既强调了民族工作的终极目标,也明确指出了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根本途径。云南示范区建设“五同”的制度设计,便充分彰显出这样的核心理念,体现了顺应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深刻自觉。

——全面小康同步。做到让发展惠及大多数、让大多数参与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进程,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落下;

——公共服务同质。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着眼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让各族群众都感受到阳光普照;

——法治保障同权。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示范区建设,坚持一视同仁、依法保障,使各族群众平等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和公平正义,从而真正树立法治的信仰;

——精神家园同建。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上“亲情链”、架起“连心桥”,做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社会和谐同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各族群众有人身安全、社会安定的获得感。

世上所谓的遥不可及,乃人与人的隔阂;人间最近的距离,是心与心的相通。正是通过各种制度性的安排,云南将“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落到实处,为高位推进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座碑昭示的道路


2015年12月27日,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纪念活动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年近九旬的方有富等当年盟誓签字代表,在瞻仰誓词碑的集会上表示:愿这块碑永远屹立,让民族团结的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抚今思昔,初心不忘。新中国之初,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参差不齐,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上形成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些地方甚至有“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交朋友”之类的说法。

怎样打破历史隔阂,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将各民族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建设新中国?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成于和,生必和也。”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慎重稳进”的决策,到《共同纲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的思想;从中央派遣访问团赴民族地区慰问,到中央访问团西南分团在云南受到热烈欢迎;从云南省委制定“团结第一,工作第二”的方针并组建工作队深入民族地区“做好事,交朋友”,到“和平协商土改”“直接过渡”……由此,少数民族体会到共产党的诚意和主张,感受到民族平等友爱。这些举措也在较短时间内赢得民心,稳定了边疆局势,为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可能。

万方乐奏有于阗,团结友爱和声齐。1950年,云南普洱地区34位民族头人及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第一次大团圆的“全家福”。第二年元旦,铁了心跟党走的普洱26种民族的代表,按照传统习俗会盟立誓并勒石为碑:“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那一刻,翻开了中国“大家庭”民族关系史的崭新一页;这块碑,从此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红色地标。它向世界昭告:不同的民族应该并可以这样和谐共荣亲如“一家人”,凝心聚力谋求“好日子”。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遵循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精神,云南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把民族团结与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宗教场所活动,使其常态化、群众化、网络化、社会化、规范化。1983年以来,先后召开七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大力表彰先进模范。将民族理论政策列为各级党校和干部学校必修课,率先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全省46座广播电台每天用10个民族的15种语言广播,为全国之最。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和巍山县被纳入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并成功验收。

这些声势大、形式活、效果好的活动,突出强调了各民族利益的共同性、一致性,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中华民族、热爱家乡与热爱祖国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团结信任依靠大多数。以此为原则,云南努力建立完备严谨的民族法治体系,筑牢和谐稳定的法治根基,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保护神”和压舱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重在加强教育疏导和源头的预防化解,团结稳定大局得到有力维护。

2016年,随着第二轮“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云南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社区等打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平台。一大批宜居宜业、民富村美人和谐的示范村镇建起来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民族工作大家做,民族团结一家亲。如今的云南,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追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全省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延续200多年积怨的黑树林地区和曾经矛盾比较突出的平远街地区,由乱而治、由治而发展、由发展而和谐,从搞械斗、闹纠纷、争输赢转变成了讲团结、促发展、保和谐的模范。

2017年1月5日,昆明南至北京西“世界的香格里拉号”高铁旅游文化列车一路驰骋。这是云南首趟开往北京的高铁动车,也是首列通过歌舞表演、特色商品展销和文化交流互动等活动推介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高铁动车。作为全国五大藏区之一的迪庆州,率先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率先举办民族团结节,不断朝着建设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奋进,处处升腾着家庭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当年红军驻扎过的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解放村,藏、纳西、白、汉等各族村民相亲相敬,是响当当的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无论哪个民族,逢年过节,村里的文体汇演必定是全体村民乐于参与的盛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还会邀请松赞林寺的僧侣参加。“大家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村主任鲁茸凯珠这样感叹。而在州城的广场和公园,每天傍晚,国内外游客都与当地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群众手拉手跳“锅庄”,肩并肩一起转动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欢声笑语,一派祥和。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藏族祈福的经幡,傣家的宝葫芦,彝家的牛头装饰……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125户、7个民族的村民,多少年都像家人一般相处。每年中秋节,村里都组织全村聚餐。村民把这顿饭作为一年中最温馨的聚会,外出的人千里迢迢都愿意赶回来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的“一寨两国”银井村,位于中缅边境的瑞丽市姐相乡,与缅甸木姐市芒秀村“同住一个寨、同讲一种话、同赶一条街、同喝一井水、同上一所学校”。如同银井在傣语中“镶嵌美满”的意思,它象征中缅两国边民的团结和睦、平安幸福。

在昆明市五华区顺城清真寺不远处的新月花园住宅楼,抬眼就能看见“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的鲜红大字。顺城社区1万多常住人口,少数民族近四分之一。“生活在顺城的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罗霄道出了全体居民的心声。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高天厚土,民族团结誓词碑昂然耸立,必将永远是云南各族人民强大而持久的力量源泉。


“七彩云南”的另一种“颜值”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七彩云南终于乘上开往春天的高铁,红土高原早已蓄势待发。

走近云南,梳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历程,我们被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与各族干部群众话团结叙发展的温暖场景深深打动,也难忘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民族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格外关怀的点点滴滴;我们为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绘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壮丽画卷振奋不已,更感怀各民族歌舞相融、习俗相染、心心相印的同胞情深。

“七彩”,祥和美好之意象也!传说“七彩云南”的称谓,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经略西南的吉祥征兆有关——云之南天边的七彩祥云,既是天意,更遂人愿。天下大同,根本在于人心归依。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指引前途。作为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伟大实践的生动典范和重要成果,作为对这条正确道路实践方式、理论构建、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丰富和发展,云南示范区建设不仅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也探索了今后的前进方向;不但决定着自身的发展,还关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局。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不要妄自菲薄!”无疑,“云南现象”和“云南经验”语境中的示范区建设,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个结论真切而生动的注释。抚肩思重,勇于担当;继往开来,久久为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该怎样往前走?如何行得稳能致远?云南的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又一个样板和标杆。

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洪荒之力”名列榜首。回望2015年1月至今两年来云南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成效,正是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工作的定位导航,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洪荒之力”。各族干部群众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时刻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作为思想引领和力量之源,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开创了示范区建设的新境界新局面新成就。示范区建设,已然成为召唤全省人民共同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新旗帜,成为加快各民族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动力,成为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载体,成为新时期云南形象的新内涵——这,何尝不是“七彩云南”另一种熠熠生辉的“颜值”!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重视总结传承、探索创新云南民族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省委书记陈豪在刚落幕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这样强调,并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履新不久的代省长阮成发,在参加本次党代会怒江州和迪庆州代表团讨论时也指出,“我们都是一家人,各民族要和谐相处”。

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

“撸起袖子加油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的任务、提出的目标,迈入高铁时代的云南正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雄心壮志和奋发有为,不断开拓新空间、塑造新优势、增强新动力、释放新活力,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和钉钉子的精神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努力使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族群众创业创新、团结和谐、全面小康的过程,完成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任务,谱写好美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变为美好现实!

应天顺时,岁美人和。乘着时间的翅膀,拓展梦想的空间。“七彩”之外的这一种“颜值”,让云岭大地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