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小商品 大世界——浙江省义乌市侧记
发布日期:2017-09-08

mmexport1494400725790.jpg

义乌国际商贸城


古丝绸之路从历史风沙中走来,中亚、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伴着阵阵驼铃,把中国东南沿海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带到西亚、欧洲和非洲,传播了中华文明“和平、开放、包容”的理念,记录了经济全球化的早期故事。当时,谁能预见在20和21世纪之交,会有这么一个商铺面积不大却拓展着全球市场,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小城竟然将一件件实用的小商品流通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这就是从“鸡毛换糖”再出发的浙江义乌,这就是拧着劲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义乌商帮群体。

义乌这个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缺乏工业基础、缺乏优惠政策、不靠边疆不靠沿海的内陆小县城,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世界上约有50万种商品,而在义乌可以买到30余万种……

对接“一带一路”,义乌“义”马当先,早早走在前头,各类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已超越地域、民族和语言文化的边界,在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寻觅到它们的踪影。

“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祖祖辈辈走乡串户的义乌人,用手中的拨浪鼓摇出“华夏第一市”:从1984年第一代马路市场的2321万元成交额,到1986年第二代棚架集贸市场1亿元的成交额,再到第五代义乌国际商贸城——这里营业面积超过550万平方米,汇集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个商铺,180余万种小商品,每年吸引着50万全球客商前来采购,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这座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还在泰国、阿联酋、俄罗斯、罗马尼亚等10多个国家设有境外分市场或配送中心。

义乌主动发力,如今与8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保持沟通联系,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座城市结为“姐妹城市”。


行万里丝路  发商贸红利

古书中多有义乌人“俗勤耕织”“士质民勤”的记载,而民间谚语“锄头柄、六尺长,放倒就有半年粮”“鸡啼三遍离床铺,三个五更抵一工”等,都体现了义乌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这,也正是义乌人勤劳致富的基石。

对于这一点,义乌市青海商会会长、义乌纳吉进出口公司董事长王克录有很深的体会:“我是2000年来义乌做文具和服装生意的,那时的商品交易市场规模还很小。我们凌晨2点抵达宾馆时,看到许多厂家的老板早已经排队等候在门口,提着大包小包的样品向我们推荐,一点架子都没有。那时,我还听说一个埃及客商订购了300多套订书机、订书针套装,可是工人忘了在箱子上贴上写有产品名称、数量、规格、生产厂家的标签。这家文具厂的老板亲自找上门来贴,一干就是一上午。这种勤劳和诚信的经营信念,深深打动了我。义乌能从小小货郎担到现在全球最大超市,不也正是靠这种信念和精神支撑的吗?”王克录深受启发,“还有一点让我受教的就是“蚂蚁商人”的精神。义乌的商人善于以小谋大,这些商业价值理念是我过去在西北家乡不曾体会到的。”


王克录.jpg

王克录


是的,“蚂蚁商人”的精神可谓义乌的“商魂”。义乌经济发展首先是从“小”起家——小商品、小市场、小资金、小作坊,但这样的“小”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小”。义务人坚信,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小机会蕴含大商机,小商品可以成就大市场,小资本可以完成大集聚。在义乌人眼里,生意不分轻重大小,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有微薄利润,都值得去努力。小纽扣、小鞋帽、小皮带、小五金、小百货、小饰品、小吸管,义乌“卖全球”的豪情壮志正是从这里起步。

通过十几年的奋斗,王克录的外贸进出口生意颇有绩效,公司还在迪拜设立了办事处,但他一直不敢松懈,多次考察“一带一路”沿线的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刚果(金)等,寻求新的商机。他也一直惦记着推荐自己的家乡——大美青海,在义乌市中心繁华路段开设了“青海精品之窗”,向各国客商宣传家乡的冬虫夏草、枸杞、人参果、牛肉干、手工羊毛地毯等特产。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沟通着总人口近30亿的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立志做新丝路起点的义乌,没有止步于65%的市场外向度、商品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余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这一成绩,还在布一盘更大的“棋局”——以更深层次的政策和道路沟通为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保驾护航。

义乌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的专家表示,这些年来,义乌做得最多的是承担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创新性地推出市场采购模式,打通陆海空外贸通道,让每位客商都看得见贸易便捷度的提升和国家贸易共享平台的完善,同时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海路、航空、邮路、网路、义新欧、义甬舟等“新八路”物流体系。

苏小兵是浙江优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他23岁自老家宁夏吴忠来到义乌,从一家纸制品企业的业务员做起,硬是靠着勤奋学会阿拉伯语,通过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人脉,开起自己的公司,在义乌1000多家货代公司中生存了下来,从最初几十平米的办公室做到了如今400平米的办公区。

“其实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义乌的创业环境好,政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支持,我们也感受到了政府那种渴望发展、拼命为发展服务的良苦用心。就拿市场采购模式来说,2004年以前,义乌小商品出口采用一般贸易方式,这主要适合品种单一、贸易主体固定的生产企业通关。而义乌小商品往往单笔规模小、商品种类多、贸易主体多、交易活动频繁。以前去海关报关,公司的打印机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打单子,手续十分繁琐,降低了货运周转的效率。而现在,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报关,就能实现‘无纸化报关’,在网上还可以及时追踪货柜通关情况。”这只是义乌在构建便利化贸易体制机制上求突破的一个缩影。“我现在就认定在义乌了,把家安在了义乌,把兄弟姐妹都接到了义乌,大家齐心协力办好公司”。苏小兵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敢于提出争做‘新丝路起点’,是基于义乌高举改革大旗,综合改革跨步前行,善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积累的商贸经营模式和业态创新经验;是基于义乌响应国家号召,向东主动融入‘义甬舟大通道’‘五港融合’‘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义新欧)的积极践行;也是基于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国际路港城市的坚定抉择。”义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表示,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服务意识,重心放在加速建设更多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商品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从构建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海铁联运拓宽一条条经济走廊,到改革试点的6年征程中,改革创新事项可细化为数十项,其中有为“一个集装箱柜的货品就可以开一间中型超市”的新型贸易模式量身定做的“市场采购”,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之大成,在外贸配套服务、通关检疫、出口退税、人民币结算、拼柜出口方面摸索出了规范而便利的路子。

多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由于交通原因,舍近求远只能从上海港走出去。而打通“义甬舟大通道”,连通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的宁波-舟山港和义乌国际陆港,建立“买全球、卖全球”的新贸易格局,对内连接长江经济带,对外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义乌清晰可见的战略蓝图。


义乌购 展台.jpg

义乌购展台


自2014年11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通后,义乌还相继开通了义乌-中亚五国、义乌-德黑兰、义乌-车里雅宾斯克、义乌-明斯克、义乌-里加等线路,已成为全国开行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线路最多的城市。通过这条现代火车“拉”出来的新丝绸之路,已让义乌的境外伙伴达到34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了国门。

截止2017年3月底,中欧班列(义乌)已往返运行162次,12612个标箱。目前,义乌—马德里班列已实现去程每周2列,回程每周1列,班列运行速度从一开始的21天减少到最快16天,运行成本下降近30%。班列运营平台企业在马德里、杜伊斯堡和伦敦设立了3个分支机构,在马德里、杜伊斯堡、巴黎、菲利克斯托设立了4个海外仓,在波兰马拉舍维奇和华沙、德国杜伊斯堡和汉堡、西班牙马德里等地都设立了5个物流分拨中心。

通过中欧班列这条现代的火车版丝绸之路,义乌进出口贸易稳中有升。2016年,义乌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229.46亿元,同比增长4.95%,其中进口增长24.6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贸易1145.47亿元,占总出口贸易总额的50%以上,其中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73.83亿元。


电商博览会上的古莱氏香水展台.jpg

电商博览会上的古莱氏香水展台


义乌市路港事务与口岸管理局路港发展科科长王建明表示,正是义乌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浙江省“义甬舟大通道”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义乌系”品牌中欧班列建设,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了义乌小商品的竞争力,正在快速成长为‘一带一路’的积极践行者和领跑者。不仅如此,随着与欧洲、非洲商贸往来的增加,对接新市场的新需求,义乌出口的货物结构悄然改变,从传统的服装辅料、礼品、鞋帽为主到现在手机配件、通讯设备、五金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主推周边产业集群的提质升级。义新欧中欧班列不仅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往欧洲的第一条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更是我国加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向西开放黄金通道的重要举措。


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命运共同体

义乌不愧为世界公认和广泛关注的重要国际商贸城。城市、市场、商人、商品在这里碰撞、融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彼此尊重,从经济利益共同体生发为更为密切的命运共同体。

义乌人包容天下、以“和”为贵的博大胸怀,不仅体现在义乌成为众多民族、众多国别的人和睦创业与生活的城市,同时也体现在汇聚了数十万种商品的小商品市场。目前,义乌人口已突破200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30万,成为一座商业人口占据超高比例的开放城市。无数胸怀一展抱负的有志人士纷纷掘金义乌,成就自己的梦想。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每一个新义乌人最明显的特征。

90后维吾尔族青年艾克拜尔江,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位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高材生200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数学系,大二假期偶然来到义乌实习。这里浓厚的经商氛围、宽松的经商环境和多元的对外交流平台,深深吸引了他,特别是在这里还吃得特别舒心,因为无论在临近商贸区的“异国风情街”还是街头巷尾,总能找到大小清真餐厅、牛肉拉面馆等。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艾克尝试着从义乌市场批发一些小商品回江西贩卖,一来二去,不仅学会了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还把生活费赚了出来。

“我当时就打定主意,以后要来义乌发展。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数学头脑,又有语言基础。”艾克确实与义乌有缘。在大学,他喜欢上了一位英语系的姑娘,碰巧这位姑娘还是义乌人。毕业后,艾克拜尔江就定居在义乌,开了一家国际外贸公司。“其实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该代理、销售何种商品,但是义乌的创新创业环境太好了,政府的新政策上线快,而且还举办有各种展会、电子商务培训,一年多后我就摸到了门道,了解了外商的需求。”就拿艾克订做的餐具来说,他在设计中融入了新疆艾德莱斯绸的经典花纹、样式,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特别畅销。“我觉得选择对了,发挥了自己所长。做一名新义乌人真好,我的父母也很放心!”下一步,艾克打算把义乌的小商品卖到新疆去,卖到家乡去。

商海浮沉,大浪淘沙,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洗礼下,一个有视野、有胆识、有智慧的义乌商人群体正在慢慢形成。除去商业天赋和精明能干,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是他们生命中不变的底色。

新义乌人的新梦想如何融入新丝路?有这样一位商人,用脑用心,用了十几年的光阴才参透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自己的商业实践搭建一座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进入中国的桥梁。

他就是马文兵,来自山东德州的回族,义乌瑞赛进出口有限公司、义乌锐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寻着香道去拓土开疆的新义乌人。

闻香与品茗、插花、挂画,是古人颐养性情的生活方式。我国用香、品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唐宋元时期,源自印度的香料世家古莱氏家族移居阿拉伯半岛,就把原产自印度的香料通过丝绸之路运抵中国,换回丝绸和瓷器。千年之后,马文兵则借助海陆和网上丝路,把阿拉伯国家知名度较高的香水奢侈品牌——“古莱氏”引进中国。

义乌商圈里的人都习惯性地尊称马文兵为“马老师”,因为他毕业于被誉为“阿拉伯世界最高学府”的沙特国王大学,获得对外阿拉伯教学硕士学位。其实,马文兵本来是打算学成回国从事教学工作,但毕业前夕一次偶然的际遇促成了他从书生向商人的转型。

当时,一位浙江传统水晶工艺厂的朱老板通过学校找到马文兵,希望他做自己的语言翻译,去打开沙特市场。“其实我当时很震惊,因为这位老板不懂一句阿拉伯语、英语就来到沙特开拓市场,这种勇气也让我很佩服。”马文兵陪着他整整跑了3天市场,可惜没有一点收获。临别前,这位老板告诉马文兵,他的厂里还有180名员工等着发工资,他交给马文兵3000美金,希望他接着去寻找市场。对于还是学生的马文兵而言,3000美金不是小数目。冲着这份信任,他在高温55度的利雅得跑了整整3个月,走遍市场的每一家商铺,每天从早到晚走路近50公里,走坏3双运动鞋,终于接到了一笔大订单,救活了那位老板的工艺厂。

“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我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就拿我的阿拉伯语来说,口音可以说是标准的利雅得口音,就连本地人都听不出来。”马文兵很自信,“其实在跑市场的过程中,我收获得更多的是如何识别一家公司的规模、档次、品类,如何鉴别一位生意人的人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这句话来形容瞬息万变的商场是再合适不过了。或许,我还能尝试更多……”

放弃了安稳的生活,马文兵来到义乌。当年的朱老板也兑现承诺,为他注册了一家公司。初出茅庐的马文兵面对4位在商场打拼20年的老资格浙商,必须保证每一个决策都是正确的才能让人信服。为弥补经济、管理等知识,马文兵大半年里从来没有一个晚上是1点前休息的。


马文兵与外国客商洽谈.jpg

马文兵与外国客商洽谈


或许是习惯了有挑战的生活,不久后,马文兵注册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并一步步发展成为以水晶香水瓶为主营业务的大型进出口公司,多款小容量玻璃香水瓶的单款出口量达上亿只,曾是中国甚至亚洲第一。站稳脚跟后的马文兵并不满足,又瞄准了新的商机——目前国内市场的知名品牌多以进口的国际品牌为主,国产品牌香水市场有很大空间,于是他与品牌效用强、品质上乘、设计典雅的“古莱氏”精油香水达成合作,于2015年4月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多款适合中国人的香水产品,并用时下最流行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其实,我的父亲、爷爷、太爷爷都是经商的。他们的经历告诉我想要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创业是要玩命的。在义乌这个‘小联合国’里,智慧在这里碰撞融合,这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精神最能激励我,启发我。”马文兵这样说。


共爱一座城  共建一个家

对于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义乌人来说,新疆是美丽而又遥远的地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数千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同胞争相前往义乌经商、务工、生活、求学,不少人还把家安在了义乌。虽然,其中不少人都遇到了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外汉语老师冉晓丽,就是其中的一位。生在塔城、长在新疆的她,2008年由义乌市的人才引进计划来到义乌。“我在塔城生活了18年,从小就在跨文化的语境中生活,社区就我们一户汉族,邻居都是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族同胞,我们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从小就会说哈萨克语。”冉晓丽对少数民族同胞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新疆大学语言学院工作,因为我的哈萨克语说得像母语一样,学校分宿舍把我和维吾尔族老师分在一起,她们又教会了我维吾尔语,教会了我做抓饭和馕。”


冉晓丽和学生们在一起1 (1).jpg

冉晓丽(后排右四)和学生们


来到义乌以后,冉晓丽才发现义乌竟然有这么多老乡,随便走进一家新疆小吃店,说上两句维吾尔语,大家的感情一下子就热络了起来。但她在聊天中也发现不少维吾尔族同胞由于汉语水平较低,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看不懂合同,去医院描述不清楚自己的病症,与工商管理人员无法顺畅沟通,更没法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很多人找到冉晓丽,想请她做 “翻译”。

不仅是冉晓丽对此深有感触,义乌市民宗局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冉晓丽学校街对面的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是义乌市有名的“中国人与境外人员和谐共处、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融、本地居民与外来建设者和谐共生”的“三和谐”友好和谐型社区,也是国家民委命名的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鸡鸣山社区现有常住人口3500多,外来人口15000多,其中350余人来自21个少数民族,还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境外人员。

2016年3月30日,经过半年的准备,义乌市民宗局、鸡鸣山社区同悦社会服务中心共同开办的义乌市第一期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班开课,20余位维吾尔族同胞参加了培训。学员中有从事外贸工作的老板,有街头烤馕的大叔,还有不少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过来听课。虽然学生的基础较差,但学习热情特别高。每周两次的汉语课,冉晓丽一度把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延长到两个小时。


冉晓丽和学生们在一起1 (2).jpg


41岁的吐尔逊江·伊明来自新疆喀什疏勒县牙甫泉镇,读完小学后就辍学了。虽然是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但他非常勤奋,不仅如此,他还带上了自己店里的6个学徒一起来学习。

经过6年的努力,吐尔逊江打的馕在义乌远近闻名,馕店一天最多可以卖出2000多个馕。冉晓丽总会说,吃着吐尔逊江的馕就好像没有离开新疆。不管生意多火爆,一到开课时间,他都会放下手头的生意赶过去。上完课,他就坐在馕摊边的小桌上抄写拼音和汉字。吐尔逊江还立下规矩,店里打馕的伙计除了当天值班的一人,其他人必须参加培训,而他自己更是一次不落。

“我孩子上六年级了,以前他嘲笑我连汉语都说不好,现在我会写汉字了,儿子都对我竖大拇指。”吐尔逊江说,“打好馕需要用心,学好汉语也需要用心。我现在会在手机上打字,还为店里开通了微信支付。冉老师和社区的老师们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能帮助这么多少数民族同胞解决语言难题,给他们在义乌生活带来便利,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冉晓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我的这些社区学生都很好,甚至还偷偷给我生日的惊喜。义乌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新丝路,新起点,新义乌从不会止步于今日的辉煌。今天,这一群市场的先行先试者们又瞄准了一个个更有前景、潜力无限的新产业,构筑“网络新丝路”。依托实体市场的腾飞,义乌实施“电商换市”战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有76.3%的企业正在利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30.1%的企业自建了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成为全国网上集聚中心、全球网贷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高地。而义乌的跨境物流正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已覆盖至国内321个地级市,形成辐射国内和全球的物流网络,是浙江省主要的内陆港和国内最大的零担货物配载中心。

2017年4月,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电子商务盛会——2017中国国际电商博览会在义乌盛大开幕,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以及国内18个省(市)的1076家企业参展,其中义乌市外参展企业占93%、浙江省外企业占76%。就在2016年,义乌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量为1770亿单,同比增长17.14%。

共享经济,连接未来,包容、大气、国际化的新义乌向世界输出的不仅是小商品,更是勤、刚、商、信、容、强的义乌精神!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