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一流民族大学
发布日期:2018-02-09

  中央民族大学从延安一路走来,作为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成功典范,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己任。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中央民族大学步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行列。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中央民族大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发扬延安民族学院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形成新的生动实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师生聆听宣讲报告_副本.jpg

中央民族大学师生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


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中央民族大学是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肩负着光荣使命的特色鲜明的高校。它从延安的抗日烽火中走来,浴火重生于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初创时期,美丽化蝶在万象更新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当前正阔步走进奋力腾飞的新时代新征程。回顾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延安民族学院初创之时毛泽东主席为学校亲笔题词“团结”,到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为学校确定的“三项主要任务”,再到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要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团结进步、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七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中央民族大学始终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待。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当前,站在党和国家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节点,站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认真思考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在国家推进实施“双一流”高校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如何找准与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清醒认识自身优势与短板,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在强手如林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站稳立根”,加快向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奋力迈进。
  ——在国家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和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等新一轮对外开放重大决策部署中,民族地区由扶贫攻坚、对外开放的大后方变成主战场、最前沿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办学优势、找准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平台,进一步在推进实现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程中有更大作为和贡献。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更趋错综复杂和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扩大学术影响力、提升咨政服务水平,努力为有效解决民族问题这一世界性难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贡献“民大智慧”,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睦、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提供“民大方案”。
  ——在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坚持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进一步把学校党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努力成为民族院校乃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为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各民族优秀人才提供坚强保证。
  面向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创办中央民族大学并将学校纳入一流大学行列进行重点建设的战略意义,更好地担负起致力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责任与重大使命。始终突出为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的学科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方向、科研攻关方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进一步聚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总目标。进一步提升“中央”的战略定位、彰显“民族”的特色优势、强化“大学”的质量内涵,确立实施学校发展的“三步走”阶段性目标,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的“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既是党和国家的期望与要求,也是民大人的使命与梦想。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恒心毅力,“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实施好三个阶段目标:
  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校在中国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军和示范作用,民族学一级学科群的国内领先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特色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基本形成。
  到2035年,巩固强化学校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研究解决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传承创新优秀民族文化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民族学一级学科群进入世界前列,一批民族+学科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整体进入国内前列,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50年,全面确立学校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一流”地位,成为世界民族高等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典范、成为培养各民族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的高水平智库,最终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实现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我们必须牢牢坚持“五大战略”


  质量立校战略。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必须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的办学之路,正确处理规模与结构、特色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最终形成一流的办学质量。
  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事关学校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进行超前谋划和优先解决,建立完善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推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以制度激励人、以学术吸引人、以资源保障人的干事创业氛围,着力打造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团队,为学校“争创一流、建设一流”提供人才支撑。
  特色兴校战略。特色是立校之本和事业之基。必须始终突出为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并贯穿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和学校工作各方面,牢固确立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特色优势。
  管理强校战略。管理出效益。必须始终着眼于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内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这一总体目标,着力构建体系更加完备、组织更加协调、程序更加规范、运转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内部管理运行制度,着力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约束力和激励性,着力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努力形成遵章守纪、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和内在工作活力,努力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每个师生能干事的平台、好办事的前台、干成事的舞台。
  开放办校战略。开放促发展。必须始终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要目标定位,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放办学、开门办学,进一步拓宽办学空间、办学渠道,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优化办学模式,密切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效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多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学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推进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民族大学,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关键在党,核心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好学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和反腐败融入其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要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学校党组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和保证。我们要坚定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学校办学正确方向。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切实提升广大师生思想素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高校党建思政、意识形态等工作的深刻论述,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责任使命意识和模范表率意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党员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
  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依靠。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和“三个特别”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科学设岗、拓宽选任渠道、改进民主推荐方式,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对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加强干部梯队建设,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措施,充分激发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
  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锻造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推进组织活动创新,落实院系党政班子交叉任职,探索党组织书记“双培养”机制,建强专职党务干部和组织员队伍,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注重在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归国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各民族优秀人才提供坚强保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丰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六观”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做到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而行、教书育人和管理服务育人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学生“四个正确认识”能力。加强入职培训、社会实践、校内外挂职,增强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知和情感认同,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和手段,打造“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大平台,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建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知识功底厚的教师队伍、干部队伍、辅导员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发挥好四支队伍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特殊作用。
  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学校办学治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党风廉政建设是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深入推进党委巡察工作,发挥震慑治本作用。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两个责任”落实,全力支持纪检监察工作深化“三转”要求,确保纪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进一步筑牢广大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要积极调动一切因素,汇聚推动学校科学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团结和依靠全校教职员工,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领导,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重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归侨侨眷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关心爱护离退休教职工,发挥老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文化传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特殊作用。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