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少数民族民宿 让民宿更美好————《乡村振兴——当民宿遇到民族》随想
发布日期:2018-02-26


_DSC8775_副本.jpg

湖北建始县•大寨山之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近年来,在越来越旺盛的市场需求的强力推动下,加上投资者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以远离都市喧嚣、回归乡村意境、融入本土居民生活、享受无霾天慢生活为最大亮点的民宿风生水起,蔚为大观。
  当民宿遇到民族——我们关注的,是少数民族民宿。
  所谓少数民族民宿,狭义地看,就是民族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利用自家的田园(牧场)和房舍,充分结合本地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牧林渔特生产生活活动,通过家庭经营为游客提供本土风格的食宿、度假、康养等专业服务的民宿;广义地看,也包括外来投资者在民族地区开发的保持民族风格、提供管家式服务的高端民宿。
  相对于通常概念的民宿,少数民族民宿具有更加突出、鲜明的特色:能够让游客体味本土少数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感受本土少数民族友善淳朴的待人之道和热情服务,认知本土少数民族传统而珍贵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念。置身少数民族民宿,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风味美食、传统服饰、民间歌舞、民居建筑、节日庆典、手工技艺、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价值观等,都一定有别于其他时空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景,游客可以收获非同寻常的体验。
  无论强调“原始化”的乡土民宿,抑或追求“小资风”的精品民宿;不管是普惠性的农家乐民宿,还是高大上的标杆性民宿;不论远在欧美、日本的民宿,或者近在台湾阿里山、浙江莫干山的民宿,见山见水见物,更要见人见情见心。尤其少数民族民宿,它一定与原生态、原住民密切相关。
  少数民族天性乐观豁达,顺天时应地利,好“玩”会“玩”,哪怕再简朴艰辛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像模像样,加上民族地区的民宿旅游起步相对较早,所以少数民族民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领了全国风气之先。云南大理、迪庆,贵州黔东南、黔南,湖南湘西、张家界,内蒙古呼伦贝尔,湖北恩施……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民宿,早已传奇般令人神往。
  吾心安处是故乡。少数民族民宿,关乎“安身”,更关乎“安心”!

  

关于少数民族民宿的几个场景


怒江 老姆登村2_副本.jpg

云南怒江老姆登村民宿


  
厉害了,外国政要为之打CALL的民宿
 
 今年春,云南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怒族村民、小有名气的民宿客栈老板郁伍林兴奋地发了个朋友圈:有外国贵客来我家做客。
  “老姆登”为怒族语,意思是“人们向往的地方”。?2001年,能歌善舞的郁伍林在州县旅游部门和乡政府的支持下开起了客栈,并一举成功。这几年,在他的带动下,老姆登村有了近20家客栈,民宿旅游红红火火,村民脱贫致富的步子不断加快。
  此次来老姆登村考察的外国贵客米兰达,是乌拉圭执政党的主席。这趟中国之行,他们专程来取经学习扶贫。怒江岸边这个人均收入5年增长了3倍的小山村,正是中国精准扶贫的典型样本。老姆登村通过发展民宿旅游、生态茶园等特色产业推进扶贫的做法,让外国客人很受启发。而米兰达最感慨的是,此刻载歌载舞的村民们对自身脱贫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并且充满了脱贫后的幸福感。


冬妮娅家庭旅馆_副本.jpg

内蒙古额尔古纳室韦俄罗斯族民宿


  很久了,本刊跟踪报道10多年的民宿
  12年前,本刊老记者在“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系列报道中,对地处中俄边境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民宿(当时叫家庭旅馆)进行过推介。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等部门拨专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室韦乡最早选择了10户俄罗斯族人家搞民宿旅游,还组织村民到对岸的俄罗斯学习。这样的俄罗斯族风情旅馆,很快在全乡发展到30家,并且全是同一个招牌——“俄罗斯民族之家”。
  格列拉和冬妮娅一家于2005年5月开办客栈,4个床位,两个月就挣了4000多元钱。这对50多岁的夫妻性情开朗、和善,单门独院的俄式木刻楞房屋里屋外收拾得整洁舒适,院子里种满鲜花。
  今年8月,本刊年轻记者也来到室韦,重访了冬妮娅家。
  昔日的边境小乡村,如今已经变身为俄式建筑林立、街道宽阔的繁华小镇。室韦90%以上的俄罗斯族人家都开起了民宿,总共约80家,生意好得很。“冬妮娅之家”民宿,已由当初的1间客房扩建成4间。游客越来越多,她的儿子儿媳也从海拉尔市回到室韦,全家人一起经营民宿,单夏季收入就达五六万元。冬妮娅家烤的大列巴(面包),因为俄式风味纯正、香甜可口,也成了“舌尖上的室韦”品牌。
  太火了,    让武汉、重庆客人一房难求的民宿
  这两年暑期,在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避暑旅游的民宿客人日均超过一万。集镇附近的小西湖村四季美景不断,尤其是夏天非常凉爽,成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作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小西湖村吸引了许多武汉、重庆的市民来此度假,还带动周边几十个村发展民宿。目前,全镇民宿已近500家,高峰期别说空房,甚至一床都难求。靠民宿发家致富、过上小康日子的村民,比比皆是。
  民宿旅游让本地的关口葡萄、桃片糕、猕猴桃等富硒绿色土特产格外畅销,来自大城市的客人也为农村的文化生活注入生机与活力。小西湖村幸福农庄的30多位客人中,有画家、音乐家、书法家。每到傍晚,他们就在小院里组织音乐会,建始本土的《黄四姐》《六口茶》等山民歌与专业的美声高腔相映成趣,响彻夜空。
  ……
  诸如此类的场景,在民族地区早已屡见不鲜。
  少数民族民宿的三个关键词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梳理其中关于民族地区的主题词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民宿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粗略归纳,少数民族民宿除了通常(比如国家旅游局刚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所强调的那些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行业标准之外,还必须具备三个特质,即民族、民俗、民生。其实,这也是少数民族民宿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民族”的特质,就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家庭,都可能成为民宿的经营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这是我们的“家底”。他还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可以说,这笔重要财富和优势,对于民宿发展而言意义尤其重大。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和1189个民族乡、59个民族镇,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民族自治地方占64%;全国13亿多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人口超过千万的少数民族4个,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14个,还有28个人口基数在3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人口最少的赫哲、珞巴等只有几千人……湖北省就是56个民族俱全、少数民族人口达247万,既有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自治县,又集聚了很多少数民族同胞求学、务工和经商的民族工作大省。而我们相聚在此的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有44个民族、217万少数民族人口,也是一个团结和谐的民族大家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民族地区表现得格外突出。
  山川美丽、文化灿烂、风情浓郁、民风淳朴的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桃花源”“香格里拉”的代名词,也是众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但同时,由于历史等原因,大多数民族地区发展起点低、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点、难点和短板。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又为民宿产业在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加快少数民族民宿等绿色发展,对于民族地区极其关键,那就是确保起步于不同社会形态、发展水平并且存在巨大差异的各个民族,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有新气象、新作为,实现“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宏伟目标。
  “民族”,并非只是外在的标签,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能够极大地丰富民宿的形式和内容,极大地提升民宿的发展层次和格局。如果55个少数民族的民宿旅游都搞得红红火火、多姿多彩,那么,我国民宿旅游的整体发展必定是气象万千、蒸蒸日上的。发展民宿,要正视少数民族民宿的特殊重要性;而发展少数民族民宿,则要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主动性、主体性和主导性。
  第二,“民俗”的特质,就是各民族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人文风情、习俗风物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少数民族民宿可以营造出个性突出、魅力无穷的体验式环境,为游客提供现代化进程中稀缺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所谓“民俗”,实质上就是民族文化格调、氛围和气质的体现。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的民宿,无疑都深刻地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民俗,对打造少数民族民宿的品牌起着决定性作用。反过来,民宿也会对民俗即传统习俗、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更高层面看,游客与少数民族民宿的主人(家庭)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过程,也是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文化背景迥异的人们在民宿的同一屋檐下,零距离地通过饮食、习俗、居住环境这些感同身受的方式,不断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进而推动建立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持久、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此观之,少数民族民宿何尝不是一种创新的、接地气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呢!
  各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都将塑造出独具魅力的民宿风格。民俗远不仅仅是物化的“招揽”形式,而是少数民族民宿无可替代的具有感召力、创造力的文化品牌。
  第三,“民生”的特质,就是少数民族民宿一定要保证当地各族群众的积极参与、深度参与,通过发展民宿来推进民生改善,使各族群众能够共享民宿旅游发展的红利和实惠。
  实践证明,民族地区可以通过旅游业得到大发展,少数民族群众也可以通过民宿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发展少数民族民宿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国家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的大好机遇,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全域旅游示范区、精准扶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以及互联网+等宏观政策,要使其成为助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融合发展的新引擎,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好美丽家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总之,少数民族民宿既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载体和平台,又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少数民族民宿,不仅关乎情怀,也关乎使命!

  

寻找最美少数民族民宿


葡萄沟_副本.jpg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民宿


  “我当时插队在陕北,很向往这里。苏东坡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们有充足的理由说‘不辞长作新疆人’”。2014年4月29日,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愉快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投身兵团的美好故事。谈笑之间,总书记给新疆做了个“大广告”。


景迈山 布朗族_副本.jpg

云南景迈山布朗族民宿

云南大理·洱海人家民宿_副本.jpg

云南大理洱海人家民宿


  “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市。洱海边一个暖意融融、绿意满满的农家小院,与身着传统服饰的白族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的习近平,发出上述的感叹。
  ……
  “不辞长做”“舍不得离开”,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民族地区,这就是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缩影。
  在这样的地方,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少数民族民宿,当然最美!
  承续民族传统,彰显生活美学,寄托乡愁情怀;创建共享价值,形成共赢效应,缔造共有家园——这就是少数民族民宿的意义所在。或者说,这就是我们对少数民族民宿的期许。
  自1957年创刊以来,《中国民族》杂志的记者长年累月深入民族地区基层采访,常常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包,帕米尔高原的毡房,藏彝民族走廊里的碉楼,喜马拉雅南麓原始森林中的木头房,武陵山寨的吊脚楼,澜沧江畔的竹楼……不经意间,我们有幸最早最频繁地体验、享受了少数民族民宿。
  不一样的人文生态环境,如何潜移默化、深刻地影响了少数民族民宿的前世今生,进而又怎样改变着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态势?少数民族民宿与游客、与故土、与市场,有着何种关联?其间怎样形成和谐共生的良性互动?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少数民族民宿又该如何施展新作为、展现新风采?
  本刊正在实施的《当民宿遇到民族——寻找最美少数民族民宿》大型系列报道,便是对此进行的深入探访和生动呈现。我们所关注的少数民族民宿,从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看,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旅游产业发展角度看,大部分也具有比较成熟的经营业态和良好的经济收益。报道的同时,我们还将携手有关部门推选出全国100家最美少数民族民宿。
  少数民族民宿,关乎生活,关乎美学,也关乎初心!
  “远方的家”——每个人都在寻觅心灵的诗意栖息地,所谓最美少数民族民宿,恰好应和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这个愿景。它们承载着民族地区大美无言的风景,又被不同的民族赋予多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一些出自比肩国际时尚界的专业设计师之手,更多的是源于各族同胞坚韧而温柔的初心。
  “绿水青山带笑颜”——美丽中国的民宿大花园里,少数民族民宿正绽放出温暖人心的最美光彩。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境下,民宿与民族相约,分外动人!
  天地感而万物生,岁月宁而众相应。
  少数民族民宿,让民宿更美好!
  
  60多年前,借鉴云南彝族民歌风格创作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问世,并随即传唱全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这首歌旋律欢快、情感充沛,生动表现了彝族人民欢迎远方客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诚挚之情。如今,“远方的客人”已经留下来了。因为,这里有少数民族民宿!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