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燃”起来吧!民宿!——专访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
发布日期:2018-08-29


澜沧景迈山民宿_副本.jpg

云南澜沧景迈山民宿


  记者:张会长好。仅仅数年前,民宿似乎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词语。舶来品,是大众对于民宿的基本认知。但事实上,这个在国外有着上百年发展历程的旅游业态,在我国也已经有着并不短暂的历史。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民宿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张晓军:感谢《中国民族》杂志对民宿业的关注。正如您刚才所说,民宿确实是一个“舶来品”,它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工业化革命后期西方人乡村情结的回归。那时,一些贵族流行到乡村休闲度假,临时借用农业用房或民居,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改造或装饰,形成了早期的民宿。
  此后,日本的民宿在全球逐渐有了影响力。最初,它们是由一些登山、滑雪、游泳等爱好者租借民居而衍生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多位于山水奇险之地。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日本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夏季出行旅游的游客也日益增多,旅馆住宿空间明显不足,此时洋式民宿开始兴起,部分农场也以副业经营方式来满足此类需求,“农场旅舍”的住宿形态产生,民宿业开始在日本迎来发展热潮。如今,民宿早已成为游客近距离接触日本传统文化的平台。很多游客认为,了解日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入住一家民宿,从居住环境、饮食文化、休闲娱乐方式等多种角度切入百姓的生活,从而体验与感受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
  民宿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有所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同样是得益于旅游业的兴盛。这类由当地民众分散式地提供家中余屋,“借”给旅行者使用的民宿模式,类似于欧洲的B&B(Bed and Breakfast)式旅馆,最初的经营模式效仿日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休闲观念在都市的流行,这种由农民提供给游客吃住玩的新消费品开始流行起来,并开始由政府扶持在农业区和原住民区域开设民宿。如今。民宿已是台湾旅游的一张“名片”,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不同主题特色和景观美学的多元民宿产品,与休闲农业形成了互促互动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游客追捧。
  民宿业在我国各地出现,大约是在2003年左右,最初以“家庭旅馆”这一概念为人们所知晓。它的出现,大大地缓解了旅游旺季住宿紧张的困境。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民宿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至2014年,在丽江、厦门、杭州、三亚等旅游目的地,民宿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当地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可以说,我国民宿从登上旅游产业舞台伊始,就表现出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那么,就我国目前的民宿形态来看,可以对其做出怎样的分类?每种类别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张晓军:关于民宿的分类有多种,去年在我任课题研究组组长的《2016年中国民宿发展研究报告》中,就目前我国出现的民宿类型进行了分析,大致有以下四种形式。
  第一,按发展类别可分为传统民宿和现代民宿。传统民宿多以民间百姓的民居为依托改造而成,外观上基本保留原貌,内部进行适当改造装修。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年头,比较多地保存了当地建筑风格和文化遗存,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是民宿的主流,如云南丽江、大理等地的民宿。现代民宿则以新建为主,一般依照当地的建筑风格辟地新建,也可移植域外名宅、名村,形成反差效应,如浙江的莫干山民宿等。
  第二,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乡村民宿和城市民宿。乡村民宿分布在广大农牧区,具有比较浓郁的乡土味,也可以把建在城市或城郊、按照乡村风格设计的民宿称为乡村民宿。城市民宿坐落于城区,可以是城中的古民居,也可以是城市居民利用自家空余房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对外接待客人的民房。
  第三,按服务功能可分为单一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单一服务是指只提供住宿,此类民宿一般紧靠大型景区、旅游综合功能区和城市,所依托的区域旅游功能较齐全,住宿以外的服务能够方便得到解决。综合服务是指除住宿外,还能满足其他的服务需要,如餐饮等。有的民宿自身就是旅游吸引物,不仅解决吃住,还有观光休闲养生等功能。
  第四,按规模可分为居家散落型、单独打造型、小簇集群型和连片新建型。居家散落型这类民宿的主要功能是居家,即房屋主人还住在该处,在满足居家条件前提下,把多余的房间整理出来用于接待客人。其特点是家庭味浓、接地气、服务家庭化以及分散布局,星星点点散落在村庄里、街道上。单独打造型民宿一般是由一两户人家择一合适的地点建造几栋民宅打造而成。这类民宿多见于交通要道旁,多以提供特色餐饮为主,兼作住宿,往往功能比较齐全,注意环境和景观打造。小簇集群型民宿是把一个村庄、一条街道或者其中一部分进行整体规划,连片打造成民宿。此类民宿主要依托古村古镇、民族村寨,有规模,有特色,且管理比较完善。连片新建型是指完全在一块新的土地上规划建设成片的民宿。有的移植国内外某一名村名镇异地打造,如深圳东部华侨城的茵特拉根小镇,有的是恢复已经消失了的历史名村名镇,还有的是根据某一文化主线或某一特色资源打造的特色小镇。
  记者:就在上个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明确规范了民宿行业标准,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条件,为民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引导性规范,使相关部门和业者有规可循。请您就此新规的发布谈谈看法。
  张晓军:民宿的标准化这个话题由来已久。2015年,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在浙江德清发布,标志着我国民宿开始有意识地进入到科学化发展、品质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阶段。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这一旅游民宿的标准,可以说是民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将使我国民宿业结束“野蛮生长”的状态,从此进入更加规范化、理性化的发展阶段。
  首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开篇便明确指出:此新规适用于正式营业的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而“旅游民宿”则被规范定义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并特别突出了“旅游民宿”对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优秀地方文化传播、绿色环保与社会责任的强调。
  其次,新规可以更好促进民宿升级换代。例如,新规规定旅游民宿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宾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在市场准入上,则强调经营者必须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并满足治安消防等相关要求;民宿单幢建筑客房数量应不超过14间。另外,许多民宿是利用建成多年的老房子,在主体结构上并不是特别坚固。为达到标准,民宿经营者就需要在房屋安全上多投入一些资金。
  再次,在强调“标准化”的同时,新规也重视打造特色民宿,提出了传递生活美学、追求产品创新、弘扬地方文化、引导绿色环保、实现共生共赢等五大评价原则,将民宿分为金宿级和银宿级两个级别,对应不同的接待设施和服务品质,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民宿经营者若想使自己的民宿成为“金宿级”,就需要在环境与建筑、设施和服务以及特色等多个方面脱颖而出。在浙江丽水有一座民宿,我认为就很有特色。走进他们的民宿,主人会要求客人换上一套用亚麻布料精心缝制的衣服。当时我对这个举动是十分抗拒的,我来你这里消费为什么让我换衣服呢?但是换上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民宿主人很聪明,他领悟了景区规划的真理。这是一种“情景体验设计”,穿上这套衣服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成为这家民宿场景当中的一员。很快,我改变了角色,暂时忘记了原有的那套生活方式,开始安静地享受这里慢节奏的生活,仿佛自己同民宿主人一样,成为了这个民宿的一部分。


锡林浩特蒙古包民宿_副本.jpg

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民宿


  记者:我国的民宿业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请您谈谈民宿业的发展前景。
  张晓军:有这么一种说法:每一间民宿都孕育着一个新的机会。这就一语道出了民宿热潮下的创业机遇。在我看来,民宿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民宿不是过热,而是还不够热、会越来越热,有“燃”起来的趋势!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民宿热”还在持续升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民宿类的社团或自组织大量涌现。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是2016年10月成立的。一年以来,成为我分会集体会员的社团已有30多家,其中包括省级社团,也有县乡一级的。截至今天,依然不断地有更多的民宿社团在注册和筹备之中。二是民宿设计大赛成为一个热点性事件。前不久,南京市就刚刚组织了一场大学生民宿设计大赛,浙江桐庐在举办桐庐民宿大会的同时也组织举办了国际民宿设计大赛,并且越来越多的会展服务企业在与我洽谈时表示,希望可以组织一些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民宿设计大赛。
  发展快是好事,但我们民宿人也应时刻保持警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适时作出调整。但不论怎么调整,民宿的内核不能变,它的本质一定是一种文化消费。
  整体上看,2017年是民宿业的转折年,不仅仅是因为《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出台,同时这一年也是民宿经营管理者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而纷纷作出适当调整的一年。这种调整既有主动的又有被动的,既有内生的又有外来的,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迁移发展。一些旅游业发展过度饱和的地方,已经很难再吸引民宿投资者的目光了,也有很多原本在此开民宿有一定经验的原住民也纷纷走出家门,去新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民宿业。比如最近五年,恩施的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山水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一个奇迹,就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到来。
  第二是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民宿产业更加强调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同时,我们之前所强调的“主人文化”也不再简单地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再现,而是民宿主人们把他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品位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文化的再创造,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创新。在技术上,民宿界也在探讨人工智能的引入,甚至探讨是否可以引入机器人来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已有一些现代民宿和精品民宿实现了线上服务和物联网全覆盖。
  第三是联合发展。就像我刚才所谈到的那样,现在我们民宿业已经联合了起来。以前靠“单店打天下、单骑走天涯”的个体民宿人意识到,光靠自己是不行的,一定要联合、要抱团,这也就是最近3年全国各地民宿类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的原因之一。依靠行业协会和自组织,民宿业可以在整体上实现统筹管理,拥有更多更好的保障和服务,提高单体的抗击打能力。此外,2017年因为大资本的进入,初级阶段分散式的个体民宿,形成以众多品牌、业态而聚合在一起的“美宿小镇”。这种模式可以规避个体发展的不足,优化经营环境,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引领民宿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布尔津禾木村_副本.jpg

新疆布尔津禾木村民宿


  记者: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即将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办,这里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本届大会为何选择在此地举办?您如何看待民族地区民宿业的发展?
  张晓军: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我并不是专家,只能谈点粗浅的想法。
  首先毋庸置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真理在民宿业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反映。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消费,是以文化为核心、为灵魂的。民宿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依托文化而产生的一种业态,其本质和核心也是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使得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民宿业史上率先发端的地区,比如云南的丽江、大理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判断,民族地区的民宿实际上是我国大陆地区民宿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民宿业的集聚地和至高地。单从数量上讲,我们协会认定的全国范围内5万家民宿中,就有60%以上分布在民族地区。本届大会在恩施举办,更是一次难得的机缘,我相信无论是对全国民宿业的发展,还是对民族地区和恩施州民宿业的发展都将是一次宝贵的机遇。
  我与民族地区的缘份和感情都很深,尤其是恩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约10年前,我们的唐人设计规划院就曾到恩施州巴东县考察过旅游资源。通过这两年与恩施的多次交道,客观地说,我认为包括恩施在内的民族地区开发民宿业的前景非常广阔。这里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民族风情浓郁、百姓淳朴善良,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美丽村寨,就像是一处处待世人发现的“桃花源”。同时,民宿发展不仅是恩施旅游业的一种业态创新和转型,也是当地旅游扶贫、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抓手。
  眼下,恩施已经刮起了“民宿风”;假以时日,民宿界也一定会刮起“恩施风”!
  记者:相信民宿业的明天更美好!尤其祝愿民族地区的民宿业发展蓬勃向上、欣欣向荣。也祝您和您的同事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张晓军:再次感谢《中国民族》杂志对民宿业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来拥抱民宿、拥抱生活!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