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我从新疆来》和《我到新疆去》
发布日期:2018-03-27




8个新疆人离开家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工作生活。他们有梦想、有亲情、有爱情,更有奋斗……他们中有为了生计和发展而留在北京的小贩,有“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求机遇和爱情的商人,有出生在内地的疆二代,有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明星的艺人——这是《我从新疆来》系列纪录片的第一季(共6集)讲述的故事。


《我从新疆来》在2016年6月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奖”、第22届中国电视纪录片“最佳微纪录作品奖”等诸多大奖,成为当年现象级的纪录片。在豆瓣和腾讯网上,该片的综合点击数超过1000万人次,网友留言数百条,评分高达8.1分。


2017年4月21日,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从报选的200多部纪录片中,选定10部进行阐述投资,《我从新疆来》系列之二《我到新疆去》入选,并于当年6月开拍,今年3月即将与观众见面。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我从新疆来》系列纪录片总导演、制片人库尔班江·赛买提。

 


记者:你的《我从新疆来》一书自出版发行后,影响很大。很多人因读了这本书而了解了真实的新疆和新疆人。你是怎么想到将它拍摄成影视作品的呢?


库尔班江:2014年我就有了要把《我从新疆来》拍成纪录片的想法。纪录片的表达更直观更立体,同时也更有场景和感染力,相信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能够成为一部有社会意义的影视作品。但是在筹备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主要是资金问题,因为很多投资方首先考虑的是片子能不能带来利润。经过很多周折,我们最终找到了投资。


资金落实后,接下来是组织团队,找导演、摄影、录音、设备等等。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有些导演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并不适合拍这个片子,中间就得换人。以至于在这一过程中,拍着拍着资金没了,我们只好停下来去众筹,筹到了再继续拍下去。


记者:《我从新疆来》第一季讲述了18个人的故事。你是从哪些角度来选择人物的?


库尔班江:《我从新疆来》并没有像以往的纪录片中用大篇幅展现新疆遍地歌舞、大漠胡杨、瓜果飘香的画面。片中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平凡故事,他们跟你我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备感痛楚,却又为了理想的生活而不懈奋斗,唯一特殊的地方或许只是角度。有些人的故事适合用文字来体现,有些人的故事适合用影像来表达。我需要找出18个有着内在关联的人。比如乍一看三个人都是商人,但他们是不同领域的商人,他们身上有这样的共同点: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无论是对家乡还是对国家,他们都一直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他们都是认准这条路后就坚定走下去,不怕失败,执着坚韧。


《我从新疆来》第一季共6集,我们没有给每一集单独取名,但每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关键词。比如第一集中,环保工作者丫丫的关键词是“保护”。这个在乌鲁木齐长大的汉族姑娘,因与野生动物接触爱上自然,从此走遍新疆,从事野生动物与环境保护工作;第二集中,一对博士夫妇的关键词是“团聚”。他们有很多经济、学术上的压力,不能陪伴孩子,但他们为了团聚愿意承受这种压力,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中的一个。


这一季里大多是人物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但看过后能带给观众思考和共鸣。有很多观众问我,你的片子为什么那么短,我们都没有看够呢。不过,让我欣慰的是,虽然纪录片存在沉闷、节奏慢的问题,但你会发现,片中第一个人的故事很快就结束了,如果你一走神第二个人的故事也讲完了,马上就讲到第三个人了。这种表述方式,我是有意为之的:在这些故事中,总会有一个人的故事触碰到你的内心。


在这一季里我想表达的思想是:新疆人和你我并没有什么两样。不是吗?中国很大,南方人北方人不一样,西北人又跟南方人北方人不一样。但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新疆人也不例外。


记者:即将播出的《我到新疆去》风格与第一季相同吗?


库尔班江:《我从新疆来》的第二季《我到新疆去》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群内地人因命运和梦想来到新疆生活和奋斗的故事。他们中有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老师、中国职业篮球教练李秋平以及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等20多位,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还在2016年,我们就写好策划方案开始找资金,当时就得到了上海市对口援疆指挥部、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和香港溢达集团、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一直与我们合作的人民政协报也积极提供帮助。2017年5月我们第一次开创作会,定下方向,8集纪录片启用8位分集导演。拍摄的人物主要通过网络和新疆的媒体推荐,分集导演分别去采访选中的人物,听他们的故事。我们一共选了51个人物。这一季的纪录片会呈现27个人的故事,其中电视版本24人、网络版本27人。


2017年6月,在确定各集的主题和主创人员后,我们首先遴选出24位典型人物,正式开机拍摄。2017年8月2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我们关于《我到新疆去》纪录片拍摄的汇报上作了批示:“坚持导向,反映真情,一定能做出好作品。”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


《我到新疆去》已于2017年12月杀青,今年3月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除了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外,还会在腾讯、爱奇艺等网络媒体正式播出。《我到新疆去》延续了《我从新疆来》的风格,以人物真实的经历和心境为内容,从灵感、拓荒、相逢、探索、挑战、机遇、回家和山水等多个主题展开,全面展现新疆“一带一路”语境下的中国梦故事。


记者:听说《我从新疆来》第三季《我生在新疆》的拍摄也将于今年5月启动,届时将成就你的《我从新疆来》“三部曲”。那么,通过这“三部曲”的创作,你最想告诉观众的是什么?


库尔班江:在《我从新疆来》系列纪录片的第一季,我希望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在内地生活的新疆人以及他们平凡而精彩的人生,通过他们的故事去了解真实的新疆和新疆人,消除一些误解与隔阂。在这一季里,我想对观众说的话是:“这里没有新疆人,这里都是中国人。”


第二季《我到新疆去》为观众讲述和展示了24位走进新疆、成为新疆人的内地人的故事。他们在新疆的传奇生活工作经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谐相处的典范。在这一季里,我想对观众说的话是:“这里没有内地人,这里都是好兄弟。”


在第三季《我生在新疆》里,我们将不忘初心,把镜头拉回到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身上,去记录他们平凡普通的人生故事,记录他们的新生活新时代,为《我从新疆来》系列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一季里,我要向观众说的话是:“这里没有旧观念,这里充满新希望。”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