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在新起点上谋取新作为
发布日期:2015-09-19

安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0.66%, 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分布在各市县。其中回族人口最多,达33万,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3%。现有11个民族乡(场、街道),13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122所民族中小学。安徽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加大支持和投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全省民族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业已成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强大力量和群众基础。

目前,安徽民族工作已经迈上历史的新起点,正面临难得的新机遇,我们将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坚定道路自信,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坚决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安徽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昂扬向上的新状态做好民族工作

面对民族工作新常态,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扎实有效开展工作。一是树立新作风,干出新作为。以“三严三实”、“三个特别”的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敢于担当,善于谋划,勇于开拓,果于执行,娴于协作,凝聚和带领全省各族群众,共同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拓展新眼界,提升新境界。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以理论清醒促思想坚定,以思想坚定促行动自觉,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从大局上抓好民族工作,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政策的原则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紧密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三是勇于担责任,争取赢信任。继续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做过细的少数民族群众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延续性;视少数民族同胞为亲人,把少数民族同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坚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搞好服务,以心换心。


积极抢占新高地,以增进认同的新高度推进民族工作

相较于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战线延长了、阵地拓展了,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就必须抢占增进团结、抵制分裂,促进发展、消灭落后的新高地。一是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专门就散居和城市民族工作作了重要论述,这给我们散居省份从事民族工作的同志以巨大的鼓舞。我们将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以城市社区为着力点,建立完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少数民族群众管理和服务机制,引导各族群众和谐共居,推动形成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了城、安得了家。进一步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列入城镇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的大盘子,坚持“同城化待遇、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他们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群众的特点和需要,特别在证照办理、子女入学、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更为周到和便捷的服务,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人在安徽,如在家乡”,更好地融入城市。切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制定城镇建设和发展规划时,将清真饮食、少数民族公墓、宗教活动场所等少数民族特需的服务设施科学合理地纳入相关规划,帮助他们解决“入口、入土、入寺”问题,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加大对城市少数民族困难群体的社会帮扶和社会救助力度,完善城市民族预警、矛盾排查、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防止问题叠加、引发矛盾。二是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宣传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进一步创新理念、载体和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着力把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清楚,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讲透彻,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就和前景讲充分,切实增强“四个认同”和“四种意识”,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深厚根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工作人人有责、民族团结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创新开展我省民族团结进步评选表彰活动,完善表彰办法,形成激励机制,不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添动力。进一步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少数民族同胞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提高用法律保障团结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各类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三是切实做好网络舆情掌控和引导工作。


不断推出新举措,以惠及民生的新成效落实民族工作

发展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将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始终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确目标,持续发力,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多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素质,不断提升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一是切实抓好各类民族教育。以全省122所民族中小学为依托,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依托合肥、铜陵、芜湖等地的内地新疆班、西藏班等,加强在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加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对安徽的认同,对所在地的认同。二是加强各种实用技能培训。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通过政策指导、资金支持、教育培训等方式,因地制宜培养少数民族实用技术人才和致富能手,引导、鼓励他们发展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三是用好用足各种优惠政策。当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已成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软肋”和“短板”,在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共同发展”提升行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委委员单位的作用,按照“优先安排、体现照顾”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差别化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重点帮助民族乡村(街道)建设一批带动性、牵动性强的项目,为其可持续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民族乡村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条件,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勇于树立新目标,以道路自信的新坐标提升民族工作

我们将依据“五个并存”的科学判断,牢牢把握当前民族工作的历史“新坐标”,牢固树立民族工作“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树立“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的观念,树立民族工作“新目标”,不断推进安徽少数民族工作迈向新台阶。一是登高望远,服务全国。绝不因为我省少数民族人口少而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规避责任,而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工作,以做好本省支持全局、服务全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觉悟主动履责,遇事不推诿、不回避,推动落实见成效。切实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上来,以守土有责的担当、失土追责的勇气进一步做好全省的民族工作。二是加强团结,促进融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法律、基本制度,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三是守望相助,命运一体。习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安徽各族人民素有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在增进民族团结上有着非常厚实的基础,我们将着眼大局,按照做好民族工作“两个重在”的要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实现各民族间“心灵契合”、“心心相应”。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以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重大契机,以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之举,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不断开创安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