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胶东半岛的城市家园——山东省城市民族工作掠影
发布日期:2018-06-13

  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其适宜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吸引着无数外来人口前来定居、工作和学习。目前,山东省55个少数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72万,其中回族约54万人,其他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在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增强城市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省上下呈现出各民族团结一心、安居乐业、奋发向上的美好景象。暮春4月,记者实地走访了青岛、烟台及威海三座城市。


青岛:天山小学的“最炫民族风”


  青岛天山小学——这所校名极富新疆地域色彩的学校,其实是一所以汉族学生为主的普通公立小学。学校建于2001年,建校第三年就将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融入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并坚持至今。“让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是我们的办学宗旨之一。”校长卢华丽说。


  学校为学生们营造了润物细无声的民族团结教育环境。走进教学楼大厅,一幅巨大的全国各民族分布图悬挂于墙上。以“爱我中华,江山如画”为主题的这张图详细标注了各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行政区划及人口数量。沿着走廊缓步而行,两边的墙上张贴着56个民族的服饰宣传图。除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之外,还配有介绍文字,通俗易懂地告诉学生民族服装制作工艺和穿搭时的要领等。“孩子们来到学校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张分布图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服饰,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情况,这样的耳濡目染比死记硬背效果更好。”卢华丽介绍道。


  《民族文化百花苑》是天山小学推出的校本教材,共分低、中、高年级三册,面向全校学生。这一校本教材已在学校推广10多年,汇集了全校语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智慧和心血。课本将各民族的礼仪、节日、服饰、饮食、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查一查”等环节,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获取民族知识。


  学校还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从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延伸,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需求和教师的爱好、才艺、特长等开设了10多门民族教育特色选修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2015年,学校投入资金购置了一套电子选课系统,将所有民族教育特色课程全部录入系统,供学生们自由选择。


  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自主便利的选课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民族工艺服装制作课堂上,学生们提前通过书籍和互联网查阅了解到民族服饰相关的制作方法,利用课堂上提供的或者自行准备的材料亲手制作帽子、上衣、裙子等。学校还特别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先后开设了二胡、陶笛和葫芦丝吹奏课。“我们已经有了校二胡乐队,2015年开始学习葫芦丝的同学们现在也已经具备组建乐团的水平了,今年还将成立笙乐团。”卢华丽表示。


  学校每年举办的民族趣味运动会、民族风情艺术节,也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平台。如果说民族教育选修课以学习为主,娱乐为辅,那么运动会和艺术节则为学生自由展示和发挥所学民族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运动会入场式上,学生们分年级和班级统一穿着民族服装,整齐列队依次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蒙古、藏、维吾尔、朝鲜、满、傣等民族服饰百花齐放,绚烂夺目。运动会和艺术节不仅是学生的乐园,家长也参与进来,与子女们竞赛和游戏。彝族的“跳火绳”、汉族的“春种秋收”、畲族的“打松鼠”、朝鲜族的“大摇绳”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游戏精彩纷呈,学生和家长齐心协力,其乐融融。


烟台:内蒙古商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在烟台有约4万内蒙古人。其中有约300位大学讲师、教授任职于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等院校,有约300位科研专家在航天、军工、核电等领域工作,此外还有300多家内蒙古人开办的企业。我把这简称为‘3个300’。”对于内蒙古人在烟台的发展情况,烟台内蒙古商会的会长刘宏玉如数家珍。


  烟台内蒙古商会是从2005年注册成立的内蒙古发展联络处发展而来的。十数年耕耘,商会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团委和鲁蒙文化促进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爱心公社等机构。目前会员企业达300多家,涉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商会不分民族,凡是来自内蒙古的企业家我们都欢迎。商会里还有嘉宾会员区,烟台本地企业也可以加入进来。”刘宏玉说。


  烟台内蒙古商会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内蒙古、烟台两地近半个世纪的来往。早在20世纪60年代,烟台支援内蒙古三线建设,上百个家庭的数千个烟台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建立了机床附件厂。随着时间推移,工厂周边形成了胶东村,成为内蒙古人民了解烟台人民和齐鲁文化的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人口的迁徙和流动。许多内蒙古人离开故乡,通过升学或就业来到烟台,多数人于此成家立业。1994年,随着两地人员交流密切,呼和浩特市也在烟台设立了政府接待办事处,使两地交往更加规范有序。“烟台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正因为有先前的积淀,内蒙古人在这里格外受到关照。” 刘宏玉说。


  自成立以来,商会就注重文化建设。刘宏玉认为,文化是商会的灵魂,也是会员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石。“内蒙古东西毗邻8个省区,人文地理环境多样,唯有文化才能把这些生活环境迥异的人们凝聚起来。”商会定期举办鲁蒙文化交流论坛,组织会员们学习内蒙古和烟台的历史和文化;组织歌友会定期举办歌咏活动或演出,号召会员们至少学会一首草原歌曲。“我们一直在寻找草原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融点,凝结成一句话就是‘草原是凝固的大海,大海是流动的草原’”。商会鲁蒙文化促进会会长樊文礼说。


  以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和齐鲁文化为基础,通过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拉近商会会员之间的感情,从乡情发展到友情,从友情发展到亲情,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庭。刘宏玉将此称为虚拟的血缘关系。“商会是个兄弟姐妹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现在确实有这样的感觉了。”


  商会在促进会员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研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 2014年,商会根据会员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多数的特点,以国家大力发展七大产业为契机,在烟台市创立了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园区,邀请中小微会员企业和创业人员入驻,齐心协力,创新发展。孵化园区模式得到山东省市区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政府发展相关产业的得力抓手。目前,除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园区外,商会又接连创立了“开创”互联网产业孵化园区以及光电产业孵化园区。“这是社会组织融入地方经济的一个创新模式。我们发展的产业与国家政策导向高度一致,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向前发展。”刘宏玉说。


  未来,商会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和烟台两地间的经贸来往。随着两地开通直航,内蒙古人民有望以最快速度品尝到新鲜的烟台冷水海鲜、可口的水果和丰富的菌类产品,同时内蒙古原生态的牛羊肉、燕麦、荞麦、土豆等农产品也有望尽快摆上烟台人的饭桌。“吃上新鲜优质的牛羊肉和海鲜,是鲁蒙两地人民共同的愿望!”刘宏玉高兴地说。


威海: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今年26岁的周永宏是来自甘肃的东乡族青年,目前在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着一家兰州拉面馆,开业已有两年多。每天,除了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周永宏还有些“顾客”需要亲自照料,他们就是威海市的环卫工人。“我们每个月给环卫工人无偿提供30碗爱心拉面。”周永宏说。


  “爱心拉面”公益活动的发起人是吾德清真拉面馆老板马志华。从甘肃来到威海创业打拼11年的马志华,早已融入了这座滨海城市。“他的店位于威海市最繁华的夜市街,每天清晨看到环卫工人早早起来打扫卫生,他既感动又心疼,于是发起了这项公益活动。”威海市民宗局副局长刘松介绍道。


  2016年下半年,在马志华的倡议下,首批25家拉面馆积极加入到奉献爱心的行列中。市民宗局获悉后,与市伊斯兰教协会组成工作组多次进行走访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规范引导。2017年初,各项准备工作皆已完毕,“爱心拉面”试点活动正式启动,各新闻媒体纷纷前来报道试点启动仪式。这一天威海普降大雪,环卫工人们全部出动进行扫雪作业,已经来到活动现场的清真餐饮店店主们看到环卫工人在扫雪,纷纷主动加入进去,一同挥铲扫雪。“这是一碗看似不起眼的面,但其中筑起的情谊,民族间的团结、城市给予的包容都在里面了。”聊起那天的情景,刘松历历在目。“早前在甘肃打工时,那里也有爱心拉面活动,所以比较熟悉。当听说威海也开始这个爱心活动的时候,我马上就加入了。”周永宏笑着说。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参与爱心活动的拉面店从最初的25家增加到如今的104家,占全市拉面店的75%左右。随着试点活动有序进行,周永宏的拉面店也有了新变化:店外挂上了市民族宗教局为所有参与公益活动的清真爱心拉面店统一制作的“环卫工人餐饮供应点”的牌匾,店内布置了全市统一的“爱心拉面”宣传板,热心市民可以贡献一碗面,撕一张爱心贴,写上祝福语,贴在爱心宣传板上。每张爱心贴都是一碗爱心面,环卫工人取下爱心贴,即可换一碗爱心面。“有些顾客掏出50元钱买单,不让我找零了,全部捐了爱心面。”说到这,周永宏很是感动。


  “爱心拉面”公益活动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开展起来,离不开威海市对少数民族外来务工、创业人员的帮助与关怀。周永宏回忆,两年前自己决定自立门户时,有件事情让他犯了难:经营拉面馆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餐厅经营许可证等诸多证件,但这对于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不太流利的他而言十分棘手。就在此时,威海市民宗局工作人员主动前来了解情况,并帮助周永宏把所需证件办了下来。


  2017年12月6日,“爱心拉面”活动正式在威海市全市范围内启动,威海市各新闻媒体,驻威的中央、省级有关媒体都给予了宣传报道。今年初,威海市连续普降大雪,全体爱心拉面馆业主主动为环卫工人奉献爱心拉面的场景,在威海及中央媒体播出,短时间内在威海形成了“一碗拉面温暖一座城,一碗拉面感动一座城”的感人氛围。


  自从加入“爱心拉面”公益活动之后,周永宏的小店生意变得更加红火,每天至少能卖出300碗拉面,做生意越来越有动力了。“未来可以的话,打算在这里买套房子安家。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我们获得了如此多的帮助,以后要回馈给社会。”周永宏笑了起来。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