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有一种感动,叫鄂尔多斯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掠影
发布日期:2015-09-19

黄圣碧1.jpg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黄圣碧/摄


2015年8月17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圆满落幕。

从8月9日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火炬手共同点燃圣火,到8月17日闭幕式主火炬熄灭时变幻出各民族代表手中高举的56束鲜花——历时9天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诠释了“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民族运动会宗旨,展现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相处、繁荣发展的精神面貌。

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台湾地区的34个代表团的6240名各族运动员齐聚鄂尔多斯,共同角逐17个竞赛项目和178个表演项目中的188个一等奖、472个二等奖、496个三等奖。运动会期间,还在鄂尔多斯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展以及民族大联欢等活动。

“相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草原的盛会、民族的节日”——当我用这样的语言介绍本届运动会的概况、宗旨和口号时,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让我感动、震撼的瞬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华各民族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之美,并尊重、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建设多元一体的和谐民族大家庭,是费孝通先生当年对中国各民族关系的表述与期望,也是新时期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圆中国梦的真实体现。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无论开幕式、闭幕式,还是竞技和表演项目、民族大联欢、民族文化展等各项活动,都生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在开幕式上,34个代表团方队在主席台前进行了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30秒驻停表演。这是本届运动会的一大亮点。每个代表团都力争在这短短的30秒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特色文化:第一个出场的广西代表团表演了《和美壮乡》;第十六个出场的河南代表团表演了回族武术;随后出场的黑龙江代表团在《乌苏里船歌》的音乐声中表演了《赫乡渔韵》;吉林代表团在“阿里郎”的歌声中表演了《丰收乐》;解放军代表团由驻守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官兵表演了《精武兵魂》;自1991年以来已经连续六届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台湾省代表团表演了《欢乐之歌》;最后一个出场的内蒙古代表团,是所有代表团中唯一参加所有17个竞赛项目和178个表演项目的的代表团,他们表演了具有浓郁草原气息的《盛世欢歌》。

开幕式下半段,来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千人马头琴乐团和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的演员们一起,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气势恢弘的《万马奔腾》;享誉草原的蒙古族传统民歌《八骏赞》,经过精妙的演绎,加入了交响乐和大合唱元素,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与震撼;来自鄂多斯歌舞剧院的萨仁满都呼表演了独具特色的呼麦。最让观众感动的,是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的酒歌联唱,把各民族的热情和欢乐带给了在场的所有人。本届运动会中第一次列入竞赛项目的民族健身操也在开幕式上得到展示,34个代表团共同表演这套融汇了二十多个民族舞蹈元素的健身操。

本届运动会的点燃圣火仪式,将整个开幕式推向高潮。最后一棒火炬手、内蒙古优秀运动员、北京奥运会81公斤级拳击冠军张小平手持火炬跑入场内,依次点燃56个民族代表手中的火炬。本届运动会的火种,于6月12日10点56分在城川延安民族学院旧址成功采集。圣火传递首次采用互联网传递方式进行——在56天的互联网传递中,圣火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祖国南疆,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山山水水。8月6日,圣火在鄂尔多斯进行城市实地传递,56个民族代表将象征着“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圣火手手相传。

哪里的百花四季飘香

哪里的丝路古今悠长

哪里的家园扎根五色土上

哪里的人们守望相助 情深谊长……

在优美、深情的主题歌声中,中心舞台变成巨大的圣火盆,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圣火。

本届运动会共设有17个竞赛项目和178个表演项目。来自34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互相切磋,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技艺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与表演项目相比,竞技项目虽然数量不多,但因其激烈、精彩的程度吸引了大量观众。伊金霍洛旗赛马场每天都有上万观众观看比赛,板鞋竞技赛场曾涌入了2万多名观众。在民族赛马项目中,湖北代表团的覃勇荣获2000米、3000米两个一等奖;高脚竞速比赛中,湖北代表队包揽男子200米、女子100米、女子200米、女子2×200米接力、4×100米混合接力五项一等奖。第一次参加独竹漂项目的重庆代表团一举夺得60米直道竞速男、女两项一等奖。有趣的是,在西藏的传统体育项目押加比赛中,新疆代表团继上届民族运动会后再次成为最大赢家,6位参赛队员全部进入决赛,斩获了7个级别比赛中的四个一等奖。

令人感动的是,参加本届运动会的队员中,有很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将。12岁开始骑马、如今34岁的内蒙古选手董春宏,已经参加了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速度赛马和走马项目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本届运动会,董春宏参加了1000米、3000米和5000米民族走马与3000米、5000米和8000米民族赛马六个项目,共获得2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在高脚竞技2×200比赛中,湖南代表团的土家族选手田世芳获得了一等奖。这已是他连续四届在高脚竞技项目中获得一等奖。由于第二天就是3岁女儿的生日,他特地申请带女儿一同上台领奖。在领奖台上,他低下身对女儿说:“田可心,爸爸永远爱你!”听到爸爸的祝福,女儿高兴地举起了手中洁白可爱的吉祥物小白马“阿吉内”。今年45岁、已参加过四届民族运动会的壮族运动员韦惊坛站到了押加61公斤级的赛场,希望以一等奖圆自己16年的梦想,但他最终没能如愿。比赛结束,韦惊坛累得躺在了赛场上,观众纷纷把掌声献给韦惊坛。而获胜的藏族选手旦增年扎,也满怀敬意地扶起这位年长自己25岁的对手。

民族健身操是本届运动会新增设的竞赛项目,共有20多个代表队参加比赛。北京代表队不负重望获得一等奖;内蒙古、云南、西藏代表队获得二等奖;新疆、青海、湖北、广西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本届运动会共有2937名运动员参加178个表演项目的角逐。其中,宁夏代表团的《打鞄牛》等14个项目获得竞技类表演项目一等奖,新疆代表团的《达瓦孜》等12个项目获得技巧类表演项目一等奖,解放军代表团的《强军搏克》等29个项目获得综合类表演项目一等奖,北京市代表团的《龙腾九宵》等共75个项目获三个类别的二等奖,西藏代表团的《响箭》等共46个项目获三个类别的三等奖。

与竞赛项目相比,本届运动会的表演项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些项目不仅源于生活,而且融合了音乐、舞蹈、服饰、杂技、武术、民俗、宗教、历史等元素,堪称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

《达瓦孜》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本届运动会期间,著名的达瓦孜艺人阿迪力和同伴们一起,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表演。《打鞄牛》起源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是当地放牛的农民们在劳动之余创造出来的休闲游戏。农民将牛赶上山之后分组比赛,输的一方要帮赢的一方赶牛回家。经过整理提炼,《打鞄牛》首次入选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并一举获得竞技类表演项目一等奖。《响箭》是有400多年历史的西藏民间传统娱乐项目。响箭的头部安装了木哨,射出后会发出哨音。参加《响箭》表演的藏族选手个个身材壮硕、剽悍豪迈,每次中靶必尽情歌舞庆贺。站在四周的藏族观众也齐声应和,气氛十分热烈。表演结束,藏族姑娘向射手们献上哈达美酒,表达对勇士的敬意。藏族的射箭和礼仪文化,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通过四年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很多象《打鞄牛》、《响箭》这样的原生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提炼、升华和发展。正如国家民委副主任、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丹珠昂奔所说的:“民族运动会不是纯粹的竞技体育运动会,而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和传承发展的平台。”

民族大联欢是本届运动会展示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8月13日下午,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代表团、解放军代表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团、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共34个代表团和各族各界群众共2万多人,相聚在美丽的木伦湖畔。

在通往民族大联欢活动场地的道路上,看着手持花环、夹道欢迎的志愿者,21岁的台湾少数民族运动员田凯琴说:“这里的人们太热情了,我爱上了这片草原。”

本次民族大联欢活动设置了中心舞台表演区、趣味体育项目表演区、民族用品工艺品展销区、风情美食区等6个活动区域。在中心舞台,参加了火炬传递活动和开幕式点火仪式的56个民族的代表进行了集体表演;22个代表团表演了25个各具特色的节目。

活动前半场基本在雨中进行。观众们或穿着大会发放的简易雨衣,或打着伞坚持观看表演;演员们则完全是冒雨在露天舞台上表演。一对老夫妇身着雨衣坐在观众区,他们是来自东胜区的蒋来根、杨子兰夫妇。今年68岁的蒋来根指着坐在轮椅上的63岁老伴说:“她患有风湿关节炎,最怕下雨天了。但想想这样的机会一辈子碰不上几次,我们还是来了。这么多少数民族同胞来到我们鄂尔多斯,是我们的荣幸。天气虽然不作美,但我们的心里是热乎的!”

来自四川的藏族小伙余仲轩是学习舞蹈专业的。本届运动会他除了在大联欢上表演舞蹈,还将参与套羊、顶牦牛两个表演类竞技项目的比赛。余仲轩说:这次来看到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最喜欢蒙古族的舞蹈,男的豪迈女的柔美,下学期准备好好学学蒙古族舞蹈。

朝鲜族火炬手、歌唱演员朴银花在民族大联欢中表演了民歌《阿里郎》。她说,这将是她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段经历。运动会期间,从小学习朝鲜族传统文化、乐器与声乐的朴银花认识了许多其它少数民族的朋友。她说:“有个藏族女孩用朝鲜语叫我姐姐,我用藏语叫她妹妹。各个民族的姐妹们在一起互相照顾,特别有意义。”

作为本次运动会的重要内容,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大剧院、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举办了多种主题的文化展示活动。其中,鄂尔多斯博物馆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生动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多样性、对中华体育文化乃至世界体育文化的贡献以及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具体负责此次展览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介绍说:这个展览首次尝试了以文物这样一种博物馆语言来揭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并希望传达这样一种声音:与奥林匹克的竞技体育相比,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追求,而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形式。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不再是一种被投资扶持的弱势存在,相反,它可以成为开发旅游、打造城市形象、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资源。


服务,从一声问候开始

本届运动会上,身穿蓝色半袖衫、头戴白色遮阳帽的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小飞骏”。小飞骏是志愿者的吉祥物,形象为一匹面带微笑、长着翅膀的小骏马,寓意志愿者们带着热情、灿烂的笑容提供最优质、最贴心的服务。

“您好,欢迎您用餐!”初到鄂尔多斯,在餐厅门口被这样亲切问候;从餐厅里出来,又听到“请您慢走”的声音,多少还有些不适应。大会开始,记者们去比赛场馆采访拍照,从场外到场内,甚至每一个电梯门口,都有志愿者引导指路,才真正感受到“小飞骏”们发挥出的作用与所付出的辛苦。

开幕式当天,热场表演刚一开始便下起了雨。场上的志愿们开始统一行动起来:他们走到无人的座位,细心地将装有资料和赠品的纸袋口折叠,并将口袋由竖立改为平放,以免里面的东西被雨水淋湿。其间,雨越下越大,观众们都穿上了纸袋里随赠的简易雨衣,小飞骏们仍然在雨中专注地工作。我座位前面三位学生志愿者处理好附近的袋子,其中一位女生穿上了雨衣,她旁边的两位男生则静静地站在雨中,面对着观众。

本届民族运动会共有14372名志愿者——分为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繁琐小事,但正是因为他们辛勤、无私的付出,才使大会各项赛事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让前来参会的人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8月5日,伊金霍洛旗3000名城市志愿者结束了4天的岗位实训正式上岗。早晨6点50分,18个志愿服务站的第一批54名志愿者来到达各自的岗位,开始第一天的工作。服务站内设有饮水机、婴儿车、雨伞、急救箱等便民设施,同时还摆放了交通旅游地图、景点介绍、赛事日程安排等相关的各类宣传资料,志愿者也相应提供情况介绍、文明向导、应急帮忙等服务。

在伊金霍洛旗赛马场,8名小飞骏被分配到赛马场和看台间的媒体区负责媒体报道服务。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2:30—5:00,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他们都坚守在这里,帮助联络采访人员,为记者提供笔、纸、水,有时候还帮忙搬设备。媒体区有两处供摄影的高台,每当记者们爬上爬下,小飞骏都会细心提醒,或帮忙搀扶。有的记者为找到好的角度或位置,试图接近赛场的围栏,志愿者们总是耐心地将之劝回,以免发生危险。一位来自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的志愿者告诉我: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学习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劝回试图闯进危险区域的记者。

在距离武术比赛场馆不足100米的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中心志愿者服务站,252名小飞骏每天早上7时到晚上21时,分早、中、晚三班坚守岗位。虽然距离赛场只有1分钟的路程,激烈比赛的声音不时传入耳中,但小飞骏们没有一个人离开岗位去看比赛。

从8月1日到14日,服务站所有小飞骏没有一人迟到早退、无故脱岗,没有一人被投诉。在此期间,小飞骏共接待群众28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7600余份,提供赛事咨询1800余人次,旅游咨询700余人次,交通咨询300余人次,扫赛事二维码730余次,提供饮用水480余人次,借用雨伞、婴儿车20余次,提供物品保管450件,发放小国旗、会旗90余面,搬运矿泉水60余箱。

在高脚、板鞋竞赛场地,由16名男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每天负责在比赛之前把所有运动员的随身物品装在箱子里,由起点抱向终点,方便运动员们在比赛结束后拿到自己的衣物。赛事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26组比赛,团队成员分成四组轮番上阵。126组比赛中有100米比赛,还有200米、400米接力。板鞋竞速是三人一队,每位志愿者就要带着三个运动员将近40多斤的随身物品跑向终点,随即再返回起点准备下一组的比赛。炎炎烈日下高强度工作,几个高大强壮的小伙子也有些吃不消了。中暑了就把藿香正气水兑着矿泉水装到瓶里随身带着喝,就这样坚强地完成了一天又一天的工作。

8月13日下午4点半,以“相约鄂尔多斯,共享民族盛会”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湖区广场举行。近2万人聚集在乌兰木伦湖区,康巴什新区组织100名城市小飞骏,化身“平安志愿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大联欢刚开始就下起了雨,志愿者们穿梭在大联欢的各个区域,引导游客、观众到指定区域观看演出,帮助老人和小孩穿戴雨衣,为游客发放矿泉水……

回到北京,记者在本届运动会的官网上看到了城市志愿者冯小云在开幕式前一天晚上的写下的这段话:“明天,全体国人的目光都将聚焦鄂尔多斯,聚焦康巴什。盛大而别样的开幕式注定精彩绝伦、让人期待,自然,也包括我。说实话,我特别渴望,渴望自己也能和万千观众一起,坐在主体育场内的观众台上,现场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我却不能。因为我是一名志愿者,一名普通而又光荣的城市志愿者。”


闭幕式熄灭火炬仪式  崔钧.JPG

闭幕式熄灭火炬仪式      崔钧/摄


一个纸袋里的信念

初到鄂尔多斯,每个记者都收到一个纸袋,里面装着各种文件和赠品:国旗、会旗、吉祥物、会徽、城市形象光盘、记者手册、大会指南,以及印有赞助商名称的观赛助威用的各种小道具:红色塑料充气棒和手型塑料手拍等。想出去走走?有交通图;渴了?有矿泉水;热了?有漂亮的纸扇。资料袋里还有《新闻素材选编》、《文体活动指南》、《各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禁忌》等小册子,以及一本印制精美的《赞助商风采录》。当开幕式遇雨,看台上即呈现一片雨衣的颜色;喝彩时响起整齐的“哗哗”声;口渴的观众从袋子里拿出矿泉水——你不得不承认,大会的组织工作做得太细了。

一个小小的纸袋,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主办方工作的细致到位、商业运作的专业纯熟,更反映出组织者办好本届运动会、提升城市形象的信念和决心。

在竞技比赛现场,可以看到每一种竞赛项目都被某个企业冠名:如“阿尔山杯”独竹漂比赛、“捷瑞数字杯”射弩比赛、“乌兰杯”马术比赛、“依泰杯”龙舟比赛、“无定河农牧杯”高脚竞技比赛、“汇能杯”民族健身操比赛……本届运动会赞助招商金额达到了7770万元。执委会经贸旅游和市场开发部副主任杨志忠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环境低迷、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以“爱我鄂尔多斯”的情怀,鼎力赞助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体现了社会担当的精神,也体现了企业家们对鄂尔多斯未来的信心。

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每次到赛场采访比赛,都能听到大巴司机浓重的河南口音。原来,鄂尔多斯市通过市场手段,从河南郑州以鄂尔多斯本地一半的价格租用了1200辆大巴。为了给外地来的司机指路,每辆车还专门配备了志愿者。

为成功举办本届民族运动会,四年来,鄂尔多斯的功夫下到了、用足了。大会闭幕后,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这样评价:本届运动会“把民族体育运动的元素用到了极致,同时也把蒙古族文化用到了极致……经过运动会的检验,选择鄂尔多斯作为举办地的决定是一个‘无憾的选择’”。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总结说,这届盛会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送来了超值的广告礼包,实现了三个愿望:一是借助举办民族运动会,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鄂尔多斯——人们看到的不是“鬼城”,而是一座欣欣向荣、生机蓬勃的“新城”;二是通过这次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凝聚了本地各族干部群众再铸鄂尔多斯辉煌的信心;三是鄂尔多斯通过民族运动会发出一个邀请,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鄂尔多斯干事创业,共同铸造鄂尔多斯新的辉煌。

最新统计显示:8月5日至17日,鄂尔多斯市喜迎游客2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37亿元。中心城区东胜、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康巴什新区四地共接待游客179.8万人次,占全市的84.2%,其中康巴什新区平均日接待量超过了4.3万人次,乌兰木伦景观湖每日有2万多人次的观光游客。重点景区响沙湾和成吉思汗陵两家5A级景区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82万元。

鄂尔多斯赢了——作为首个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地级市,鄂尔多斯以一场近乎完美的盛会为“第三次创业”举行了奠基礼。

 

“来时乐相见,别时莫相忘。”8月18日,也就是民族运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离开宾馆前,我看到了留言板上志愿者们熟悉的字迹。与我们朝夕相处10天的两名志愿者执意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我们送到了机场。

来时乐相见,别时莫相忘。经历了10天的难忘时光,我知道,在我生命里,将永远有一种感动,叫鄂尔多斯。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