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同一颗中国心 同一片民族情——2017年澳门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掠影
发布日期:2018-08-21

mmexport1496324635875_副本.jpg

各族学子参加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       陈琛/摄


  “你的家乡在娜鲁湾,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首源自台湾少数民族的民歌,娓娓道出了全体赴澳参加2017年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的各族青年师生的心声。


两岸三地学生结伴同游_副本.jpg

两岸三地学生结伴同游澳门


  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两岸三地学子与澳门学界同仁一道,在旅游塔前广场深情注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澳门科学馆会议中心参加以“弘扬及传承五四精神——给予、挑战与承担”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论坛,感受澳门作为两岸三地相依相连的交流平台发挥的重要作用;携手走进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培正中学、澳门妇联学校等名校,增进各族学子之间的沟通、了解,将民族文化带进校园。


mmexport1496324652988_副本.jpg

“闪亮”澳门活动现场       陈琛/摄


  这注定也是一个难忘的五一劳动节:各族青年手拉手“闪亮”澳门,在议事亭前广场随着歌曲《中华青年颂》载歌载舞,与澳门市民、各地游客亲密“快闪互动”;他们聆听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办公室顾问高展鸿带来的主题讲座——《我们都有一个家——民族团结与澳门区域合作》,了解澳门与国家发展的唇齿相依关系。今后澳门的发展更需连接内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年在此过程中将有更多大展身手的空间;中华民族文化周首场活动——《创享·中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图片展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大堂精彩亮相……


  4月28日至5月5日,2017年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在澳门举行。该活动由国家民委、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协调部指导,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主办。来自国家民委的青年干部代表、国家民委6所民族院校学生、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学生等共80余人参加了活动。


  正如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会长黄永谦所言:“这是我们第八年举办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海峡两岸与澳门的青年学生通过亲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心出发,共同感受小城澳门,必将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深化澳门居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涵义的认识。”


  “我们近100人同住依山傍海的黑沙青年旅社,像家人一样生活了一周,澳门文化、宝岛文化与民族风情美美与共,我们的心原来可以贴得如此地近!”大连民族大学白族学生金彦桦这样说。


  “短短一周时间,我们不仅领略了澳门的魅力,感受到了它在‘一国两制’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了中华各民族的风采。我期待着在每个人的努力下,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辉煌。”西南民族大学壮族学生陆烨这样说。


  来自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同学几乎都是首次访澳,来到这里后让他们纷纷感慨澳门并非想象中的“赌城”。台湾少数民族学生朱静茹表示,两岸青年相互了解,交流彼此的观点与意见,意义非凡。我们要彼此了解、尊重、包容、体贴,不管大家身在何方,永远都是一家人。


树木树人·绿悠游


  “山水有相逢。”在五彩缤纷的活动中,主办方精心策划了这样一场“树木树人·绿悠游”活动,让师生们走进自然生态区,重新认识澳门,与市民一同植树畅谈,擦亮一颗颗尊重生命的心。


在中华民族雕塑园畅谈_副本.jpg

学生们在中华民族雕塑园畅谈


  5月1日,各族青年和澳门市民相聚大潭山郊野公园,带领市民朋友参观了解中华民族雕塑园中的56个民族雕塑作品,并在园内种下两排民族团结长青树,为劳动者点赞,为民族情点赞。


  澳门虽小,但澳门中华民族雕塑园却是目前全国唯一集齐56个民族雕像的园区,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澳门回归10周年而建立的。这里的雕塑由内地及澳门56位当代雕塑艺术家,围绕56个民族形象及以和平、和谐、和睦为主题展开创作而成,富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这些雕塑代表着一种精神。一代代人离去了,他们仍会屹立着。我们在这里感受着祖辈的这份坚毅精神,也感受着海峡两岸各族同胞共有的人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黄永谦对此感悟很深。


植树活动现场_副本.jpg

植树活动现场(前排右二为梁冠峰先生)


  澳门特区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委员梁冠峰先生与促进会合作多次,依旧充满激情地介绍着澳门绿化、郊野公园的情况。天气虽然炎热,梁冠峰坚持带着学生一道进行集体作业活动,向市民发放“如何进一步推广及丰富中华民族雕塑园”的主题参访意见问卷。


  “或许澳门小城不能与‘壮观’这个字眼相提并论,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到极致,用实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绿化专业工作数十载,梁冠峰和同仁把一片曾被污染过的咸水滩涂打造成为今天栖息着黑脸琵鹭、苍鹭、大白鹭等珍贵水鸟的快乐家园。每年6月,水面上开满荷花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的龙环葡韵湿地更是风景迷人。“你看,在我们这个小地方都能做到的,在别的地方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们希望把这种理念传播开去。”


  “其实,我们在澳门这个世界休闲旅游中心设立民族雕塑园,就是为了告诉市民,国家昌盛,民族工作很重要;文化繁荣,民族文化不能少。这不仅丰富了澳门的旅游元素,也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小孩子一看都能明白。”这些年,梁冠峰一直在思考如何深化民族雕塑园的内涵:为每座雕像设立二维码,市民轻轻一扫,就可以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知识。“但是,我们还希望更多的政府部门加入进来,比如在这里引进代表民族特色的数种植物、定期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以雕塑园为平台办几场民族文化节……”对此,梁冠峰充满信心。“在我们澳门,只要你肯干,就一定会有人看。就像中华民族文化周,现在已逐渐形成一个品牌。”


  植树活动结束后,7大高校师生展示了风情浓郁的民族舞蹈,并与游客和植树义工共舞交流。


  “我带着孩子来体验、参加互动,非常有意义。孩子们应该知道中国是由哪些民族组成的,学校更应该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祖国,更加了解中华民族。”澳门市民王康说。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苗族学生甘玥则说:“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内地与澳门之间的友谊,爱我中华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们眼中的澳门


  我们眼中的澳门·结伴社区活动,是几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活动中,澳门当地的青年与各族青年结伴同行,自定路线,穿行于澳门的大街小巷和生活社区,感受新旧城区的文化与发展。今年,主办方把活动主题定为“旧区域创业·创新”,希望让各族青年加深对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了解,在旧城区寻觅新思想。


  “‘我们眼中的澳门’是想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用一天时间,进行最生活化的交流,感受最地道的澳门。同时让他们感知我们澳门青年成长和生活的地方,体会本地传统文化和创意创新的城市动态。”该项活动的主策划人、中华民族文化周青年民族交流大使卢可茵如是说。


娜扎提和自己的小组长谢俊杰_副本.jpg

娜扎提和自己的小组长谢俊杰


  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哈萨克族学生娜扎提被分到16组,队员们还为团队起了一个响亮的队名——“Ola组”(葡萄牙语,你好之意)。在保险公司工作的谢俊杰在朋友圈看到后便报了名当组长,早在几天前就把路线图“踩”了一遍。


  从澳门历史街区到澳门塔,一路上娜扎提仿佛有种穿越之感:“澳门真是一座浓缩版的文化名城。我原本以为澳门人会有点高冷,没想到都这么暖,这么亲切!”由于饮食习惯,娜扎提一路没怎么吃东西,这可急坏了澳门组员,大家不时向她推荐各式素食小吃。听她说喜欢香蕉,谢俊杰买了一大把香蕉塞给娜扎提。团队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游览南湾(湖),娜扎提立马在湖边跳起了哈萨克经典舞《黑走马》表示感谢。不少中外游客纷纷过来和她合影,问她是不是从新疆来。在随后几天举行的“闪亮”澳门活动中,谢俊杰还专程请假过来为队员们捧场。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能够走出新疆这辈子就足够了哩。”这位来自祖国西北角——新疆博乐市青得里牧场的姑娘笑着说,“我父母带着我和弟弟一直在四季更替的草场上牧羊。” 一个偶然的机会,娜扎提考到内地新疆初中班就读,接着又考上了内地新疆高中班(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考上大学后她则选择了金融学专业。


  “其实,我是带着任务来澳门的。”原来娜扎提的家乡依山傍湖、草场辽阔,离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仅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娜扎提的父母多年来一直希望做生态旅游,“澳门的旅游品牌突出,文化多元,从一点一滴中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旅游经营理念先进,旅游服务的人性化。这对于我做好家乡的旅游宣传和服务有很多启发。”今年9月,娜扎提准备前往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交换学习。


  “俗话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但是中华民族文化周在7天里就让我们了解一座城市,习惯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习惯不随意通过马路、习惯安静地观看展览,习惯每一天为民族团结做精力充沛的准备。” 娜扎提用心写下了这样的感受。


  “我的父亲是鄂温克族,母亲是达斡尔族。我手里拿的彩虹巾,每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品质……”第15组成员、西北民族大学达斡尔族学生娜琳短短的介绍,一下就引发了澳门组员们的好奇心。家乡、民族、家庭、生活、学习、就业、创业……年轻的朋友们无话不谈,一天下来,大家的嗓子都哑了。


  第14组成员、中央民族大学土家族学生刘黎说:“这一天志愿者陪我们做了我们想做的事情,品澳门特产、观澳门老城、体验最地道的澳门生活。志愿者努力讲普通话,主动给我们拍照,为我们提东西,在我们口渴的时候递上一杯水,这些都让我们温暖。感谢主办方,感谢澳门的志愿者带给了我们独特的体验。 ”


  澳门大学毕业生、从事药品开发工作的林侨庆是第13组成员。“这个活动对我来说真的好新鲜,我和家人到过云南。我们的祖国那么大,我们的民族同胞那么友善,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家人多去感受内地的发展节拍!”


  第7组志愿者陈妙华是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职工。她说:“我们四个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我的三位同事为今天的行程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跟同学们在一起,觉得自己年轻了。开心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希望澳门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你们想起澳门时不要忘记我们哦。”


mmexport1496324687804_副本.jpg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顾问高展鸿先生(前排左二)和大家在主题讲座上      陈琛/摄


手拉着手  心连着心


  今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有两个特点:进一步巩固与政府、社团合作,面向社会不同领域的市民;青年民族交流大使由自身做起,逐步累积与学习。


  现在身为澳门公务员的青年民族交流大使卢可茵,特地在活动期间请了公休假。她是“我眼中的澳门”这一品牌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其实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能与少数民族同胞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和这么深的缘分。因为我从小就念的是英文学校,每周就一节历史课,只能通过地图粗略地了解祖国的每个省区都在哪里。”2005年的一次志愿活动中,卢可茵认识了黄永谦会长,于是便加入进来。“因为有了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所以就有了现在对国家、对民族更深入、更生动的认同和理解。”


  喜欢中华文化的卢可茵从小就学习了中国武术竞赛的国际套路,武德武礼,长拳、南拳的一招一式她都认真揣摩。在高考前夕,卢可茵做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大胆的决定——报考历史悠久的吉林大学考古系。卢可茵祖籍广东,她的家人还从未去过这么远的地方。“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澳门青年一定可以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向更多的地方。”卢可茵充满了信心。


  见习青年民族交流大使陈家雄是圣若瑟大学工商管理系大四的学生,整个活动中他一直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在一起。他说,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过去的刻板印象完全被颠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知识渊博,让他了解到中国的地大物博,让他有了去体验更多不同文化的冲动。而在见习青年民族交流大使张洁婷的眼里,少数民族学生每人身怀绝技、文武双全,做事认真的作风,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见习青年民族交流大使林嘉俊是澳门中华青年展志协进会理事,参与民族文化活动已经8年,经历了该活动从青年民族文化周到中华民族文化周的全过程。他感慨道:“文化周给了澳门青年一个与少数民族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大家收获了友谊。文化周一直能办下来,除了有国家民委、澳门政府以及各民族院校、社会各界的支持外,还有一群满腔热情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记得第一次活动只有两三个随团志愿者,团内的大小事情也是由他们来处理。到了今年,每所院校都有一名专门的志愿者跟进,还设立了青年民族交流大使,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


  带着憧憬来,带着深情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子们在短短的一周里结伴同游,增友谊,长见识,亲身领略中华民族一家亲、两岸三地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是啊,你好,青年朋友!愿我们彼此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