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我们家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走进北京毅敏家
发布日期:2018-11-26

毅敏,生于1962年,鄂温克族,10岁时随父母从内蒙古来到北京,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她的父亲是鄂温克族,母亲是达斡尔族,丈夫是藏族,弟媳是蒙古族,妹夫是日本人。家中三兄妹,皆与其他民族通婚。

姻   缘

mmexport1537847474320.jpg

毅敏父母亲结婚时的合影

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的氛围中,毅敏结识了丈夫黄波。俩人在工作中互相欣赏,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黄波(藏族名:扎西朗加),来自四川康定,现任学校离退休教职工分党委书记。

毅敏夫妇平日有散步的习惯,她每次散步时,都会顺应丈夫长期形成的固定方向行走的习惯。就这样,夫妇俩同向而行30年。毅敏说:我会尽量做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尊重,相处起来才不会困难,才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与妻子一样,丈夫黄波也在努力适应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前,毅敏的父母在家中主要讲蒙古语。黄波的加入,使汉语成为大家交流的主要语言,但上了年纪的母亲有时想不起某些词语的汉语说法,一时情急就会用蒙古语表达。开始时黄波会让毅敏作翻译,后来不管听懂与否,他开始通过老人的神情去判断基本意思,再后来他也可以大致听懂一些蒙古语词汇了。这让毅敏和家人都备感欣慰——这不仅是黄波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一家人心灵的契合。

父   母

mmexport1537431713967.jpg

毅敏一家三口的合影


对于毅敏和黄波的这段姻缘,毅敏的母亲是非常赞成的。她认为,无论哪个民族,婚姻最看重的应该是人品。毅敏的父亲巴图孟和与母亲赛吉日玛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同班同学,巴图孟和还是鄂温克族第一代大学生。两人主修蒙古语言文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参加工作后,夫妇二人分别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艺术学院任教,1972年又一起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

巴图孟和与赛吉日玛结合的那个年代,双方家族在文化习俗上同样存在很大差异。当时,鄂温克族是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部落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巴图孟和的家族起初也并不同意这门婚事。结婚之后,赛吉日玛对丈夫的家人非常关爱。渐渐地,巴图孟和的家人也接纳了这位美丽、聪慧、大度的达斡尔族女子。

改革开放初期,巴图孟和创作了大量关于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作品,积劳成疾,不幸于1981年离世,留下大量手稿。为了传承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化,赛吉日玛一边抚养3个孩子,一边整理丈夫遗留的手稿。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赛吉日玛自学了鄂温克语和布里亚特的民间方言,并用蒙古语记录和整理手稿。经过20年的努力,最终将丈夫留下的手稿发表出来。

谈及自己的母亲,毅敏饱含敬佩之情。她一直把母亲当作生活的标杆,母亲包容大度的心态深深影响着她。正因为如此,她与公公婆婆相处得很融洽。每逢藏历年,毅敏都会以藏族媳妇的身份给远在四川的公婆祝贺节日。今年3月,婆婆不幸把腿摔断,繁忙的工作之余,毅敏与丈夫立即赶回老家照料。公公婆婆也非常喜爱他们的儿媳,母亲节那天,毅敏接到婆婆的祝贺电话,婆婆温柔的声音让她感到亲切又温暖。毅敏与丈夫的亲戚朋友也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只要有机会,大家都喜欢来他们北京的家中作客。


大 家 庭

mmexport1537437177202.jpg

老母亲生日时毅敏大家庭的合影


如今,毅敏三兄妹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毅敏的弟弟勇敏从俄罗斯留学回来后,在北京创办了一家边贸公司,经常接待国际友人,为他们介绍发展中的中国。他还与一位蒙古族姑娘结识相爱,并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专程从老家赶来的13位鄂温克族亲戚穿着传统的服饰,与蒙古族的亲家及朋友们载歌载舞,那个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如今,勇敏可爱的儿子已经10岁了。毅敏的妹妹诺敏则长期生活在日本,并尽自己的所能资助在日本留学的内蒙古籍学生。她也经常同丈夫和女儿回北京与家人团聚。诺敏的女儿考入日本著名的青山学院大学经营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因具有中日英多种语言的优势,进入某日本公司国际部工作。

每逢周末,毅敏的母亲就会准备一大桌饭菜,召唤儿女及孙辈来家里团聚。每次聚会上都少不了藏族传统的酥油茶、蒙古族特色的奶茶。如果妹妹一家从日本回来,母亲还会煮好他们喜爱的咖啡。能歌善舞的母亲很有艺术修养,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每当音乐响起,母亲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踢踏舞。母亲的热情感染着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每位成员,每个周末家里就像开了一个小型派对,伴着乐器唱歌、跳舞,全家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毅敏一直努力将母亲的这种正能量传承下去。六一儿童节,她就曾经带着儿子扎西去打工子弟学校参加活动,给孩子们送些毛衣等生活用品,扎西还给同学们表演了诗歌朗诵。毅敏告诉记者:家庭的幸福就在于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人与人之间有心灵的沟通,才能和睦相处。她也将这种思想运用在教育子女上。扎西在多民族的家庭里长大,养成了接纳、开放和包容的性格。他现在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大四的学生,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打算今后出国留学研读艺术。扎西还用心地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碰到蒙古族同胞,他用蒙古语打招呼;遇上维吾尔族同胞,他又用维吾尔语问好……他还会英语、日语、德语三门外语。看到儿子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始终葆有健康向上的心态,视野越来越开阔,毅敏非常欣慰。

对毅敏家的三代人而言,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跨越式转变。我们这个多民族家庭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毅敏如是说。

(责编:吴迪)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