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独龙江畔美好新家园——访云南贡山县干部群众
发布日期:2019-05-06

“你这几天真是幸运,天没有下雨。”在云南贡山县城前往独龙江乡的路上,县民宗局一位女干部对记者说道。让她印象颇深的是,前两年四五月份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期间,怒江州降雨量都特别大,前往州府六库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些路段必须徒步前行,随时面临山石滑坡危险。也正因春夏时节雨季的原因,以往旅游团都尽可能赶在秋冬季之前去往独龙江。


今年4月,记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采访期间,沿着由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围而成的怒江大峡谷逆流而上,一路的行程也充满曲折。恰逢作为全州交通命脉的怒江美丽公路正处于紧张建设当中,本就蜿蜒狭窄的公路,加之大型运输、施工车辆较多,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就在记者赶往贡山县的路上,独龙江公路一处路段也因降雨发生山石滑坡,好在经过两天紧张抢修,道路很快畅通。


肖德春是来自凉山州会理县的一名包工师傅,常年和妻子在外地承揽施工工程。今年初,肖师傅承揽下了独龙江乡酒店周边的山体加固防护项目。让他想不到的是,车刚开进独龙江就遇到大雪,车轮不断打滑,有时还要人推。“现在的交通条件已经好很多了,海拔最高的地方修通了隧道。”在等待独龙江公路抢修时,一同前往独龙江的肖师傅向记者描述着他的感受。


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独龙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山密林中。由于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生产落后,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群众翻越高黎贡山到贡山县来回要半个月时间。新中国成立后修通了“人马驿道”,一个来回也要六七天;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通车后,开车七八个小时可到县城。但由于高黎贡山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使得这里的独龙族群众很难彻底解决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的困难。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情况,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消息。总书记接到信后,很快回信:“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他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带着对怒江州干部群众特别是独龙族乡亲们的惦念,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期间,又亲切会见了独龙族的干部群众代表。听完大家的介绍,观看了反映独龙族生产生活巨变的短片,总书记对大家说:“独龙族这个名字是周总理起的,虽然只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各民族人民一起努力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总书记指出,独龙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要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让独龙江乡、贡山县乃至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备感振奋、备受鼓舞。行走在怒江州,随处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以及总书记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的大幅照片。如今的独龙江乡也不再是“遥远落后”的代名词,从溜索过江到开山辟路,从木楞茅草房到漂亮新居,从刀耕火种到发展多种生产经营,从信息闭塞到迈入4G时代……独龙江乡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沧桑巨变。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以及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7年9月13日,怒江州委州政府在独龙江乡召开独龙江“率先脱贫、全面小康”行动启动大会,标志着独龙江从“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向“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工作转移。



1.jpg

                       独龙江乡孔大爷一家


美丽家园


“除了道路、江水以及雪山,这里几乎都是绿色。”穿行在蜿蜒的独龙江公路上,满山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让记者的心情一下变得舒朗起来。路上,皑皑的雪山、葱郁的植被、奔涌的江水以及从山上飞落的雨瀑,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一路有多少道弯呢?“两个弯,左一个弯,右一个弯。”司机小杨师傅这句玩笑话,将独龙江深处的山高、坡陡、弯多且急形容得颇为贴切。


穿越长6680米的独龙江隧道,耳边只能听见汽车的轰鸣声,不禁让人遥想独龙族同胞在大雪封山时人背马驮的情景。随着独龙江乡“率先脱贫、全面小康”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为保障游客安全,独龙江公路以及整个独龙江乡正实施封闭建设管理,日期为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伴着奔流的独龙江水,隐秘于高山峡谷中的独龙江乡展现在眼前。乡政府驻地,一栋栋独龙族特色浓郁的漂亮建筑鳞次栉比,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的巨幅照片竖立在乡政府办公大楼正对面。路边的餐馆、宾馆照旧营业,客源主要是正在这里进行道路、房屋以及酒店建设的施工人员。乡政府周边的路两旁,到处是彩绘的宣传画、盛开的鲜花、牛角头样式的太阳能路灯以及青山绿水。


在乡政府大院内,记者见到了贡山县委副书记、独龙江乡党委书记杨秀兴,他刚陪同国家能源局的同志进行电网联网工程调研。刚上任4个月的杨秀兴介绍说,目前独龙江乡以电代柴项目已全面铺开,政府发放给每家每户电冰箱、电饭煲、电磁炉等生活用品11件套。但由于独龙江乡现有电网设施基础薄弱,致使群众用电质量较低。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保护好高黎贡山自然生态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独龙江乡正积极开展35千伏电网联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约8000万元。


余成芳是独龙江乡的民政工作人员,独龙族,今年30多岁。7岁那年,她随家人一起从独龙江乡到了贡山县城。后来,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她重新回到家乡工作。入村采访时,余成芳作为记者的“翻译”一同前往。“现在家乡发展变化特别大,我很喜欢这里。平时接触老百姓也多,感到非常亲切。”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这几年村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一次她进村小组做入户调查,结果全村除老人外,都到地里干活去了。


孔当村位于乡政府周边,独龙江从村前奔流而过。一栋栋独龙族特色鲜明的新居依山势整齐排列,家家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自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以来,现今老百姓都住进了新房。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几位村民正站在村边的林地前观望。原来,全乡正在进行新一轮土地确权。对于林多地少的村民来说,以前还时有土地纠纷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了。


60多岁的普美英大妈嘴下巴处有一点点纹面。说到现在的新生活,她高兴地说:“公路都通到这边来了,和以前大不同了,很幸福!”普大妈有3个儿子,4个女儿。以前,家里仅有的几分土地不是种土豆就是种玉米,仅勉强够自家吃。有时,家里实在没什么吃的,大妈就去挖野菜。修通高黎贡山隧道之后,家家户户都种起草果、羊肚菌,挣钱也更方便了,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生活越来越好了。


普大妈不仅能听懂汉语,还可以进行简单交流。随着独龙江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进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使当地老百姓的汉语交流能力普遍增强。同时,独龙江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现今40岁以下的独龙族群众都可以用汉语自如交流。


说到总书记给独龙族乡亲回信,普美英大妈的老伴孔志珍大爷主动接过话来:“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新房子,有水有电,通了公路。总书记说,不能让一个民族掉队,我们都很感动。”孔大爷说,他通过电视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召开盛况,全国各地都在大发展,国家一年比一年好,他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当满意。“党的政策好,相信党,感谢党!”


普美英家的厨房外面,晾晒着从山上采摘的羊肚菌。火塘周围摆放着消毒柜、电冰箱、电饭煲、打油茶机等,这是乡里统一发放的电器,将现代家用设备和传统特色民居完美融合。客厅里摆放着沙发、平板电视等,墙上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及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的照片。看到总书记画像有一个角微微翘起,孔大爷便非常认真地贴好。


45岁的孔自强是孔大爷的大儿子,在兄妹七个中排行老二,现在是村监督委员和森林管护员。孔自强说,以前公路不通,有的村民就在八坡村老路那边帮别人背东西挣钱。如今,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草果。前几年,政府每年都免费发给群众一部分草果树苗,现在所有能种植的地方都种了。这几年草果市场行情好,孔自强家种了40亩,虽然目前挂果的还不多,但去年产量也有2吨半,收入3.2万元。


说话间,孔大爷的女儿孔玉花背着一筐油菜花也回到家中,这是用来喂鸡的。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独龙江出产的独龙鸡、独龙牛很有名,肉质鲜美,市场供不应求。以独龙鸡来说,不论个头大小,一只就要100元。由于孔当村距离乡政府很近,市场需求量大,当地鼓励村民发展独龙鸡、独龙牛及生猪等养殖,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傍晚时分,在山上劳作的村民陆续返回村中。72岁的马志荣以前先后在县、乡邮电局工作,退休后,他回到独龙江种起了草果。他的大儿子在乡移动公司工作,小女儿在乡电网公司上班。让马志荣印象最深的是,这几年当地老百姓收入有了很大增长。仅以草果种植来说,一些家庭年收入达十五六万元,最少的也有一两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和各种补贴,村民的衣食住行早都不愁了。


收拾干净,马志荣来到了一间小木楞房里。房屋中间的火塘上,正在烙制独龙族传统食物苦荞粑粑。他的老伴、侄女以及其他几个乡亲围坐在一起,有的喝着热茶,有的品尝着自家酿的甜米酒。结束一天的劳作,乡亲们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是当地人的老传统。不同于以往的是,今天的独龙族群众不再为一去不复返的苦日子发愁,而是畅想着更美好的明天。


独龙江的新跨越


来到独龙江,就不能不提到高德荣。这位带领独龙江人民脱贫致富的独龙族老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县长”,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40余年来,高德荣坚守在独龙江乡扶贫一线,矢志不渝,生动地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


记者在独龙江乡采访期间,曾多次去拜访高德荣老县长。不过,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草果基地里忙碌,经常是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若晚上赶上下雨,他就直接住在了基地。即便见到来访的记者,高德荣也总是予以谢绝。眼下他最挂念的,是独龙江乡亲们的整体脱贫致富。


在老县长的心中,现在独龙江路修好了,房子盖好了,电也通了,水也来了,最需要的是要做好产业发展。在他的草果基地,不仅试种草果,还对全乡百姓进行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并将质量优等的草果品种分苗并免费发给乡亲们。在他的努力下,乡里的第一个企业——草果烘焙厂已建成投产。


高德荣常给乡亲们讲,正是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独龙族人民从原始社会末期“直过”到社会主义,实现了跨越发展,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独龙江向着“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目标迈进,一场新的跨越正在展开。


清早,连绵细雨笼罩在独龙江乡的大山河谷。江对岸的肯迪小组,家家户户都是民族特色新房,村容村貌整洁漂亮。在村小组活动中心附近,一个旅游培训站正在建设中。今后,独龙江乡将大力开展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技能的培训。去年,县民宗局就组织一些村民到云南腾冲等地参观学习。


“现在主要是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素质上下功夫。”驻肯迪小组的怒江州委独龙江“率先脱贫、全面小康”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作队队长赵振中介绍说,为推进独龙江在怒江州率先脱贫、全面小康,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独龙江“率先脱贫、全面小康”工作队,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按照州统筹、县负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全面指导和推进独龙江的工作。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


为实现乡村大环境和人居小环境改善,独龙江通过制订村规民约等方式,每周开展一次人人参与卫生清扫活动,并由专人负责督查,确保不让一片垃圾进入独龙江。为从根本上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全乡将普及14年义务教育,让所有适龄学生都能够读高中或中专。同时,加强技能培训,让老百姓在做产业、搞旅游、当家理财等方面掌握一技之长。


如今,肯迪小组的每家每户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家的环境卫生,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同时,乡里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比如,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进一步加强村民爱党爱国爱家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平台,早晚时间播报时事新闻;成立村民文艺队,鼓励村民利用晚上休闲时间在村小组活动室跳广场舞等。


目前,独龙江乡6个村只有迪政当村尚未脱贫,今年将实现全部脱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如今独龙族群众吃穿不愁,安全住房有保障,教育、医疗稳步推进。最关键的就是产业发展和收入提升,目前全乡主导产业草果年产量750多吨,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针对献九当、龙元、迪政当三个村不适宜种植草果的情况,通过调整种植重楼、羊肚菌等经济作物促进村民增收。


同时,全乡将用两年时间进行“闭关修炼”,以“八大行动”加快推进脱贫奔小康各项工作:一是脱贫攻坚提升,打好独龙族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这一仗;二是基础设施提升,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三是特色小镇提升,打造一批旅游村镇;四是旅游发展提升,引导产业向旅游发展;五是人居环境提升,改善村民精神文明面貌;六是整体素质提升,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七是环境保护提升,垒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八是基层党建提升,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2.jpg

            远眺独龙江乡雄当小组


神奇的旅游秘境


李文伟是迪政当村雄当小组组长,今年60岁。记者来到雄当小组时,他刚从山上种植羊肚菌回来。村内,一栋栋独龙族特色的民居整齐排列,家家门前种着绿草鲜花,有的人家院里还停放着小汽车。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中的纹面女李文仕就生活在这个村。眼下正值农忙时节,李文仕和大部分村民都到山上劳作去了。


80多岁的布吉太是村里现今年龄最大的纹面女,由于眼睛不大好,老人已经很少外出走动。在家休息的布吉太脸上带着微笑,精神状态看起来也不错。她的女儿介绍说,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村民们住进了新房,种起了重楼、羊肚菌等经济作物,老人还有养老保险等收入,大家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纹面女曾美兰老人正和儿媳带着孙子在家门前玩,儿子到山上去种羊肚菌了。她的家中,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样样都有。说到现在的好日子,老人家格外开心。


雄当小组距乡政府约42公里,一路上,由于部分路段正在改建扩宽,加之连绵不断的小雨,交通十分不便。虽然地处偏远,但这里也通了公路,建起了漂亮民居。去年,李文伟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虽然现在客人较少,但他坚信,随着交通条件以及电网改造等项目的不断完善,家乡的发展一定会更好。李文伟的儿子李小龙去年曾到广东打工,如今他已回到家乡,在乡里的电网改造项目工地做小工。今年18岁的李小龙还有着新的打算,准备明年到昆明去学一项技能,然后回乡创业。


阳光之下,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普卡旺村民小组,在云丝雾带的缭绕下宛如仙境。从乡政府到普卡旺约有四五公里的路途,江畔漂亮的新居将大山点缀得更加靓丽,一座彩绘着独龙族文化符号的大桥宛如一道彩虹嵌于独龙江两岸。距此不远,一座规模颇大的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中。


从以前透风漏雨的茅草房,到现在依然装点茅草的漂亮木楞房,从原来的土路泥巴路,到现在整洁卫生的石子路,普卡旺既具有浓郁的独龙族传统生活气息,又处处彰显着时代发展的新风貌。39岁的普光荣曾经在内蒙古当兵,2009年退伍后回到家乡。记者来到村里时,他正在自家门前清洗熏肉。普光荣说,现在村里每家一年大约有5000元以上的旅游收入。平时客人很多,特别是在独龙族传统节日——卡雀哇节的时候,村里最热闹,游客也最多。


普光荣家的墙上贴着“勤劳是福 中华有福”的宣传画,门口挂着“和谐生态门对青山绿水 幸福人家时时欢声笑语”的对联。客厅内,摆放着沙发、平板电视机等。挂在墙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画像和他接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的照片格外醒目,旁边还挂着两面鲜红的党旗。普光荣和妻子孔秀珍都是党员。母亲兰桂芳今年64岁,曾当过民办教师。9岁的女儿普艳芳在乡政府读小学,客厅的墙上贴着她获得的“品学兼优”“教师好帮手”等奖状。说到总书记给独龙族干部群众回信以来家乡的新变化,普光荣激动地说:“很自信,很自豪,很温暖,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在党和政府关心下,今后一定会更好!”


华灯初上,小雨之后的街道上宁静而祥和,一家民族特色商品店正在营业中。店内摆放着独龙江乡出产的黄金果(草果)、蜂蜜、羊肚菌以及独龙族服饰等特色产品,还有来自缅甸的董粽粉、咖啡、石雕等。独龙族姑娘孔玉芳照看着店面。“衣服不合适的话,可以寄回来调换或退货。”记者买了一件独龙族服饰,她纯朴、热情及周到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


不远处的独龙老人家宾馆内,24岁的孔志新在柜台值班。由于正修路,现在客人不多,但这位独龙族小伙仍是每天早上六七点开门,晚上12点关门。高中毕业的孔志新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他打算先在宾馆干一年,今后再搞种植或旅游。或许,还有新的梦想已经在他心中萌发……


(责编:贾天粒)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