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广西大庆
《刘三姐》
发布日期:2019-05-07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壮歌,熟悉的刘三姐,又再一次以新的方式与观众见面。今年9月28日,舞剧《刘三姐》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成功公演。


1.jpg

         舞剧《刘三姐》        中新社  陈冠言/摄

 

山歌唱不尽,经典永流传。从最初的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到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刘三姐》,再到张艺谋团队倾力在桂林阳朔打造的大型实景剧 《印象•刘三姐》,以及2018年登上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刘三姐》和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剧目舞剧《刘三姐》,从广西壮族的民间传说中走来的“刘三姐”历久弥新,根据其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久演不衰。而“刘三姐”,也当之无愧成为了广西最为著名和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名片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全国文艺事业百花齐放。1958年,柳州市彩调团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一经上演,反响空前,引发了全区戏剧院团排演“刘三姐”的热潮。1960年,自治区举办了《刘三姐》文艺汇演,1209个专业与业余文艺单位以不同的形式排演该剧,观众达1200多万人次,被称为“一场全民性的群众文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民族和民间文艺创作的蓬勃发展,为电影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故事片《刘三姐》,由苏里执导,乔羽编剧、雷振邦作曲、黄婉秋主演。作为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电影《刘三姐》运用彩色胶片,将民间传说、优美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歌舞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经放映,万人空巷,广受欢迎。1980年,电影《刘三姐》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复映,风靡了东南亚。


 电影《刘三姐》上映的同时,歌舞剧《刘三姐》也再次登上北京、上海等地的舞台。1982年3月,歌舞剧《刘三姐》在美国演出,受到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华侨的喜爱。


 其实,刘三姐的山歌一直唱响在壮乡的村村寨寨,无数个“三姐”“歌王”“歌仙”成为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带领者和创造者。2006年,刘三姐歌谣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新版彩调剧《刘三姐》赴美国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4年3月20日,《印象 ·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正式呈现在国内外观众面前。以漓江山水为景,以阳朔天空为幕布,竹排、渔网、渔火、耕牛、波光,由张艺谋任总导演、梅帅元任总策划和制作人的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大戏《印象·刘三姐》,就这样如同一幅桂林山水画呈现在中外观众面前,令人惊艳。


2.jpg

        《印象·刘三姐》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如今,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实景剧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全长70分钟的《印象·刘三姐》借鉴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构思,将漓江沿岸的自然风景、村民的生活劳作、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等,通过视觉效果和艺术编排进行融合与呈现。演出以刘三姐为引子,通过写意的画面与耳熟能详的山歌,代表性地展示出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漓江周边的百家万象,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记者问张艺谋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印象·刘三姐》时,张艺谋说出“诗意”二字。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及12座背景山峰,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天然剧场。观众席以绿色梯田为造型,设席位2000个,180度全景视觉,可观赏江上两公里范围的景物及演出。先进的环境艺术灯光和烟雾效果技术,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剧场音响与环境融为一体,并巧妙利用山峰屏蔽及回声,形成天然的立体声效果。


 《印象·刘三姐》有800多名演职人员,其中200多人是来自周边村寨的渔民。“白天是渔民,晚上是演员”,靠着演出,渔民们的家庭收入每年至少能增加2至3万元。渔民演员黄金财说:“以前大家骑自行车上班,现在开小车上班的都很多了。”14年来,《印象·刘三姐》累计演出近7000场,观看人数达1800万人次。


 从阳朔走来的刘三姐,唱着山歌,走进了新时代。今年7月25日,民族歌剧《刘三姐》登上国家大剧院。灵动秀丽的桂林美景、动人心弦的壮族民歌、极具张力的舞台呈现,一场视听大餐在京上演。


 歌剧《刘三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广西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打造,并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雷蕾、易茗、李心草、蔡薇蔓、陶雷等国内优秀艺术家在与“刘三姐”相关的彩调剧、歌舞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和民间传说基础上,重新整理改编这部歌剧。全剧围绕唱歌、传歌、以歌传情、以歌斗智展开,展现了刘三姐能歌善唱、机敏聪慧的形象。同时,运用舞美、灯光、音响等舞台技术手段,把动人的广西故事、迷人的阳朔山水、醉人的壮族音乐有机融合,营造出山美、水美、人美、歌美的画卷。


 今天的“刘三姐”不仅能歌,而且善舞。


 今年公演的舞剧《刘三姐》,成功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将于年底在上海与入围的其他6部作品进行最后角逐,这也是广西唯一入选作品。该剧由著名编剧冯双白和国家一级导演丁伟继舞剧《妈勒访天边》后再次联手,首次用舞剧的形式演绎“刘三姐”的故事,以舞蹈特有的肢体语言重点突出角色个性,突破传统手法塑造全新的“刘三姐”艺术形象。导演丁伟介绍,舞剧《刘三姐》将刘三姐定位为一个普通劳动女性。“壮族人的心中,刘三姐是一个歌仙。在民间传说里,是把她作为神来塑造的。但到了这个年代,我们要反映新时代的艺术形象,要接近观众。”舞剧《刘三姐》还融入了爵士舞、芭蕾舞、机械舞等现代舞元素,让民族舞蹈有了新的生命活力。


 在这部舞剧中,也贯穿了电影《刘三姐》中的标志性音乐。当《只有山歌敬亲人》《藤缠树》《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乐响起,经过舞台上年轻演员的全新演绎,对“刘三姐”的美好回忆无不让观众深深陶醉。


 无论是彩调剧、歌舞剧还是电影和实景演出,“刘三姐”永远是一朵闪烁着奇异光彩的民族艺术之花,穿越历史,绽放在八桂大地。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