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居我国北方防沙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三带”交汇点,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特殊地位。位于自治区西北部的贺兰山、中部的罗山、南部的六盘山,作为绿色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林区,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7年6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决定构筑包括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在内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再造宁夏发展新优势。
贺兰山是地处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南北走向自然山脉,其西北是荒漠和戈壁,东边则是宁夏平原。如果没有贺兰山阻挡腾格里沙漠及西北高寒气流,则不可能有塞上江南的“田开沃野千渠润”。
贺兰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干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84科329属647种17个变种。2017年,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在保护区南段大窑沟有20余株正值花期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裸果木。
贺兰山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早在元代就有开采记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贺兰山煤田被大规模开发,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贺兰山生态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即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开展彻底综合整治。目前,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压倒性态势,取得阶段性成果。自治区财政投入14亿元专项资金,集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已完成总体任务的80%。同时,自治区宣布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今后不允许再批准任何资源开发项目,不得擅自增建任何旅游设施。
今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对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工作给予通报肯定,认为宁夏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把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重拳出击,铁腕整治,态度坚决、政策到位、全力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里以前有40多家洗煤厂,平日里煤灰四溢,刮起风来更是遮天蔽日,而今环境大变样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指挥部工作人员王龙说。如今,在大武口区大磴沟至蜀宏段,可以见到刺槐、榆树、沙枣树、火炬等耐干旱树木的枝头露出嫩芽,周边矿山昔日的开采乱象不见踪影。去年7月播撒的草籽也已经出苗,逐步形成百亩植被生长区,预计3到5年生态植被即可恢复。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04万公顷,是我国黄土高原西部具有代表性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自治区境内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动植物和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1958年,六盘山林管所成立。从此,一代又一代的护林人艰苦创业,致力于六盘山生态修复工作,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成功引进青海云杉、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针叶树种,为该地区针叶林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随着六盘山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982年自治区将其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山是一座风化石头山,基本不具备造林条件,挖坑难不说,还缺水和土,最后300亩地、7万多个坑造林所需要的土,全是靠我和同事们一袋袋背上来的。”这是退休护林员高新军于2006年客土造林时的记忆。
目前,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60.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5%;有脊椎动物226种、无脊椎动物3554种、高等植物1224种,被称为“高原绿岛”“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
秋染六盘 强继周/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既能带来生态效益,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刘晓博告诉记者,每年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避暑休闲。
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清水河、葫芦河从六盘山发源,每年2.9亿立方米的径流量直接惠及周边宁夏、甘肃200多万人口。地处六盘山脚下、泾河源头的冶家村依靠山青水秀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全村289户中有127户搞起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达6万多元。
位于自治区中部干旱带的罗山,与贺兰山、六盘山齐名,是宁夏三大山区之一。罗山雄踞自治区腹地,有效阻挡毛乌素沙漠南侵,成为灵武市、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中部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被称为“母亲山”。
罗山拥有富含珍贵树种的森林和近百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具有极高的保护、观赏和研究价值。茂林深处的云青寺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历史。近年来,罗山脚下的新庄集移民旧址、航空旅游基地、万亩葡萄观光园等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佳地。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宁夏,贺兰山带动北部平原绿洲生态系统建设,六盘山带动南部山区绿岛生态建设,罗山带动中部干旱带荒漠生态系统建设——整个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责编 许鑫)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