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八月歌声响青城
发布日期:2015-10-08

蒙莱组合表演《札萨克图赞》.jpg

8月6日,呼和浩特市迎来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从全国369首参赛曲目中脱颖而出的60个节目,分为生活、爱情、喜庆三个主题,连演三场,带给观众特别的享受。


8月,当人们以极大热情关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我正在呼和浩特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上聆听来自各民族淳朴动人的民歌。

苗族歌手余秋阳,苗族名字叫“阿朵桥”,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丹寨县。“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她,以一曲清唱《家乡好地方》技惊四座。据她介绍,这首歌是丹寨当地最有名的曲目。她对“原生态”唱法没有理论上的认识,但她知道她的祖辈、父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演唱山歌的。她小时候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这首苗歌:“寨子前边的田园一片片,寨子后边的枫树满山岭,天空明朗,人民勤劳⋯⋯”余秋阳站在舞台中央,演出服上缀满了叮叮当当的银饰,在灯光的映衬下格外夺目。她说:“这些银饰是我的嫁妆,我要穿着这身衣服演唱这首我儿时记忆中的歌。因为她是最美的歌颂家乡丹寨的歌。”

年轻的“蒙莱组合”来自内蒙古兴安盟民族歌舞团。“蒙莱”在蒙古语中是“追逐第一”的意思。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讨个好口彩。他们演唱的《札萨克图赞》原是当地的一首古老民歌,团员们为此深入牧区探访了许多老人,寻找到了这首几近失传的歌曲。在演唱编排这首歌时,他们保留了蒙古语原生态的唱词,同时也作了一些改进,比如融入了蒙古族马头琴、呼麦、长调等元素,又借用了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进行伴奏,丰富了歌曲整体的呈现效果。

在众多独唱歌手中,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格桑朗杰是为数不多的专业型歌手,也是本次声乐展演唯一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歌手。他带来了一首西藏郎玛歌曲《阿妈咧哄》,表达了藏族人民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像格桑朗杰这样从音乐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西藏基层歌舞团工作的学生很少。他说:“我很感谢能有机会到北京、上海的音乐学院进修,学习是我最大的乐趣。作为西藏的儿子,我要带着所学的知识回到家乡,为藏族原生态艺术的发展做些努力。”

参加本次声乐展演的还有祖国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来自新竹县的泰雅之声合唱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原生态的演绎方式,一首《泰雅组曲》为第三场以“喜庆”为主题的展演拉开帷幕。38人的组合“赤脚上阵”,将台湾11个少数民族特色的曲风与母语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台湾各原住族群文化共融的特点。三年前,团长陈智明创办了泰雅学堂,将台湾少数民族天生的音质、音感资源集合,组成泰雅之声合唱团,以原生态的方式演绎传统歌曲,同时也将原住民的语言传承下来。领队范坤松告诉记者,接到此次声乐展演的邀请,泰雅之声的团员们都非常激动,“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都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增进友谊,增强认同”。

应该如何赏析民歌,了解民歌内在的历史文化呢?中央音乐学院的何云峰教授提到了两个标准,其一是自然生态背景的标准,也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歌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积淀;其二是人文生态背景的标准,每个民族因其不同的历史、民俗、语言和服饰,构成了民歌丰富多样的内涵。

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声乐作品的传承与发展现状,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评选委员会负责人、总导演朱智忠认为:“全国各地对选送参演的声乐作品反应积极,说明生态性文化的概念在国民中得到了提升。”据他介绍,我国在传承和支持原生态音乐作品发展方面开展了将近20年的实践,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民歌,是传统文化的记录和载体之一。近年来,民歌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人、新作,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作水平也日益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增强了。“通过此次少数民族声乐作品展演的契机,使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土壤与根基还在。”朱智忠说,“我们希望能够增强传统文化的繁殖力,让传统文化之树更加根深叶茂。”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