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去海拉尔吧
发布日期:2015-12-10

到海拉尔来的游客.jpg


海拉尔和海兰察

有本书叫《我们都去海拉尔》很幽默,可是忽悠到最后也没到海拉尔去,够遗憾的。看这本书时,我还没去过海拉尔,可那边哥们姐们倒不少,都是少数民族,都是豪爽性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兴起来载歌载舞,绝对痛快。平时,我唱歌没调,跳舞抽筋,从不敢在人前献丑,只有和海拉尔的同胞相聚,虽然自己还是别手别脚,却从无扭捏感。海拉尔人的乐观热情大方很容易把人带进歌和酒的情绪里,一起欢笑歌唱。

这个城市有个名人,当然不是现在多了点沧桑和深刻的白岩松,而是一位几百年前的将军。这位将军在小说中常常出现,塑造的形象都是粗犷豪放的英雄,骁勇善战,他就是鄂温克族的海兰察。现在很流行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皇帝阿哥们轮流完了,估计海兰察这样的威武将军也能成为潜力股。如果有小姑娘再想穿越到清朝,见见海兰察,那我劝她先去海拉尔体验下生活,喝喝酒吃吃肉,学学鄂温克语。

鄂温克人有这么一句话:“清朝的武是鄂温克人,文是达斡尔人”。海兰察是清盛世时期鄂温克族的著名将领,来自杜拉尔哈拉。哈拉是家族姓氏的意思,下分若干莫昆。东北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族、赫哲族等有此建制。还有这样一个杜撰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清朝曾派出钦差大臣赶赴海拉尔地区视察。有一天夜间该大臣带领手下巡视时,忽然听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他们认为不远处一定有新生命降生了,于是寻声找去。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在森林中走了很久,仍然没有看到住户,而婴儿的啼哭声却还在继续着。这一奇怪的现象令他们非常惊诧,大臣下令继续寻找。就这样,他们在林子里大约走出了三四里的路程,才终于发现一座亮着灯光的木屋,而那个奇怪婴儿的啼哭声也正是从这个小木屋里传出来的。出于好奇,钦差大臣拜访了这户人家,发现是一位鄂温克妇女刚刚生下来的一个男婴。这个小家伙除了皮肤黝黑和大嗓门以外,与普通的婴儿并没有什么区别。婴儿的父母对突然拜访的朝廷贵客非常尊重,希望他们能给孩子起一个名字,大臣认为这个孩子的哭声居然会传出三四里地,肯定将来会有不平凡的经历,再加上他们是在海拉尔的森林中找到了这个神奇的孩子,遂为之取名“海兰察”,意思就是“海拉尔的森林”。海兰察等于海拉尔的森林?在北方几个民族的语言中没有这样的解释,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杜撰的故事,是为了显示海兰察的天生神力与众不同,名人出生不都是要有点异象嘛。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说海兰察本来不叫海兰察,在达斡尔语和鄂温克语中有个词读“QIN”。本意是片、地方,后来引申为哈拉(大的姓氏)分出的小的莫昆,也就是住在某一片的人。据说当年征兵的副总管看着彪悍的海兰察,心里非常高兴,问:“你叫什么名字?”

海兰察不懂满语,以为他问自己是从哪里来,就说:“海拉尔浅。”意思是我从海拉尔那边来的。海拉尔浅的读音被副总管听成了海兰察,就在花名册下记下索伦海兰察。以讹传讹,于是后来这位杜拉尔家的后生就成了闻名天下的海兰察将军。这个故事是世代居住在海拉尔的达斡尔郭布罗家族的一个小兄弟给我讲的,而他是从家族老人那里听来的。

海拉尔是因城市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海拉尔是由达斡尔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意为“野韭菜”,因为海拉尔河两岸过去长满野韭菜,因此得名为海拉尔。据史料记载,海拉尔城建于1734年,当时称为呼伦贝尔城,也称呼伦城。

海兰察出生于哪一年已经没有史料可考,能找到他生平的记载只有他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兰察以库特勒(意牵马手)应征,呼伦城建立于1734年,那么假如他是在城池建立后出生的,1755年应该是青少年,海兰察是海拉尔浅的说法也似乎差不多。鄂温克语和满语,两种语言有相似也有不同,懵懵懂懂的小海兰察听不懂征兵官员的话也在情理中。海拉尔浅用少数民族语音读出来和海兰察的发音十分相似。

海兰察的名字不管是海拉尔边的森林,还是海拉尔浅,都说明了海拉尔有这样一位英雄将领,是海拉尔城的骄傲,也是鄂温克人的骄傲。如今在海拉尔以南9公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的广场上还矗立着海兰察的塑像。300多年前,从军的猎民小伙子常年征战磨砺成英武的将军,静静守候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南屯牛排甲天下

海兰察的家乡现在叫巴彦托海,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可在本地人那里却有个更亲切的名字——南屯。

屯,有村庄和屯兵之地两种解释。南屯位于海拉尔城南边,早年驻扎的八旗兵(主要为索伦鄂温克、达斡尔人组成)后代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大片的村屯,屯兵之地渐渐发展成边疆小镇,虽然由众多村屯组成,可在海拉尔及附近人心目中,那是唯一的南屯。南——屯,这俩音在舌尖上跳跃得很好听,音节响亮大方,长期说民族语言的人说起来更是韵味十足,格外好听。

南屯有广阔的草原,沿着海拉尔河一线,水草丰茂、牛羊肥美,南屯人自豪地宣布:我们南屯有天下最好吃的牛排!第一次去海拉尔,第一感觉这天真蓝,空气真新鲜,房子盖得也叫人心里舒坦,没那么多叫人觉得逼仄的高层。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地势开阔人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到了海拉尔不到南屯等于白来一趟,到南屯不吃天下第一的牛排真是忝为吃货啊。南屯同胞顺着宽敞马路,一路开到南屯,在公路旁一间店门口停下,这也不是节假日,就看到店外停满了车子,原来这是本地最有名的一家店,叫华丽牛排。

店里面包间名字的确取得很华丽,都是蒙古族早年各个部落的名字,我们进的那间叫弘吉剌。好嘛,弘吉剌部有名的出美女的部落,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就是这个部落出身。这是多好的彩头!

大家排座位,分果果,牛排端上来,有水煮的有烤的,我还是喜欢清水煮的,简简单单原汁原味,搭配调料韭菜花,肉质鲜嫩,就连里面水煮的土豆都特别甜。

牛排吃起来,小酒也喝起来。喝的是当地的海拉尔啤酒,本地人简称海啤。我觉得这是最好喝的啤酒,特别清冽,麦香浓郁,超级嗨皮。同胞们笑道,你喜欢喝上火车搬一箱带走。我挥手说不成不成,会吓坏别人。小酒一喝,这歌声就亮起来了,鄂温克语的、达斡尔语的、蒙古语的,真佩服人家那功夫,几种语言转换声道是那么流畅,每个人都是多种语言天才,唱歌更都具专业水平。布仁巴雅尔一家,有草原天籁之称的“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都是这块土地孕育的,果然是音乐之乡美酒美食之乡。

海拉尔河周围长着成片的野韭菜,牛羊喜欢吃吃野韭菜,在草地上自由放养。每天吃纯天然绿色无污染食物,还在那么宽敞的花园自在散步,就差给它们做个按摩香薰SPA,拍个黄瓜拉个皮。这肉质就格外地鲜美,而野韭菜更是祛除了肉的腥膻,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可谓得天时地利,甲天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都说日本的神户牛是要听音乐做按摩的,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日本没这么广阔的草原没这么好的空气。果然,听旅游局的朋友介绍,每年来这边的日本游客那是相当多,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吃牛肉牛排,甚至一个团买下一整只牛,吃完了唱歌跳舞,甚至能醉倒在老乡的羊圈里。日本人一直以严谨律己著称,能放浪形骸到如此地步,只能说这里的环境美食实在容易叫人轻松起来。南屯牛排称号,现在已经被巴镇官方注册。当地还有一首关于南屯牛排的歌:

“好吃的牛排在哪里呀,多么想要吃到你,

在哪里呀在哪里,海拉尔南边9公里。

讷耶耶,尼耶耶,讷耶尼耶讷哟耶。”(用达斡尔民歌《心上人》旋律演唱)

羊肉一吃,小酒一喝,歌声一起来,我这样唱歌从来不着调不敢张嘴的人都能跟着哼起来,这真是得了大自在,进入一种逍遥境界。

晚上,被同胞们送到车站,拥抱道别。站台上的灯光渐渐远去,车厢内响起额尔古纳乐队的《鸿雁》。一天时间走马观花而已,脑子里却只有天高云淡这四个字。

去海拉尔吧,草原芳草萋萋,牛羊正肥美,姑娘小伙歌声悠扬,南屯的牛排等你来吃,海拉尔、鄂温克旗、南屯,真是一块好地方,天堂草原。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这歌唱得多好。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