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清江源 团结情 民族魂 ——访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
发布日期:2015-10-19

风电蔚然(肖华林摄).jpg

齐岳山·风电蔚然   肖华林/摄


记者:今年9月中旬,利川籍作家野夫原著并编剧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在全国公映,获得广泛好评。柳传志、任志强、俞敏洪等商界大咖和杨锦麟、许戈辉、萨顶顶等文艺界佼佼者,齐聚北京首映式,为这部电影和利川捧场。他们不仅很喜爱这部电影,而且也非常看好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利川。看来,利川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强啊!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利川吧。


沙玉山:利川山河壮美,文化丰厚,风情浓郁,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向往的美好之地。

作为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的源头,湖北的“西大门”,利川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过境“两高两铁”(沪渝、利万高速公路和宜万、渝利铁路)、邻近“三大机场”(恩施、万州、黔江),已成为湖北省对重庆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利川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9.2%。作为全国贫困县市之一,全市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141个、贫困户6.86万户、贫困人口21.6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

利川也是巴楚文化的交汇之地,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发源于此,被授予“中国歌舞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等称号。

利川还是生态宜居的避暑胜地,森林覆盖率达59.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凉城”,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这一系列些因素,构成了我市实施旅游扶贫、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以旅游扶贫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精神家园,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不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记者:据我们了解,利川市坚持将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在旅游项目和发展资金上向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倾斜,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扶贫攻坚,柏杨坝镇大水井村、毛坝镇夹壁村、汪营镇白泥塘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73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6亿元。在以旅游扶贫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利川为全国民族地区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那么,利川是如何促进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呢?


沙玉山: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我们是真的重视。

近几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相继确立“旅游强市”战略,作出了《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每年召开一次旅游专题办公会,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将旅游工作纳入全市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评范畴。各乡镇党委政府思旅游、谋旅游、发展旅游,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有定位、有目标、有布局、有措施。谋道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苏马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构建了“一区两街三园”旅游发展框架;南坪乡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主导产业,确立了打造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利川旅游集散副中心和旅游扶贫示范乡镇的目标,正在编制旅游规划。

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我们有大投入。

近五年来,全市投入旅游发展资金5500万元,投入旅游公路建设资金1.2亿元,投入大量资金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培植旅游龙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各乡镇围绕旅游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谋道镇投入1.74亿元,建成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苏马荡迎宾主干道,改造供电设施,新建农贸市场、停车场和休闲广场;凉雾乡投入400多万元改善马前村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开启利川“候鸟”基地建设规模化、规范化的先河;东城街道办事处投入560多万元,编制旅游规划,改造乡村道路;南坪乡投入1000多万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我们突出了重点。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4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2A级景区,企业总投资达4.3亿元。建成了苏马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招商引资35家,签约65个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55亿元。正在实施齐岳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宜影古镇休闲度假中心、西兰卡普民俗旅游度假区、南坪云上花田景区等近20个旅游景区、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已投入资金近5亿元。这些旅游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我们办好了样板。

坚持把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样板作为实施旅游扶贫的重要抓手,不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此带动面上的旅游扶贫。旅游景区带动脱贫致富。已建成营业的9个A级景区辐射24个村,直接安置8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景区周边有2000多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旅游地产带动脱贫致富。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的作用,苏马荡通过发展旅游地产,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创业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而且增加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的收入。苏马荡所在的药材村178户村民有176户直接受益,2014年核心区域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户均存款73.2万元,带动周边3万多村民脱贫致富。“候鸟”(民宿)经济带动脱贫致富。依托良好的气候和生态资源,毛坝、东城、凉雾、团堡、柏杨坝等乡镇均有农户开设农家旅馆接待“候鸟”,有的已初步发挥效益。今年以来,仅毛坝镇兰田村就进驻了10批次上千人的游客,3家农家乐和5户有接待能力的农户增收上万元;东城理智坳村接待“候鸟”400余人,实现旅游增收50多万元;凉雾马前“候鸟”基地统一规划360户,首期已建成151户,在建40户,平均每户可接纳10人入住。农业生态观光园带动脱贫致富。南坪乡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首期项目建成后,直接安置周边5个村的60人就业,人均工资每月2000元(含养老保险);团堡天坑花园、谋道大花谷、元堡旧司村生态园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也直接或间接为大量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我们绘就了愿景。

今后一个时期,利川市将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重大机遇,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品质较好的精品景区,扶植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和观光、休闲、度假功能的特色旅游村镇,培育一批业态丰富、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利川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养老养生产业聚集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30%以上的村组涉及旅游业,每年直接拉动2千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这一要求,利川市坚持强基固本、多措并举、同向发力,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精神家园,不断筑牢精神高地,成果显著。请问,利川为此都采取了哪些得力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沙玉山: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由此培育精神家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强基础。做实农村文化阵地。仅2014年,全市就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340多万元。共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文化广场30余个,并跟进建设百姓大舞台。建成15个民族文化辅导基地,在毛坝、忠路、都亭等地打造村落30分钟文化圈和社区15分钟文化圈示范点,实现了“送文化”与“种文化”的完美结合。巧用免费开放平台。充分开放文化馆功能用房,常年开设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器乐培训班,每年培训10000多人次。贴近群众开展辅导。常年组织文化干部深入村、社区、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民族文化辅导活动,业务人员年人均下基层辅导30天以上。

办活动。节庆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利用元旦、春节、中秋等节假日,举办百姓故事会、“传递真爱·构建和谐”慰问演出、“中国梦·我的梦”青少年故事演讲赛等文化活动。广场民族文化活动好戏不断。充分利用逸园广场、清风明月广场、腾龙广场、苏马荡等阵地,开展“文化力量·民间精彩”民族民间文化周、“凉城利川”欢乐一家亲文化体育活动季等大型文化活动。专业民族文化精彩纷呈。融合本土民族文化元素创编的《利川市工间操》、《利川肉连响广场舞》备受群众青睐。《利川灯歌》、《肉连响》、《石工号子》等优秀民族文化节目在湖北省第十三届“春满楚天”地方春晚展播颁奖典礼展演中获得专家、评委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社区民族文化展 (11).jpg


DSC_4075.jpg

异彩纷呈的利川原生态民族文化


重交流。深入挖掘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2014年9月,组团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展文化访问交流,选送的《巴蔓子》、《龙船调》、《肉连响》等节目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今年,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山歌展演中,利川代表团选送的曲目《这方凉水长青苔》获得满堂彩。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肉连响获综合表演类二等奖。

创品牌。以实施“一县一品”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龙船调系列文化品牌。2014年5月,在湖北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系列评选活动中,龙船调文化品牌荣登全省十大特色文化品牌榜。目前,该品牌已形成“十个一”(一个艺术节、一套系列丛书、一台精品文艺节目、一个文化网站、一份期刊、一张光碟、一系列民歌传唱大赛、一个主题公园、一条龙船天街、一系列文化产品)体系。与此同时,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如小说《盐大路》作为中国作协出版社精品工程正式出版发行;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于今年9月上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记者: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坚持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贯穿始终,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成为武陵山区的一个典范。那么,在这个方面利川有哪些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沙玉山:我们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强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利川市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安排创建专项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

精示范。以“六进”为主要抓手,把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开展创建活动的主阵地。文体局、香莲药业、都亭街道办事处乳泉社区、团堡镇、市民族实验中学、花梨岭天主教堂分别被确定为创建活动的“六进”示范点,创建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重结合。将有关民族政策与利川实际相结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每年为153家民贸、民品企业提供贷款贴息1000万元,有3700名少数民族考生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将创建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开放包容、诚实守信、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利川精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着力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将创建活动与精准扶贫、“六城”同创、产业发展、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民居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有机对接,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彰显利川的个性和特色。

树典型。注重在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人群中发现、培养和树立团结协作、和睦相处、世代友好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让学标杆、争先进蔚然成风。2005年至2015年,全市共有张涛等15人、市民族实验中学等2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受到国家、省、州表彰,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浓氛围。以民族团结教育月、国庆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教育,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情。采用成就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演讲征文、新闻专栏、专题报道、宣传标语等形式,反映发展成就,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目前,我们正在依照《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市)测评指标》,结合利川实际,精心制定考核标准和验收细则,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单项工作考核范畴,以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指导和推动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记者:谢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祝利川早日实现美好的发展愿景!


沙玉山:也感谢贵刊长期以来对利川的关注和宣传!


利川市清源体育场--彭一新摄.jpg

利川山城·清源体育场     彭一新/摄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