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共同捧起民族团结的“最高奖杯”——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9-10-14

这是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66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大团结风采的闪亮舞台。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首次举办的全国民族体育盛会。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民族兄弟姐妹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共同唱响团结奋进的时代之歌。


这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来到我国中部省份举办。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各族健儿在中原大地竞技交流、美美与共,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这是一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向前发展的盛会。它不仅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起新的力量。


1.jpg

         9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   朱祥/摄


九月的郑州,金秋送爽,天高云阔,各族健儿齐聚中原大地。


9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河南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开幕。56个民族欢聚一堂,共同奏响团结奋进的昂扬乐章。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台湾少数民族的34个代表团,香港、澳门观摩团参加了本届运动会。9天的赛会期间,7009名各族健儿在17个竞赛项目、140个竞赛小项,以及194个表演项目展开竞技展演。


体育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民族兴。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运动会上各族健儿的飒爽英姿,诠释着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更彰显着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豪情壮志。


70年春华秋实,70年砥砺奋进。本届运动会举办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族健儿汇聚中原大地,同场竞技,共襄盛会,绘就中华文化多姿斑斓的魅力画卷,书写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华章,共同捧起民族团结的“最高奖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携手昂扬跨步前行。


中原情  中国梦


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1953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被确认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示了各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新型民族关系。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进入新时代,民族团结奋进之花在祖国大地竞相绽放。本届运动会在郑州举办,不仅表现出新时代河南更出彩的强劲感召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


“中中”欢迎你!当各族健儿来到颇具国际范儿的绿城郑州,无不为祖国繁荣发展的新时代风貌由衷赞叹,更为河南人民的满腔热情纷纷点赞。本届运动会吉祥物龙娃“中中”身着中国传统服饰,胸前的装饰图案取自郑州出土的商代经典青铜器“商鼎”,映衬出中原大地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不仅寓意郑州自古有“天地之中”的美誉,在河南人民的生活语言里,“中”字还表达着肯定、鼓励和赞誉,饱含着河南人民对运动会圆满成功的祝愿。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和合共进。会徽上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色带,构成阿拉伯数字“11”,寓意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两侧旋转成半圆的橙色与蓝绿色色带则分别代表黄河、长江,象征天南地北各民族的团结凝聚。会徽整个轮廓为“中”字,凸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2.jpg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王中举/摄


以“古”闻名,以“开放”出彩。运动会前夕,一场主题为“开放的河南更出彩”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掀开古老的面纱,开放的河南向全世界展示70年辉煌成就: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迈向小康;稳固“三农”,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打好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基础能力、新型城镇化“四张牌”,率先实现米字形高铁网实质性落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12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豫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绿色发展为底色,5年累计植树造林1449万亩……中原儿女幸福感越来越强。


办出一届出色的运动会,是中原儿女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高质量办好民族体育盛会,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办好一届精彩、团结、圆满的盛会。


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突出“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定位,国家民委把办好本届运动会作为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特色鲜明,务实节俭”原则,突出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的鲜明主题。


为给全国各族人民献上一场高质量的传统体育盛会,主办方倾注最深厚、最真挚的情感与努力。当运动会倒计时30天来临,数百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各部门代表的庄严表态;位于郑州市委党校的筹委会办公室,数十个部门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加紧排练的演职人员;体育场馆内,挥汗备战的各族运动员……让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纷纷“比心”点赞。


“郑州这几年发展变化太大了!变得越来越国际范儿。”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瞄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郑州,正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盛会来临,灯光亮化的奥体中心成为绿城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地铁14号线即将竣工验收;建设中的四环快速路展现都市新风貌……“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郑州倾全市之力喜迎民族体育盛会,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和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


 

   “人人都是东道主,争作出彩河南人。”“绿城使者”志愿服务行动实施仅一个多月,“志愿郑州”管理服务平台上的注册志愿者就达1920159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662个以上。“小红象”“啄木鸟”“红绿灯”“春雨”……一支支志愿者团队助力民族体育盛会,成为郑州亮丽新名片。正如一支来自20个民族、170余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志愿者组成的“石榴籽”服务队所言:“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指示,做民族团结的高能使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中原大地。”


历经121天的互联网火炬传递,创造了1000多万人次的访问量。在郑州举行的本届运动会火炬实地传递,采自代表中国古代天文学卓越成就的登封观星台的火种,由56个民族的代表和67位各界代表手持火炬“心向”交替奔跑,传递着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的同一愿景,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和谐家园   河南风范


9月8日,华灯初上,郑州“鸟巢”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片热烈祥和的景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开幕式演出精彩亮相。


从举世瞩目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项赛事,一场场精彩的开幕演出成为人们对盛会的永恒记忆。特别是对于民族体育盛会而言,绚丽的民族风和浓浓的民族情,彰显着民族大团结和群众体育的鲜明特色。


象征着天圆地方的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上方,多层次环绕中心悬挂的“同心圆”LED屏,从地面到空中呈现立体化多维度的演出空间,凸显出民族体育盛会的热烈隆重。热盼的眼神、热烈的欢呼、浓浓的深情,伴随着《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在手捧鲜花的56个民族代表簇拥下,全场观众凝神注目,恭迎国旗。


陕西大秧歌、云南哈尼族舞蹈、上海国风油纸伞、北京中幡、湖北毛古斯舞、台湾少数民族歌舞……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特有环节,34个代表团惊艳的驻停表演率先亮相,展现出祖国多彩家园的神奇瑰丽。


随着现场观众倒计时的呼喊声,开幕式文艺演出大幕拉起。灯光变幻,华美绚丽,从雪域高原、沙漠绿洲、美丽壮乡到塞上江南,从辽阔草原、多彩贵州到宝岛台湾……舞台旖旎,时空流转,各民族兄弟姐妹在中原大地欢歌劲舞,书写着56个民族团结和谐、携手奋进新时代的盛世华章。


黄河之水,纵横枢纽,合和太极,威武少林……“出彩河南”展现了新时代中原大地意气勃发的风姿。“我们就是要把最精彩的节目展现给全国观众,展示河南人民的风采。”少林健儿道出了全体中原儿女共同的心声。


“从《礼赞中华》到《出彩河南》,再到《拥抱梦想》,开幕式极具创意地将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原历史文化和时尚文化融为一体,运用全新的科技和舞台技术手段,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展示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风貌,展示河南郑州推动中原文化与各民族传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姿态。”本届运动会开幕式导演丁伟介绍道。


拥抱梦想,同心筑梦。悠扬的旋律中,各族同胞手捧家乡水,从四面八方向舞台中央聚拢,共同浇灌中华同根树。石榴花开,56个民族兄弟姐妹携手汇聚“同心圆”,中华同根树茁壮成长,枝叶参天。当火炬“心向”依次传递后点亮56个花瓣组成的“同心花蕊”,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火炬越烧越旺。伴着《我和我的祖国》深情高歌,中华各族儿女共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特别棒,每个节目都特别震撼。”参加本届运动会北嘎摔跤比赛的藏族运动员仁青王甲,来到河南感到很亲切,精彩的开幕式更是让他有点出乎意料。


“挺光荣的!”“非常激动!这个暑假没有白过!”刚刚参加完开幕式节目表演,身着民族服饰的河南农业大学杨凯文等几位同学分享着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感受。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靳凯新、王畑俨参与了开幕式《北国风光》朝鲜族舞表演,除了紧张、激动、自豪,团结是盛会留给她们最深的印象。


追梦新征程,民族团结圣火越燃越烈。本届运动会开、闭幕式在中央电视台进行直播,社交媒体时代的微信视图,更让浓浓的中华情闪亮朋友圈。


竞技展风采   携手更向前


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党和国家关心关怀下,不断焕发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有别于起源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展现出东方魅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性、群众性,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随着政策落实、资金保障等不断发展完善,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凝聚团结进步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力纽带。


风光秀丽的水上赛场,龙舟比赛正在展开角逐。来自贵州参加表演项目的小运动员们在比赛间隙也来给各族选手加油。本届运动会龙舟赛场,贵州代表团表现不俗,开赛以来取得多个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一方面来自国家对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另一方面得益于贵州建立的清镇水上基地。那里山清水秀,水上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观看比赛的贵州代表团闵登权兴奋地对记者说。


“最好的成绩就是突破自己。”站在龙舟赛场比赛成绩电子屏前,湖北代表团的队员们预测着各队比赛成绩,26岁的土家族运动员李泷对本队的表现感到满意。“龙舟比赛最大的魅力就是团结,不同民族的选手齐心协力奋勇划桨,是水上运动亮丽的风景。”这支由教师、工人、农民、环卫工人等组成的队伍,有土家、侗、苗、回等多个民族,男选手最大的55岁,女选手最大的52岁。“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感觉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但重在参与,健身为主。”老队员杨德全说道。


广东队是运动会龙舟赛场的传统强队。20岁的苗族小伙滕文卓是一名专业龙舟赛选手,参加过中华龙舟大赛、中国公开赛等多项赛事。他表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运动员,能够参加四年一届的民族体育盛会,倍加珍惜民族团结,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随着鼓手有力的鼓点,海南女子龙舟队员一边划桨,一边哼唱着歌谣划向决赛出发点。作为下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东道主,海南龙舟队展现出不俗的实力。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王云富老师兼任着龙舟队指导和独竹漂队的主教练。“国家不断加大对独竹漂项目的推广力度。龙舟和独竹漂都是划桨向前,但又各具特色,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绚丽多姿。”王教练说道。


规范化、普及化发展,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不断彰显。2005年《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把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91年确定为4年举办一届;2011年取消金银铜牌、扩大获奖面;2015年扩大民族参赛范围,允许汉族参加,竞技表演项目也不断科学调整发展。


花炮赛场上,云南队与宁夏队的比赛刚结束,河南队与西藏队的比赛又登场。作为流行于侗、壮、仡佬等民族中的一项特色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抢花炮”过程类似现代橄榄球运动。被推广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以来,花炮比赛进行了很多改进,强队高手的不断涌现让这项传统竞技更具观赏性。


“运动比赛离不开竞技,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在交流、提升技艺、增进民族团结。”云南花炮队彝族教练李福光曾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他率领的这支队伍中有汉、傣、佤、彝、回等民族的运动员。


“比赛考验选手的速度、力量和技巧,关键还是要发挥团队精神。”31岁的傣族花炮运动员俸炜智曾经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如今在家乡云南沧源县开办起花炮培训班。“花炮竞争虽然激烈,但项目规则的设定可以对选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如果说奥运会有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那么珍珠球、蹴球、木球和毽球可谓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场的“四大球”。随着运动会不断发展,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保留着原有传统,而且融入了现代体育特色,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项目的参与性,推广普及的程度也越来越宽广。


蒙古族式摔跤“搏克”、维吾尔族式摔跤“且里西”、彝族式摔跤“格”、藏族式摔跤“北嘎”、回族式摔跤“绊跤”、朝鲜族式摔跤“希日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民族式摔跤一直魅力不减。


高大的身材、宽厚的肩膀,陕西代表团的蒙古族选手乌力吉陶格陶已是第三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届参加藏族摔跤北嘎。他认为,摔跤项目来自各民族生活,通过摔跤比赛可以和各民族进行更好地交流。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哈萨克族运动员艾赛提是一名牧民,参赛项目是维吾尔族摔跤且里西,虽然未能小组出线,但他同样很是兴奋。他表示,近距离欣赏到了各跤种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风采。


“民族式摔跤以及其他各项比赛,都有着很多共同性。”今年49岁的山东代表团回族摔跤教练朱洪伟,曾参加过省内的摔跤、押加、毽球比赛并取得不俗成绩。他除了对体育事业的热爱,更有着民族大团结的情结。


走出高山、草原、河谷,民族体育的舞台越来越宽广。为更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体育,除了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许多省区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建设,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一系列创新性传统体育项目不断涌现、脱颖而出。上一届运动会竞赛项目增设的民族健身操,融合多民族舞蹈的特色与健身操的力度,倍受各代表团欢迎。


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射弩、陀螺、秋千、押加、龙舟、独竹漂、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民族马术、民族健身操,本届运动会共设有17个竞赛项目。“平等、团结、拼搏、奋进”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根本宗旨。


万马奔腾,奋进新时代。从内蒙古分赛场马上项目的开锣第一响,到郑州举办的各个竞演项目全面绽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花越开越艳。发展民族体育,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更增强了各族群众奋发向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展现了各族人民豪情满怀、奋进新时代的崭新面貌。


和和美美   美美与共


扭杆、走杆、挑杆、爬杆、转杆、摆杆……赛竹竿是我国众多民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羌族推杆、赛竿“博滴卜拔”便是代表之一。伴着激扬的旋律,羌家姑娘小伙以互赠围裙、荷包为主线,上演了单人、双人、多人等精彩的竹竿表演,生动展现了羌族儿女的情深意长和幸福生活。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项目一直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体育性、欣赏性等特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本届运动会上,一系列精品力作闪亮登场。通过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表演,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生动呈现多彩和谐家园的大美画卷。


4.jpg

        甘肃代表团的节目《鼓舞风雷 》          新华社  李安/摄


舞龙舞狮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北狮王”称号的河南登封鹅坡武校舞狮队登场,上演了全新编排的节目《群猴戏狮》。惟妙惟肖的狮子通过翻、滚、跳跃、挠痒等动作,与小运动员扮演的群猴之间进行了一场欢乐祥和的游戏。


“这是一支多民族的表演队,我对孩子们第一轮的表现感到满意。”《群猴戏狮》编导兼教练任小刚一边给小武术队员擦拭脸上的彩妆,一边为他们加油鼓劲。“来到运动会,除了展示自己,更重要的是互相交流,多交朋友。”从家乡贵州到登封学习武术的布依族运动员罗会礼,通过参加本届运动会,对民族传统体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年辛勤的劳作,终在秋季迎来丰收。收割,尝新,入仓……《宝岛情》表演中,月圆之日,迎来丰年祭。欢乐的台湾少数民族点燃篝火、举杯共饮,歌声悠扬、舞姿豪放,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演出结束之后,来自宝岛台湾的演员们兴奋地聚在一起合影留念。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搭火把则是火把节最为欢乐的场景。随着长号吹响,彝族同胞迎接四方来客过火把节。抢火把、扎火把、插火把,哪个队抢得最多、扎得最快、插得最快且最先点燃大火把则获胜,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平安。


“以前在室外表演,有时会用明火。来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我们对展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提升。”参与《搭火把》演出的57岁的毕正良介绍,为体现插火把的生动场景,工作人员专门制作一桩重达156公斤的火把树,并进行了无数次细心的训练,确保万无一失。这支由20人组成的表演队伍,有学生、基层演职人员,也有农民。作为云南双柏县的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毕正良和他的妻子、女儿都参与到这项竞技表演项目的比赛中。


看台上,观众们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大家对表演项目展现出的民族大团结和幸福喜悦的场景尤为印象深刻。“表演项目都特别好看,各有特色。在这里大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通过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更加绚丽多姿。”来自湖南湘西的李芸分享道。本届运动会湖南代表团带来了《赶秋》《太阳鼓》等表演项目。其中,苗鼓作为湘西艺术三件宝之一,通过《太阳鼓》表演项目,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团圆。


场内锣鼓声声,场外也响起了悠扬的旋律。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各族运动员,正在抓紧上场前的时间演练参赛项目俄罗斯族舞蹈。吐尔逊娜依刚读完大一,为参加本届运动会,她放弃暑假回家,古尔邦节也是在演出队里过的。“之前一直以学习为主,两个多月的舞蹈训练,过得非常开心。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很激动,可以让各民族了解彼此的文化。”家乡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吐尔逊娜依说。


身着藏装参加《舞动热巴》的运动员们也开始上场前排练了,扎西嘎吉手持热巴鼓,迈出优美的舞步。她是来自江西南昌工学院的学生。“今年即将毕业,我把参加本届运动会当作大学毕业季的最好纪念,民族大团圆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舞蹈队员德央说。


天空飘起蒙蒙细雨,室外场地上的表演竞技依然在火热进行。表演项目《瑟宾献猎》,以身着鄂温克服饰的猎人和传统撮罗子以及狩猎工具,再现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山林里鄂温克族狩猎的场景。打猎归来,男女老幼不分弱小共同分享收获的果实,古老的民族世代繁衍生息。


“通过传统生产生活场景的再现,反映的是各民族和谐的文化。在恶劣的生活环境面前,各民族相互关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生动彰显了中华民族是一家的主题。”来自黑龙江代表团的刘东海介绍道。


9月15日,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颁奖晚会举行。云南代表团的《欢乐收青稞》等18个项目获得竞技类表演项目一等奖;新疆代表团的《达瓦孜》等18个项目获得技巧类表演项目一等奖;四川代表团羌族《赛竹竿》等30个项目获得综合类表演项目一等奖。来自30多个代表团的近80个项目获得二等奖,近50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其乐融融,美美与共,少数民族体育之花芬芳满园。通过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生产生活气息浓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积极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和全民健身,让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得更宽广、更久远。


中华一家亲    筑梦新征程


走遍万水千山,欢聚黄河水畔。9月12日,本届运动会大联欢活动在郑州炎黄广场举行。黄河臂弯旁,炎黄二帝石塑像下,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近万名运动员和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有朋远来,礼乐相迎。1953人组成的鼓阵和旗阵在黄河南岸绵延1953米列队远接;56名黄河汉子擂起大鼓,56名少女跳起古风舞蹈;300名少年在笙、瑟、编钟等古乐声中吟诵着欢迎词,礼敬嘉宾。


“这是一场民族团结的盛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常的震撼!”“56个民族团结一家共舞共荣!”……凸显中原地域特色的礼乐迎宾,既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也象征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团结、和谐的理念。


“我感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超越一般的运动会,是展示民族大团结的很好平台。河南组织得很好,从开幕式、闭幕式、民族大联欢到各个代表团的保障,营造了团结和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各代表团成员们纷纷发出感慨。


“郑州欢舞迎客来”“山海欢歌乐交融”“家国欢笑共筑梦”。本届民族大联欢主题曲《石榴红了》,是一首具有童谣属性的文艺作品。56名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舞台上深情歌唱,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表达着56个民族团结情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深厚内涵。


3.jpg

        民族大联欢·童声合唱《石榴红了》


中原文化嘉年华游园活动开始了。北线通往黄河岸边,近距离体验中原民俗社火风情、杂技百戏的精彩趣味和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风采;南线沿路上山到达哺育广场、碑林等文化景点,看戏听曲、观武林功夫、体验魔术互动。


情到浓处,来自贵州的侗族三姐妹边游园边唱起悠扬的侗族大歌。“没想到本届运动会这么隆重!这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族健儿在运动会舞台上展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风采,深情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柯尔克孜族运动员阿克交力·斯依提激动地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运动会遇上中秋节,各族同胞在中原大地载歌载舞,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团圆佳节。盛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则全面呈现了民族体育传承发展的深厚土壤,生动刻画了56个民族大团结的最大同心圆。


点亮新时代,筑梦新征程。难忘河南,期待海南。当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胜利落下帷幕,海南代表团接过运动会的大旗。团结的情谊永驻心间,4年之后的再次聚首成为各族同胞新的期盼。


(责编   江凌)


制作:李泓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