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山货成网红 拓宽出山路
发布日期:2020-03-21

“小和村官,我们的核桃又卖出去500斤了,都是外地客户网上预定的,核桃还挂在树上就接到订单了。”


“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才行,产品的包装、运输等环节还得完善。对客户的精心服务工作,还得进一步做好,直播内容还得再丰富一些。”


下了班,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做“小和村官”的云南省泸水市老窝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倩如简单吃了一碗饭,就又坐在电脑前与村民聊起了电商的事情。


“虽然已经离开了浪坝寨村,但村民们还会经常和我聊聊电商。今年村里核桃丰收,我也帮着协助工作队搭建核桃网络销售渠道。”和倩如说。


4年前,和倩如走出校门,到地处高山深处的鲁掌镇浪坝寨当村官。驻村第三天,原浪坝寨村委会主任李开忠就带着她入户走访。在村口公路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背着一筐蔬菜、提着一篮土鸡蛋,时不时向过往的车辆行人打招呼吆喝买卖。


1. 和倩如(右)和村民一起采集直播素材_副本.png

和倩如(右)和村民一起采集直播素材


2. 和倩如(右)直播销售羊肚菌_副本.jpg

和倩如(右)直播销售羊肚菌


“主任,这么好的土鸡蛋为什么这么难卖?”


“我们村山高路远,这些优质农产品很难运出山,卖不出去。”


走访中,和倩如了解到,浪坝寨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包谷、水稻和草果、核桃都是原生态种植,品质非常好。只是地处深山密林,离集市远,产业没有规模,农产品呈现小、散、弱的状态,销售更是最大的难题。


“为什么不在网络上卖农产品呢?”喜欢看直播购物的和倩如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她向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汇报,得到了支持。


为了对全村的互联网接触群体做一个摸底调查,她与村干部、工作队队员一家一家走,一户一户访,不停地宣传发展电商的好处,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响应。


没有网店,没有客服,和倩如熬红双眼去学习;村民不了解,不信任,她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没有直播设备,她自己攒钱购买……


2018年4月18日,和倩如的网店正式营业。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以后,终于等来第一单,湖北武汉一个客户下单要1斤草果。和倩如非常兴奋,倒贴了40元路费和10元邮费,把1斤草果卖到千里之外的武汉。


然而,各种问题还是伴随而来了。


“成本太高,我们老百姓可贴不起,这种买卖方式,没有前途。”面对老百姓的疑问,和倩如也在思索。成本怎么控制?销量怎么提上去?……


如果把民族文化和农产品销售结合起来,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


以莽莽群山为背景,穿上傈僳族传统服装,和倩如成为浪坝寨村的第一位女主播。与网友们聊当地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直播当地人背着山货过溜索的情景,直播“刀山火海”“澡塘会”以及民间艺人弩弓比赛等民俗活动,粉丝观看累积量竟然很快超过几十万人。玉米砂、高山水稻、火腿、草果、核桃,这些藏在深山的绿色农特产品,就这样通过网络直播,进入了远方的千家万户。


3. 村民直播民俗文化_副本.jpg

村民直播民俗文化


4. 村民直播销售土鸡蛋_副本.jpg

村民直播销售土鸡蛋


2018年“五一”,村里的樱桃熟了,和倩如与驻村工作队策划的推文《甜过初恋的樱桃》,短短几天便刷爆微信朋友圈。“走,到浪坝寨摘樱桃”一度成为当时全州的流行语。


村民唐祥开家有30多棵樱桃树,5000多元的“意外收入”,让一家人恍如梦中。短短几天,5000多名游客慕名而来,樱桃一下子全卖完了,农家乐火爆,全村直接带动消费50余万元。山村电商,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起了山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致富桥”。


尝到了甜头的浪坝寨村民,对和倩如的工作更加支持,村民网红群体也悄然壮大起来。村民阿香主动尝试“村红”主播,卖起了家乡的特产,成为浪坝寨村第一位做网络主播的妇女;村民阿龙返乡创业,腾出家里的一间房子作为网络直播间;90后村民王金香和莫子龙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村里第一批网络直播的“村花”“村草”。如今的他们,已能对着镜头从容介绍手中山货、回答网民提问、与网民互动,“网络直播”成了浪坝寨妇孺皆知的词。


为了更好地做好直播,帮助村民掌握电商技能,和倩如还自费到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学习,并及时把课件发布在村里的微信群上。《农特网红训练营》《30天网红速成秘籍》等课程,成了全村村民的必修课。2019年5月,和倩如成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领头雁精英工作坊学员;6月,和倩如加入怒江州电子商务协会,为农村电商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电商,不仅改变着村民传统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让全村人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70岁的老唐迷上了抖音,不识字的李大婶把自己唱的傈僳族民歌传到网上。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微信、抖音、快手和今日头条,琢磨着如何把村里的干货销售到外地,把新鲜的农产品卖到附近的城镇……浪坝寨村俨然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网红村”。


和倩如趁热打铁,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乡村公益活动,为贫困户募集爱心物资,为因病致贫的学生筹集医疗费,为孩子们募集书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加入到村里的爱心公益活动中来。


去年秋天,浪坝寨核桃大丰收。看着核桃堆成山,村民又喜又急。驻村工作队与和倩如联合怒江邮政打通了一条核桃电商销售渠道,才上线就来了700斤订单。


2019年8月,和倩如考上了泸水市老窝镇公务员,离开了浪坝寨村,但她依然是全村老百姓心里最亲的亲人,依然在为村里的电商发展尽心尽力。


“是互联网把我和乡亲们连在了一起,并让我深深懂得,把扶贫当家事,把村民当亲人,我们就会成为一家人。”和倩如深情地说。



文/本刊通讯员 李寿华

责编:江凌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