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黄四姐”演绎电商新传奇
发布日期:2020-03-21

作为省级“非遗”、湖北建始县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黄四姐》迄今传唱已有150多年。相传,生活在武陵山区深处的土家族姑娘黄四姐和乡亲们,受困于贫困、闭塞,过去与外界甚少交往,故而从山外来的卖货郎成了稀罕。斗转星移,如今在互联网时代,“黄四姐”们与时俱进,做起了跨越时空的电子商务:不仅仅轻点鼠标、网络下单买买买,而且还通过拍视频做直播等方式卖卖卖,把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好物——各色家乡山货远销各地。可以说,“黄四姐”和她的乡亲们,正演绎着“互联网+”的电商新传奇。


1. 谭贤静和她的“黄四姐”品牌线下实体店 李小蝶 摄_副本.jpg

谭贤静和她的“黄四姐”品牌线下实体店 (李小蝶 摄)


“黄四姐”成了电商品牌


腊月里,正是电商的“黄金档期”。“黄四姐”品牌特产的老板娘谭贤静熟练地敲击着键盘,在轻点鼠标后,7吨多土豆便开始从建始发往上海、深圳等地,仅这笔生意就能为她的公司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一年前,我还坐在店里等顾客上门。现在,借助电商平台,我们的顾客遍布世界各地。”谭贤静笑盈盈地说。


2016年,谭贤静花“大价钱”买下了“黄四姐”品牌。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值,但是谭贤静觉得这是建始的文化符号,通过产品和文化的结合可以创造价值。2018年初,谭贤静注册成立了恩施州十姊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在线下开设“黄四姐”体验店,主要经营特色农产品。


一次偶然的契机,谭贤静遇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建始县的杭州干部。交谈中,她表达了想通过电商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的想法。当时浙江正好在推进“乡村振兴千人计划”,谭贤静成为湖北省首位前往杭州参加培训的“新农人”。


“好的产品要对接好的电商平台。”这是谭贤静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她决定通过宣传建始特色农产品以及“黄四姐”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谭贤静开始对接云集、环球捕手、老爹果园等全国各大电商平台。当年底,产品订单就如雪片般飘来,仅糯米糍粑单个产品就接到6万份订单,实现了百万元收益。搭上电商快车,建始农产品迎来了销售热潮。


与此同时,为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难题,帮助更多农民致富增收,谭贤静跑遍了建始各乡镇,收集各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并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经过产业化的网络运营找到新的销路。


目前,“黄四姐”品牌旗下已有十几样产品。为扩大品牌影响力,谭贤静打算升级优化农特产品,将线下体验店开到景区、大型商场里,同时,还将进一步深度挖掘“黄四姐”的品牌影响力。


如今,“我们不缺销售渠道了,就缺更多好的产品。”谭贤静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打造更多的“网红”爆款产品,如葛根粉、包谷米酒等,让越来越多建始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苕书记”电商扶贫显身手


建始县三里乡槐坦村党支部书记刘美荣,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苕书记”。借助电商风潮,他让红苕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宝贝”。


俗话说:“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地处低山区的槐坦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红苕种植历史悠久,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被称为“红苕大队”。全村种植红苕2000余亩,亩产量达5000斤,但因品种不好等原因,在市场上没有什么销路。


“小小红苕其实也可以做篇大文章……”刘美荣将产业发展的希望放到了红苕上。2018年,槐坦村召开群众大会,决定发展以红苕为主的脱贫产业。村支两委外出考察后,引进了优良品种——“红三蜜薯”。很快,红三蜜薯种苗就被送到186户贫困户手中,种植技术培训班也迅速办起了,全村的种植规模达上千亩。


如何解决特色产品“卖难”问题?如今,答案多了一个——“电商”!刘美荣话语铿锵,“把这些红苕拉到市场上去卖,最多卖5毛到1块钱一斤。我们的红苕品质好,口感好,放在淘宝、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上销售,可以卖到3到5块钱一斤,身价暴涨……”


刘美荣和村两委成员将红苕照片上传到网络,通过淘宝、拼多多以及自媒体等电商渠道进行推销,很受消费者欢迎。2018年,槐坦村电商销售红苕20多万斤,线下销售50多万斤,创收120余万元。2019年,村里又通过产业、电商、消费三位一体的扶贫新模式,为老百姓增收400万元。2019年9月,村里办起了首届“红三蜜薯”节,来自武汉的“蜂巢”电商现场与村民签订销售合同,恩施“好硒奇”等客商也纷纷抢购,现场秒杀4000多单,线上线下销售量突破20万公斤。“种了一辈子的苕,还没见过现挖现装现卖现发货的,今天开了眼界……”村民刘锡志兴奋不已。


除了发动村民多种红苕,槐坦村其他各种“土货”也都在刘美荣那里能“点石成金”。一位村民办了小作坊酿造玉米酒,年产3万多斤,刘美荣帮着他卖了上万斤。村里的土豆、肉鸡、榨广椒……样样刘美荣都卖,全村500多个农户几乎都找他卖过山货。两年多来,刘美荣卖出的山货总价达200多万元。


2. 刘美荣(右)和村民一起打包红苕 向继武 摄_副本.png

刘美荣(右)和村民一起打包红苕 (向继武 摄)


“创业夫妻”线上线下齐发力


广西女孩钟娜曾在浙江打工,与来自建始的刘显洲相识,结为夫妻。2009年,钟娜和刘显洲偶然发现浙江很多酒店、餐馆喜欢用芋荷梗做火锅底料。这让刘显洲想起自己老家的芋头很有名,家家都擅长腌制芋荷梗。于是,夫妻二人对杭州、广州等10多个城市70余家酒店、餐馆使用的芋荷梗销量作了市场调查。第二年,两人决定返回刘显洲的家乡——建始县三里乡孙家坝村,立志把“土家风味”芋荷梗做成产业。


“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就在你的舌尖上。”为解决芋荷梗的销售问题,夫妇俩走上“直播+”的销售路线,线上线下齐发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深山的芋荷梗被端上了都市餐桌,俏销北京、武汉、杭州等多个大城市。


钟娜表示,两人创业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刚开始只卖芋荷梗,后来慢慢扩大了农产品的圈子,甜柿、李子、红苕等各种山货都尝试着做。”钟娜负责与各电商平台接单、包装发货,刘显洲负责推广芋荷梗和代卖苞谷糖、摔碗酒、腐竹、神豆腐等土家特色农产品,两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近1200万元。仅通过种植芋荷梗一项,就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


三里乡的空心李子远近闻名,为把家乡这一特产推向大市场,在李子挂果成熟前,刘显洲带着团队举办了一次名为“‘这乡有李’等你来”的主题推介活动,开展预售、团购和集中采购。李子成熟时,省内外电商采购商纷纷前来高价抢购,村民们迎来了大丰收。


去年8月,三里乡大沙河村30余万斤蜜薯遇到了销售“瓶颈”,刘显州得知后,邀请恩施网货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到基地考察,并邀请当地名人、“百年义渡”老人万其珍为家乡蜜薯代言,通过发视频、抖音直播和电商微商预订、爱心义卖等活动,使蜜薯成了“网红”产品,很快销售一空。


电商圆了夫妻俩的创业致富梦。他们希望能坚守创业初心,把梦想装进“购物车”,让家乡更多绿色、健康、原生态的山货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乡亲们能够走上电商致富路。


3. 槐坦村的“红三蜜薯”喜获丰收 向继武 摄_副本.jpg

槐坦村的“红三蜜薯”喜获丰收 (向继武 摄)


赶电商潮  走脱贫路


如今,在电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始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行业性组织主体作用,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电商营销模式,促使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同时,积极推动电商扶贫,开展电商企业和电商示范村培育,每年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00人次以上。至今,全县共计培训4007人次,其中643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和引导电商企业通过在贫困村建基地、与贫困户签订供销协议等方式,有效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路问题。搭建建始县农特产品销售扶贫网络平台,负责当地特色产品甄选、供应商资质审核、产品质量把控和相关销售环节。开展电商助残,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残障人士接受电商培训,帮扶贫困家庭创办网店,带动残疾人融入电商产业。


目前,电商助力脱贫攻坚氛围正浓、成效显著。从2017年建始县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起,坚持赶电商潮、走脱贫路,突出“富硒、绿色、生态”,重点建设“一中心两网络三体系”,不断健全平台链、补齐供应链、拓展服务链,全县电商主体不断壮大,交易日趋活跃,产业贡献率大幅提升。至2018年底,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0.2%;进出快递单量达到738万单,其中出港单量121.3万单,比上年增长62.2%。


硕果丰盈,情溢山乡。建始电商的“黄四姐”和乡亲们广揽家乡好山货,笑纳四方电商好平台,盘活了山里的土特资源,更走出了一条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点燃了全县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

 

 


文/李小蝶

责编:刘雅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