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历程中,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家企业注定载入史册,这个简单的缩写字母也已成为互联网公司勇立时代潮头、凝聚开创性能量的象征。其中的“A”,即是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在阿里,以科技赋能公益事业,对社会负责、助力社会发展,既是其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也是一份承诺。2017年12月,阿里宣布成立脱贫基金,计划在5年内投入100亿元,助力脱贫攻坚。两年来,阿里凭借平台和技术优势,发挥互联网普惠功能,探索出企业助力脱贫新路径,助力了包括“三区三州”在内的民族地区实现脱贫奔小康。
2019年5月,阿里脱贫基金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9月,阿里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荣誉背后,阿里是如何担当社会责任,让脱贫事业“坐稳”互联网这趟“顺风车”的?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中,阿里又如何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阿里社会公益部总监王威,请他分享阿里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与故事。
2018年8月初,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运送新鲜巴楚留香瓜的驼队穿越沙漠 (张宇亮 摄)
记者: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专访。阿里是我国第一个把扶贫作为战略业务的互联网企业。近年来阿里是如何发挥独特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
王威:感谢《中国民族》杂志对阿里扶贫工作的关注。阿里在2017年底设立“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后,正式将脱贫工作上升为集团战略。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也有很多举措。这两年,秉持“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理念,阿里就教育脱贫、健康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和电商脱贫5个方向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阿里脱贫工作模式。
作为一家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同时也是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阿里在助力脱贫上,一方面发挥平台企业汇集资源、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将流量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带动社会力量广泛支持脱贫、参与脱贫、助力脱贫;另一方面,我们将技术创新应用于脱贫工作的多个环节,比如许多养殖场引入了人工智能,果园有了“农业大脑”,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销售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例如,自2017 年起,阿里公益、蚂蚁金服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健康脱贫工作。一个村只要有一个人开通支付宝,即可为全村18-60岁的“顶梁柱”完成投保并申请理赔。截至2019年6月,该项目在阿里公益平台通过“公益宝贝”等互联网产品带动公众35亿次捐赠,捐赠总额高达1.6 亿元,超过100万商家、4 亿消费者参与,为云南、新疆等12个省区、69个贫困县的45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保险。
又比如,阿里生态脱贫依托“蚂蚁森林”平台,探索“生态经济林”和“公益保护地”模式。2018年底,首个生态经济林树种沙棘在蚂蚁森林上线,截至2019年4月,沙棘种植数量超过1000万棵,面积超过8万亩,累计创造近2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岗位,实现劳务增收近300万元,经济林所产沙棘汁也将在阿里电商平台销售。2019年5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公益保护地上线,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3800万用户认领。
还有去年我们启动“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通过捐赠1亿元,在西藏拉萨市建设现代化的“马云教师培训中心”,并设置“马云教育奖”和“马云教师计划”用于激励优秀师生。这些都是我们各个平台结合自身优势在推进扶贫工作。
记者:在您谈到的阿里“互联网+脱贫”五大方向中,电商脱贫是如何发力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威:阿里电商脱贫主要针对贫困县的产业实际,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市场供需关系,为当地的产业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并通过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农业,帮助贫困县域优化供应链。在此基础上,阿里整合聚划算、淘宝直播、兴农扶贫、优酷等平台资源,形成电商脱贫资源矩阵,帮助贫困县产品提升销量及品牌影响力。
截至2019年6月底,有242个国家级贫困县接入了阿里“兴农扶贫”业务,累计孵化特色商品超过4200个。相当于每3个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个通过淘宝天猫,将土味山货变成“网红”尖货。从阿里脱贫基金成立至2019年6月,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上的网络销售额超过1100亿元。
更重要的是,阿里通过“村播”计划、电商创业大讲堂、脱贫攻坚县域示范班、县域数字化转型培训计划等项目,帮助贫困县域培育电商人才,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2018年初,阿里确立新疆巴楚、重庆奉节等首批10个电商脱贫样板县并开展深入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平台模式”“一县一品模式”“直播模式”为代表的电商脱贫三大模式并取得实效。
事实上,我国民族地区的农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电商脱贫方面优势很大。2018年9月,阿里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政府以及当地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建设“淘乡甜数字农场—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通过整合农业科技和数字技术,从源头提升兴安盟大米的品质,帮助当地大米实现从“好米”到“名米”的转变,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仅10个月的时间,兴安盟大米累计销售额达到760万元,成为淘宝、天猫平台上的“网红”大米,初具地标大米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阿里将继续提升“兴农扶贫”窗口的“深度和厚度”,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打通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和供需关系。
新疆“网红”亮相阿里脱贫攻坚公益直播盛典
2017年12月,阿里正式成立脱贫基金 (新华社 黄宗治 摄)
来自贫困县的学员在阿里脱贫攻坚县域示范班
记者:当前电商经济融入了直播这种新业态。在阿里电商脱贫的业务中,“直播模式”又是如何运行的?有哪些特色亮点?
王威:这两年直播电商发展势头很足,淘宝直播率先培育了一批“带货”大V,而大V们的电商直播扶贫早已让大家津津乐道。2019年12月,淘宝主播薇娅在湖南举办了一场贫困县农产品推介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达到667万,售出超过47万件当地特色产品,直播的力量可见一斑。
在我们的电商脱贫业务中,直播模式已经慢慢成熟。一方面通过“县长+主播+明星”的方式,让贫困县域的优质农产品通过淘宝直播平台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主动推动模式下沉,开展农民主播培训,帮助贫困县域培养更多的直播人才,让田间地头都可以成为农民的直播间,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地方文化、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县长扎堆玩直播”成为了“现象级”的新事物。截至2019年6月,全国已有50多位贫困县县长通过淘宝直播等平台,为贫困县“带货”,其中还有多位县长成为“网红”,被网友调侃为“被县长耽误的金牌销售”。
2019年1月,淘宝正式启动面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村播计划”,通过UGC(个人)和PGC(栏目)的结合,既有个人主播的单点突破,也有“县长来了”“丰收节”“村播日”等IP 栏目互为补益。截至目前,“村播”项目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70个县,开展“村播”近5万场,参与用户超过2亿。
此外,阿里脱贫基金还发起“明星脱贫公益品牌计划”,制作脱贫公益综艺节目《益起追光吧》并在优酷播出。节目邀请公益明星到湖北秭归、内蒙古兴安盟等地体验农耕生活并推荐贫困县的优质特产,结合淘宝直播以及直播培训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地域品牌影响力。
记者:“三区三州”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阿里是如何因地制宜助力这些地区精准脱贫的?
王威:这两年,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三区三州”的脱贫工作。这些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也各不相同。为此,阿里整合农村淘宝、淘宝、天猫、盒马、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淘宝大学等力量,构成阿里巴巴兴农集群,通过多部门协同、全方位帮扶,助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
据统计,“三区三州”209个区县(含县级市)都已选择阿里平台发展电商经济,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正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以新疆喀什地区的巴楚县为例。阿里与当地政府、企业、援疆单位共同努力,通过直供直销新链路,将巴楚特产库克拜热瓜打造成了“网红巴楚留香瓜”,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和营销的品牌化,帮助500户贫困户收入从平均每亩400元提升到3600元。2019年,在阿里的持续帮扶下,巴楚留香瓜的品牌影响力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294人。
目前在“三区三州”,已有多个县建立了阿里平台的直供直销新链路,当地特色农产品可直抵网上旗舰店销售,而且部分特色农产品开始实现“订单农业”模式。比如,2018 年“农村淘宝”对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10万棵枣树实行“包销”,累计采购红枣200吨,产生了较好的销售实绩。
除电商外,阿里脱贫基金还通过“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项目,推动西藏教育人才培养;通过“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为“三区三州”8个县43.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健康补充保障;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扶贫攻坚支持项目,发挥技术优势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总之,针对“三区三州”的贫困状况,阿里始终致力于“精准”二字,这一点也体现了企业助力脱贫的策略灵活性与针对性,成效颇为显著。
文/本刊记者 龙慧蕊
责编:金向德 制作:古丽斯坦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