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但由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上的一定差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繁荣等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多项优惠政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就2019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增速水平等方面,与2018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2018至2019年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总量
201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即将突破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00452.1亿元且这两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由表1可知,这八个省区的区内生产总值均较2018年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同时,民族八省区内部各省区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表1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
图1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
二、2018至2019年我国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下表从经济总量与产业比重角度分析了2018和2019两年民族八省区整体发展情况。2019年,民族八省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3.01:35.93:51.06,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1:38.97:53.92。而2018年,民族八省区和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3.03:39.79:47.18和7.2:40.55:52.16。对比发现,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三产业均低于全国水平,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表2 2018-2019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对比
(一)第一产业
2019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0.9亿元,增长4.6%。其中,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高于其他民族省区,广西、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上涨幅度均超过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广西、青海三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较2018年均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贵州、云南、西藏、宁夏、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较2018年呈下降趋势。
表3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
图2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方面,由下图可知,2019年除内蒙古第二产业比重略有增加外,其他民族省区二产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云南工业发展位居首位,达7961.6亿元,比2018年上涨了14.43%。其次分别是广西和内蒙古,为7077.4亿元和6818.9亿元。同时,据2019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统计,云南上榜7家企业,广西6家,内蒙古4家。
表4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第二产业情况
图3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构成方面,2019年,除内蒙古以外,其他民族省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了50%。其中,云南第三产业发展尤为突出,为12224.6亿元,涨幅达到了45.1%。
表5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第三产业情况
图4 2018-2019年全国以及民族八省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三、对民族八省区居民可支配收入现状的分析
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够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差异正是产生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由下表,从总量看,内蒙古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接近全国水平。从增长速度看,西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民族省区。
表6 2019年民族八省区居民可支配收入
四、总结与展望
图5 2019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
综上所述,2019年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产业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民族八省区要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既要紧密结合各个省区的区位条件,也要考虑各地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现有的发展政策,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稳健持续的产业结构优化之路,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民族八省区统计局网站
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葛红玲 刘琳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古丽斯坦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