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可以做些什么?”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级各地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回答。
一场露天的现场办公会,一份自发上缴的特殊党费,一封写给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倡议书,一段“村村响”里的民族语宣传音频……这些,都成为民族工作战线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无论在防疫一线的民族村寨,还是在抗疫“堡垒”的城市社区,都有民族工作者在默默坚守。
疫情凶猛,坚固防线也无处不在,全国民族工作系统上下一心、坚强组织,牢牢把握民族工作领域防控特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夺取民族工作战线防控疫情、实现年度工作目标的双胜利。
冲锋在前的“战斗员”
“现在采购防护物资很困难,我需要解决口罩等防护用品”,“居家观察涉及人员多,吃饭是个问题”……1月31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党组在机关大院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应对疫情工作。
就在前一天,自治区民宗委所辖大院住宅区出现1例确诊病例,让全委的防控工作一下变得更加紧张。像这样的露天会议,成为委党组班子研究部署工作的常态。
1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召开现场办公会 广西民族报供图
不止是广西,自全国吹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冲锋号”以来,各地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纷纷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有关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主体责任,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防控疫情不容有失,工作更要谋定而动。广东省民宗委用“四个注重”部署工作,即注重行政监管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防控范围全覆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重庆市民宗委提出“五个到位”抓实抓细各个环节,即领导重视到位、防控部署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宣传教育到位与慈善关爱到位。
在山东,如何为全省17所学校内地民族班构筑起“安全象牙塔”,成为省民宗委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来自新疆、西藏的4793名内地民族班学生,分布在山东13个市的校园里。因为返乡路途遥远,学生们一般都选择留校过寒假。疫情出现后,山东省民宗委联动相关部门和学校,靠前一步指导,及时建立起预防控制体系,合理规划学生假期活动,确保民族工作战线“零疫情”。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担负起组织、动员少数民族同胞,群策群力防控疫情的重大政治责任,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统战强大合力。”2月1日,海南省民宗委的一封倡议书送达全省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为海南岛各族同胞抗疫之战注入了新动力。
辽宁省民宗委也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科学防疫知识,宣传各族群众共御疫情、守望相助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引导各族群众携手夺取战“疫”胜利。
在民族工作部门指导下,各省各级少数民族联合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紧密团结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抗击疫情显担当,大战之下践初心。在青海,玉树市统战民宗党支部向省委组织部上交了一份“特殊党费”,表达全体34名党员的战“疫”决心;在新疆,自治区民委驻皮山县“访惠聚”工作队及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各方力量齐心抗疫;在西藏、宁夏等地,自治区民委扎实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江西,省民宗局为全省8个民族乡筹集到5吨消毒液,并安排专车送至各乡;在江苏,省民宗委格外关心在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疫情期间的工作生活;在上海市民宗局官网上,全市各区民族工作部门战“疫”动态每天都在更新……灾难面前,民族工作战线扛起了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重任。
城乡社区的“逆行者”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干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支援社区工作,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全国各地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响应号召、统一部署,一批批民族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向社区报到、到社区请战”,成为城乡“逆行者”中的一员。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2月5日,在湖北省民宗委党组的部署下,实行“两队一网格”驻社区工作模式,全委88名党员第一时间下沉到武汉市的38个社区、街道、乡镇,助力这场“武汉保卫战”。24小时在岗、“两班倒”值守,湖北省民宗委的干部们承担着身心双重压力,困了累了就在临时帐篷或车里稍作休息,一切都是为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
湖北省民宗委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为居民测温 何庆良/摄
在广西,突发的疫情同样让自治区民宗委全体干部职工责任倍增。1月30日,为协助有关部门掌握机关大院住宅楼疑似病例情况,干部巩远山二话不说,简单戴上口罩就敲开了住户家门,随后还将密切接触者送往医学隔离观察点。一时之间,巩远山变得“高危”,迅速自觉隔离了自己,“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就想着赶快解决这件事”。
随着这名疑似感染患者被确诊,住宅楼采取封闭式管理,自治区民宗委主动接下了楼里疫情防控的重担。住宅楼党员先锋微信群临时党支部随即成立,由9个党小组分工对20层楼进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五个一”主题活动也在全委各党支部开展起来(即“一对一”帮扶、为防疫工作提1条建议、挺身办1件实事、写1篇宣传信息、“微慰问”1次)。
摸查上报信息、统计物资需求、消毒防疫、测温值守、安抚居民情绪、“疫区”办公室值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全体党员和一些退休干部迅速行动,各司其职、毫不退缩。疫情防控工作格外忙碌、紧张,但得知确诊住户病情日益稳定,且没有出现新疫情,这群不舍昼夜的民族工作者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黑龙江省由于气候严寒及冬季旅游高峰期等原因,疫情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前不久,齐齐哈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陈先怀收到一封来自龙沙区委组织部的感谢信。疫情暴发,陈先怀临危受命,担任该区南航街道丰富社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从健全支部领导架构,到率领志愿者挨家挨户摸排疫情,再到为居民“闪送”生活必需品,陈先怀总是冲在前面。
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正是靠着对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无限忠诚,靠着对各族同胞的深厚情感,数以万计的民族工作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绝不掉链子”,时刻展现着民委人的初心本色。
“我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永远和全乡群众在一起。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不能缺席,要随时随地和乡亲们战斗在一起。”贵州省民宗委干部吴钦江,是委里派驻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的驻村干部。她虽远在贵阳,却每天牵挂着石朝乡的疫情防控进展,多次请战返岗工作。
得知乡里急需防护物资后,吴钦江跑遍贵阳市大街小巷,终于买到了420个口罩及药品。随即,50多岁的吴钦江又自己驾车,疾驰300公里亲手把物资交到乡干部手中,完成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长跑”和“逆行”。
1月27日,大年初三,河南省民宗委派驻上蔡县邵店镇十里铺村第一书记宋发启赶回了村中。通过组织拉网式摸底排查,他了解到村里有8名湖北返乡人员要进行居家隔离。于是,每天宋发启都会领着村医到这些村民家中做体温监测、心理疏导。因为十里铺村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新华社还报道了村里“划片划区、责任到人”的好做法好经验。
这些天疫情趋于稳定,宋发启又马不停蹄地安排春耕复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全面小康,“让群众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我第一书记驻村的最大心愿。心愿不实现,我心不安;疫情不消除,我决不会离开十里铺村。” 宋发启在日记中写道。
民族特色的“宣传员”
2月18日,藏历新年前夕,西藏自治区民委官方微信转发文章《今年藏历年,咱就不“约”了》。“健健康康才能‘扎西德勒’,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拿出自觉行动来,小小的举动定将汇聚成千家万户平安吉祥的暖心护佑……”2分多钟的藏语宣传语,令人心生温暖。
2月14日,西藏拉萨,社区工作者张贴疫情防控海报 新华社张汝锋/摄
语言通,心灵通。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以来,各地民族工作战线的各族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优势,担当起了广大民族地区的疫情防控“宣传员”。
1 月26 日,广西融水乌英苗寨,柳州市民宗委主任吴慧兰(右二)和医生一起指导村民正确佩戴口罩 新华社黄孝邦/摄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吴慧兰因为自己宣传员的身份出名了。视频中,她作为广西柳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委主任,带领疫情防控宣传队,用苗语和普通话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与措施,与他们“围炉谈话”。就是这样朴实的视频,单个最高点击量超过3万。
年前,吴慧兰了解到村民们新做了100多支芦笙,准备过年期间举办苗族传统坡会活动。眼看着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活动最好还是先缓缓。村里老人们大部分听不懂普通话,她心想:“我会讲苗语,去宣传可能效果会更好。”就这样,因为这次诚意十足的宣传动员,盛大的坡会暂时取消了,热闹的节庆氛围却在“线上”延续着。在吴慧兰指导推动下,当地宣传部门和民宗局通过抖音举办了“云坡会”,广邀网友在家中穿起盛装、展示歌舞技艺,鼓舞战“疫”士气。
得益于柳州市民宗委的扎实举措,全市18270名干部和志愿者参与到“双语双向”防疫宣传中,覆盖100多个乡镇(街道)、1000多个村屯(社区),涵盖了全市壮、侗、苗、瑶等多个民族语言。
在民族地区,打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用少数民族同胞听得懂的语言来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系统各单位积极调动蒙古语文翻译工作人员,组织翻译疫情防控资讯、口号标语、知识手册等50余份材料,为各族干部群众提供母语版防疫知识,用作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宣传的素材,覆盖到全区431.7万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迪雅(右二)冲锋在抗疫一线 内蒙古日报供图
云南省民宗委与相关部门合作出版的民族语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有声读物,涵盖了傣语、哈尼语、景颇语、拉祜语、傈僳语等14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以问答形式对云南各族群众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讲解;
贵州省民宗委编制的《苗语、布依语、侗语、彝语新型冠状病毒防疫须知视频》,不仅通过省内主流媒体发布,而且及时发至全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让边远村寨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能用手机了解掌握防疫知识;
在甘肃省民宗委指导下,全省各自治州及自治县第一时间开展了双语疫情防控宣传,哈萨克语、蒙古语、藏语和汉语的宣传材料及时送达各族群众手中;
……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确保各族群众对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全知晓、全覆盖、零障碍”,有效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民族工作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力发展的“贴心人“
2月22日,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97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少数民族员工乘坐公司派出的复工包机顺利抵达浙江杭州,成为疫情发生后阿克苏地区首批“出疆”务工人员。
就业稳,则大局稳。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陆续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浙江是用工需求大省,也是民族地区劳务输出的重要省份之一。省民宗委率先下发《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民宗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做好企业和少数民族员工的服务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浙江省民宗委还专门向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四川等地民宗部门发函,商请共同做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返岗复工的政策宣传、组织动员、服务保障等工作,为各族务工人员有序返浙复工提前规划、打好基础。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民宗局更是专门成立了“助企帮扶团”,由26名民宗系统干部结对帮扶少数民族员工较多的企业。
2月22日,杭州志愿者欢迎首批新疆员工“回家” 来源:网络
在福建,截至3月初,经过省民宗委等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协调组织,805名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顺利“包机”返闽复工。出发前他们还专门参加了行前培训,来闽途中更是全程“点对点”无缝接送,有效确保了在闽期间复工、防疫两不耽误。
2月11日,在福建的新疆籍群众慰问所在社区防疫人员 福建省民宗厅供图
在湖南,省民宗委专门成立了驻企防疫工作联络组,委派干部前往省委省政府指定企业进行防疫协助,对派驻工作的后勤保障统一安排,协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
在重庆,璧山区民族工作干部方军得知有一个工厂近200多名来渝各族员工防疫物资紧缺,便迅速募集资金,四处购置口罩、消毒液等物资,抢抓时间送去了工厂。“作为民族系统干部,把各民族同胞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的职责。”方军表示。
2月22日,辽宁省宣布调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省民宗委前期已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百村产业工程,落实抵边少数民族聚居区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保障,确保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
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是安徽省民委的定点帮扶村,2019年底刚退出全省贫困村之列。脱贫摘帽不易,早春二月,省民委的驻村干部及时返岗,回到村里一边战“疫”一边战“贫”。“分批有序错峰”做好春耕备耕,合理安排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指导养殖合作社和散养户做好卫生防疫,防范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因疫返贫”风险……疫情防控与全面小康这两项硬任务都不能耽误,省民委驻村干部敢担当、有方法,有效推动了基层工作有序开展。
在贵州,省民宗委的驻村工作队员们也相继返岗,参与到基层疫情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绝不能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成为疫情防控的‘短板’,绝不能让疫情成为阻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石松江坚定地表示。
2月28日,青海格尔木至老茫崖公路开工仪式现场 来源:网络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敕勒川镇道试村有序恢复春耕生产 杨鑫/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抗疫不误春耕 俄底尔以/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活力中国正在重现。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的同时,民族工作系统始终在助力各地有序复工复产、春耕春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历经风霜雨雪结下的果实一定更甜,民族工作部门也定会大有作为!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龙慧蕊 制作:刘雅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