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万众一心 同心战“疫”
精神密码 :从应对疫情看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
发布日期:2020-04-05


前不久,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的比利时医学专家马克··兰斯特认为,中国采取的延长假期、居家隔离、集中救治等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有一些措施对控制疫情非常有帮助,但是需要强大的执行力,这一点只有在中国能实现。

兰斯特的上述研判,是对中国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体现出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充分肯定。关于为什么只有在中国能实现的疑问,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马丁·雅克指出:在许多西方人看来,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强大的合法性。与西方不同,中国治理的合法性来源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而团结统一则是中华文明赋予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大疫面前,彰显团结统一

新冠肺炎属于流行性传染病,其传播性特点将每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联结起来。可以说,在面对疫情时,整个社会成为了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此次疫情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因而全体人民团结一心、自上而下统一行动便成为了应对疫情最强烈、最重要的要求。

面对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社会很快凝结成攻坚克难中的团结、鼎力相助中的团结、万众一心中的团结。神州大地上,政治动员和社会力量同频共振,全体人民家国情怀空前高涨,走出家门尽职责,回归家庭守本分。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围绕疫情应对和救助服务联结成网,聚合发力。家国一体的政治社会观念、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助人亦是助己的道德坚守,总是让中国人在天灾人祸面前很快聚星成火。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威望、组织体系的健全完善、技术手段的高速便捷则更加加速、提升了政治动员、社会动员的效能,因而在此次疫情面前,全民团结的态势形成得更快、集结得更紧。


pub_large71555739_8_299190256.jpg

2月21日,宁夏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从银川启程  新华社 贾浩成/摄


在党中央的部署、指挥下,全社会很快形成同舟共济的认识统一,全力支援湖北的行动统一,执行国家应对疫情的举措统一。大江南北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万众一心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截至202031日,全国各省市共有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其中包括来自民族地区的多支医疗队伍。西藏的天然饮用水、藏香猪肉,新疆的精选牛肉、干果,内蒙古的牛羊肉、奶制品,宁夏的大米、蔬菜、马铃薯,广西的果蔬连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种物资流向湖北,诠释了新时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成为社会管理的原则与共识。

猛烈的疫情总是带来病毒传染和人们恐惧的弥散性,因为人既是致灾因子又是承灾载体,灾害的形成和传播以人作为介质进行无明确方向和目的扩散,人人自危、防范疏离、抗拒指责往往成为人们的本能反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不尽快形成全社会团结一心、行动一致的格局,社会将陷入恐慌、无助、自保的境况。事实、理性和团结,才是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可见,团结统一局面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消抑恐惧增强信心,帮助人们打破谣言了解事实,进而关爱他人承担责任。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屡屡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团结统一让人们选择托付,将个人、家庭托付给社会、政府和国家,而彼此托付又让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缔结成息息相关、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团结统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追求团结统一,是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存续、发展的密码。追求团结统一既贯穿于中华民族创造、积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极进取中,也贯穿于中华民族抵御、战胜天灾人祸,以不屈和韧性攻坚克难中。积极进取、攻坚克难既得益于团结统一,又承继着团结统一。珍视团结统一因此久积、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规约,而团结统一又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与筋脉。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人民所彰显出的团结统一,注力于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疫情,前所未有地让每个社会成员、每个国民、每个公民意识到大家必须在一起。在一起,是共同体富有生命力的灵魂——共同体的存在取决于共同归属的意识以及对相互依赖状况的确认,而相互依赖正是通过这种确认而呈现出来。


pub_large71555739_8_299193557.jpg

221日,西藏志愿者在自治区血液中心采血车上无偿献血  新华社张汝锋/


毫无疑问,国家能力已经成为团结统一的凝结力。此次应对疫情,呈现的是以国家政治动员为发动机,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和资源调配体系为路由器的整体联动以及社会的全面响应,而各级党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凝结共振的力量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党的领导通过卫生健康、发展改革、工信商务、外交外联、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财政金融、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市场监管、社保医保、资源环境、国资林草等部门和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战线以及人大、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等,发挥传导、辐射、渗透效能。国家强制能力、汲取能力、濡化能力、认证能力、规管能力、统领能力、再分配能力、吸纳整合能力通过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充分体现出来,把全体国民、整个社会联结为目标朝向战胜疫情的共同体。

中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内在支撑。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就是指人民共同体或者国民共同体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发源于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成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与建设进程、勃兴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包括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等具体内容。而抗击灾害与疫情的精神也在其中,依据具体事件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汶川抗震精神等。在此次应对疫情时,中华民族同样彰显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内核。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奋斗共存的共同体精神。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战弘扬的共同体精神,对内凝聚民心,对外展示形象。


更加珍视团结统一

传染性疾病是生物界最大的悲剧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总要经历疫情与疾病的考验,疫情暴发一方面是对人类社会常态发展的冲击,另一方面,人类在应对疫情与疾病的同时,也提升着科学技术水平,强化着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所以说,疫情带给中华民族的是冲击,也是造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切实感受到国家力量、制度优势、科学技术水平、综合社会保障、国民道德素养等要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性。


維吾爾族同胞把暖心的烤馕送到卡點執勤民警手上。白鎂妮攝.jpg

广西桂林的维吾尔族同胞把暖心的烤馕送到卡点执勤民警手上  白镁妮/摄


大灾大难总是映射出个体力量的微弱,大灾大难也总是折射出共同体的魅力。将个人、民族纳入国家共同体是一种理性,更是一种道德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这一密码是解读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族繁荣等方面取得佳绩的关键。团结统一是精神密码,团结统一是集体行动。集体行动的过往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又是生成集体认同的养料。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能够战胜疫情,应对疫情激发出的团结统一的国民集体行动则会成为我们未来的集体记忆,积蓄、滋养我们的共同体意识。

与此同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躲不掉的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和个体社会化教育,更是一场对国家能力、社会建设、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养的大考。一场大规模的严峻疫情考验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也在增量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严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责编:王孺杰   制作:刘 雅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