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楚人精神小议
发布日期:2020-04-03

这些年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在我看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底色。楚乃“战国七雄”之一,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形成期,吴越的隐忍、燕赵的慷慨、齐鲁的宽厚……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今天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基因序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一位客居美国的朋友打越洋电话慰问我:虽然湖北这次是重灾区,但是感觉你们湖北人好了不起。他还问我,你是湖北人,你说说你们“楚人”的精神是什么?

我认为,楚人精神最主要的特质是自强不息。这个自强不息,与楚人楚地的历史一脉相承。自古以来,楚人就与天灾做长期不懈的抗衡。因楚地长期以来天时地利并不算佳,每年难以抵御的洪水便是考验楚人韧性的天灾,长江、汉江……无江不洪。洪水冲出了江汉平原,填塞了云梦泽。《山海经》里称长江为“鸿水”,其凶悍可见一斑,而且还如此频繁,让靠水吃水的古代楚地子民对长江既爱又恨。我曾亲见1998年大洪水,那是湖北人心中永远的痛。

楚地古代是丘陵与湖泽之地,中国人安土重迁,讲“身土不二”。楚人无处可去,只有抗争,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顽强,更是人的求生本能。除了洪水,还有高温。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向阳背阴,也都闷热到连一丝风都是奢侈,湖畔垂柳纹丝不动犹如油画写生,我们谓之“桑拿天”。

有人说新冠病毒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来武汉送死。其理由是没有任何病毒可以熬过武汉的盛夏,我认为此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据说新冠病毒在56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半小时便可以灭亡。2017年武汉夏天地面温度就超过了60摄氏度,而且持续时间也绝对不止半个小时……在疫情蔓延的时候,这种说法听着确实很解气。且不说酷暑、疫情,无论面对何种环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终能战胜艰险,传承文化,繁衍生息。

我是研究现代史的,“武汉保卫战”是武汉人最惨烈的现代史记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20多万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化为忠魂,一座城市几乎被炮火彻底毁灭。今日武汉很多老建筑还留有日军轰炸过的痕迹。其间的中日武汉空战,不逊色于马岛海战“以一机换一机”的悲壮,在世界军史上堪与伦敦空战相提并论。浮想当时场景:碧空显英豪,豪气干云霄,武汉人民与中国空军一道,宁死不屈。历史证明,武汉人民的巨大牺牲和坚持,彻底粉碎了日寇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加速了日寇的灭亡,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的武汉中山公园,还是当年洗刷国耻的抗战胜利“受降地”之一。

这些,无疑都是楚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

近代以来,楚人除抵御战争外,为改善生存环境,还要不断与各种天灾天堑作抗争。早些年武汉人往返三镇,要靠“撑船渡江”。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艰苦的国内外环境下,武汉修建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如今,武汉的过江桥隧多达十余架,被称之为“世界桥梁之都”;几乎一年一次的洪灾曾是人们的心头之患,于是我们修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大坝……湖北不是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也不是人口最多的省份,却是很多改天换地大工程的诞生之地。

当今的楚地人杰地灵,武汉也有着继北上广深之后“第五城”的美誉。这是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团结向上、不懈奋斗的结果。和平年代,没有血与火的战争,楚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为世人称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如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到了关键阶段。楚人的自强不息又作为一种集体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信念。作为楚地出生的“燕赵之人”,在新的“武汉保卫战”历史关头,我愿与所有的楚地父老乡亲一道,扬起祖先自强不息精神的火把,去争取属于我们的战“疫”最后胜利。



文/韩晗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责编:龙慧蕊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