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团结出效益 团结促兴旺——广西民族团结进企业创建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6-03-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族同胞世世代代在这片“山水甲天下”的八桂大地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近年来广西牢牢把握“团结”和“发展”两大核心,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高地。

  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广西,企业不仅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发展的主要平台。

  企业和谐,才能促进其遵纪守法,安全生产,保障权益,环境整洁,节能环保,人际和谐;单位和谐,才能促进其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业绩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如今,全区创建活动正延伸到各个企业,特别是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和新群体。许多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回报社会,吸纳少数民族劳动力和人才进入企业,主动开展扶贫开发、捐资助学、修桥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相同的信念、形式多元的创建活动凝聚起广西各类企业发展繁荣的内生动力。


世界柳工:源自中国


  广西柳工,一家令国人骄傲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智造”的梦想就在这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绚丽绽放。这家从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销售的龙头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第20位,它是广西乃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率先上市的公司,总资产300亿元,员工1.6万人。

  自1958年创业之初,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根据国家安排,抽调527名职工和部分设备从上海到广西柳州建厂,企业的发展也见证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柳工人团结交融的过程。在职工的心里,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一条条小小的酱黄瓜串起柳工“老上海”与本地员工的情谊。原来,柳工的前辈们从上海初到柳州时,带来坛坛罐罐的酱黄瓜。对他们来说,这是家乡的味道。老上海在做酱瓜时,往往都会多做一些,送给熟人和朋友,柳工好些人虽不是上海人,却都喜欢吃上海师傅们做的酱黄瓜。对于懒得做和没空做的,只要给他们打个招呼,一瓶瓶现成的酱瓜会送到你的手上。在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艰苦岁月里,柳工的前辈们就是靠着吃这样的酱瓜菜调剂生活,书写出中国装载机械事业发展史的辉煌篇章。

  如今的柳工拥有少数民族员工近30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2%,涵盖壮、瑶、回、侗、苗、白、布依等24个民族。柳工制定干部培养使用的年度计划及战略规划时,重点关注并贯彻落实“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人才”的要求,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一大批少数民族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柳工锐斯塔公司位于波兰,是柳工在欧洲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公司总裁吴荫登,就是一位来自广西的壮族高管,一口流利的英语洋溢出他那横跨中西方文化的现代管理者的风范。当年,吴荫登从柳工最基层的一线分厂工程师做起,历任人力资源部部长、人力资源总监,其间得到公司多方面的培养和支持。2013年6月,吴荫登担任柳工股份公司总裁助理,兼任柳工波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担当起公司在欧洲市场开拓发展的重任。2014年,柳工锐斯塔公司荣获波兰全国最佳雇主奖项和“波兰最佳中国投资者”大奖,为中波两国企业开展更多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吴荫登认为,“很多企业‘走出去’不成功,往往在文化整合、组织变革和团队建设上没有做好,造成内耗。而我们结合欧洲人做事逻辑性强和国人处事富有弹性的特点,让员工们认清收购只是第一步,你做的任何一件事,与你的未来都息息相关,让每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归功于这样的文化融合,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员工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世界柳工”的愿景而不断奋斗。

  这样的例子在柳工还有很多:负责推动和实施“数字化柳工创新工程”的柳工信息技术部部长何剑,是侗族;负责全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部部长谭卫,是毛南族;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学全,是土家族;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的IT资深顾问蓝菲,是瑶族……

  在基层一线,柳工少数民族员工同样有自己的精彩故事。壮族小伙韦勇豪作为柳工技术服务专家被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中心选拔为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于2013年抵达南极中山站为科考服务近4个月。任务结束后,韦勇豪最为骄傲的就是:柳工设备在极寒天气下工作的优越性为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为惊喜的是,2015年11月4日,柳州挖掘机公司举行挖掘机装配技能工作室成立暨南极勇士韦勇豪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工作室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由6个装配技能实训区和3间教室组成,整个团队以韦勇豪在南极精益求精、极地创新的工作方式为榜样,大力发挥培训、改进、研究三大职能。


1.jpg
柳工赴南极服务科考的技术专家韦勇豪


  此外,柳工还积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送出爱心,如援建新疆、“光明爱心”救助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柳工装载机在新疆阿勒泰除雪中屡显雄风。2012年1月,新疆近一半地区普降大雪,积雪厚度至少在30厘米以上。柳工经销商新疆迅展鸿公司中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局及公路管理局的43台CLG856(加装推雪板)装载机发挥了巨大威力,共累计除雪近5000公里,工作达12000多个小时,救助被困人员200多人。许多被救助人员激动地和柳工机械合影留念,当地很多少数民族兄弟都伸出大拇指赞誉道:“柳工,亚克西!”


2.jpg
柳工挖掘机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除雪


两面针:白云深处有“针”情


  同样崛起在西部工业重镇柳州的民族牙膏品牌老字号——“两面针”,更是国人“天天见”的生活必需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两面针”率先将中草药引入牙膏生产,使得“中药护龈”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技术上创新了民族医药两面针药材的新工艺和新用途。2013年,在牙膏领域深耕33年的“两面针”,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国内第一只符合国家2G制药标准的中药消痛牙膏横空出世,开创品类新纪元。如今的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涉及日化、造纸、制药、精细化工和房地产五大产业,现有员工1022人,壮、苗、回、侗、瑶等少数民族员工共有216名。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全体员工的坚定信念,促使公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如火如荼。

  立足主营业务特色,公司重点开展多项“结对帮扶、对口支援”的民族团结公益活动,心系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生事业和经济发展。

  大山环抱的风情苗乡——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龙岑村,是公司的长期定点帮扶对象。自2012年3月起,公司选派民族团结创建办公室成员到龙岑村挂职第一党支部书记,公司党工团干部按季度分批带队上百人次到龙岑村进行回访、慰问。


3.jpg
两面针公司向龙岺村乡亲赠送日化用品


  一提起“第一书记”叶国亮,龙岑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年轻人特别热情肯干,我们都喜欢他哟!”

  原来,叶国亮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2005年进入两面针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融水药材基地管理和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两面针公司工会副主席雷迅介绍说:“当时公司选中叶国亮驻村,就是看中他专业对口,能够为村里办好事,办实事!”

  2014年4月,叶国亮结束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任期。这期间,他跋山涉水,走遍全村400多户人家,手把手指导村民们种植药材与蔬菜,增收创收。要知道,刚来村里时,来自福建的叶国亮一句也听不懂当地的“土话”,现在的他已经能够熟练地用本地苗话向大伙儿问好了。

  就在2012年下半年,叶国亮反映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两面针公司随即捐赠数万元,帮助村里修了一条一公里多的水泥路。这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和农作物的收割运输,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路滑了。

  两年来,公司还向村民捐赠价值近3万元的日常生活用品、40床价值近万元的蚕丝被、3万元现金和衣被等生活必需品,帮助因雷电击中而导致家园被毁的村民。通过一次次与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协商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和留守儿童上学的实际困难。

  不仅是融水,两面针公司还走进广西一个个高寒贫困山区,持续关注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2014年7月,公司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中心小学送去上万支牙膏、洗洁剂等日化用品。礼轻情谊重,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口腔护理专家黄光伟用一场生动的讲座,为学生们讲解了保护口腔的知识。

  林溪乡虽坐拥程阳桥、百家宴等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但数万人目前仍以种植茶叶、外出务工为生,去浙江、广东一带务工的人员也不少,留守儿童比较多。林溪乡中心小学于2011年才落成,目前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教师楼和一栋寄宿学生宿舍楼,条件比较落后。该校目前有26名教师,419名学生,其中寄宿生就达到了150人。这些寄宿生的父母大都不在身边,非常需要有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进行帮助、指导。如此,两面针公司和各界人士及时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很多孩子都没有关注牙齿健康的意识,两面针带来的不仅是一支支牙膏,更是帮助学生树立关爱自我的生活理念。

  以工业反哺农业,这是两面针公司帮助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有力举措。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最大特点是山多地少,2004年初公司与融水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亿康南药公司,建立南药种植基地和竹木生产厂,总投资约1.5亿元。

  亿康南药公司竹木生产厂,可将融水、三江、融安3县出产的竹子全“吃”下。竹木生产目前有三类,竹木加工生产建筑用竹胶板、集装箱底板;竹刨切片和竹单板用于做家具;细木工板在家具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据公司统计,一根成材的竹子原来售价3至4元,现在已卖到6至8元;农民编的麻将席原来卖40多元,现在能卖60多元。山民一天编一床竹席的手工费可得l0元,越勤快收入越多。由于竹木加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就业难和贫困问题。

  亿康南药种植基地第一期1500亩,整个项目计划达到5万亩,其中80%用于种植公司的中草药,余下20%种植南药(南方出产的药材)。公司还准备成立两面针研究院,使经济价值高的药材形成种植—研究—销售的庞大产业链,帮助农民由此走上公司+农产的小康道路。

  以竹、木、药致富,双方共赢,苗族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两面针公司则在2005年、2014年两度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万寿堂药业:做大做强现代壮药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化和壮医药文化。广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壮药资源近4000种左右,全国400多种常见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的壮药。

  西瓜霜、三金片、金嗓子喉宝、骨通贴膏、花红药剂……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秀中成药品牌,都是在壮医药民间验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随着我国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在壮族同胞中口耳相传千百年的壮药,正在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广西药材资源丰富,如何将这一优势转换成为振兴广西壮医药事业发展的催化剂?2002年创立于自治区首府南宁的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国家民委“十一五”、“十二五”民族特需品定点生产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子。在这个310人组成的集体中,有少数民族员工162人,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员工示范岗、成立民族工作小分队、编写企业内刊《三鼎园地》等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创先争优”活动,让“弘扬民族医药,让中国人健康长寿”成为员工们的共识。立足本职工作,发掘好传统壮医药,研发出一个个现代壮药名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是对壮医药的最好传承。2013年8月,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万寿堂民族医药研发基地在万寿堂公司正式授牌。

  经过十余载努力,该公司已成为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以壮药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为手段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其先后研制200多味广西民间特色药材,立项研究46个新药,获得国家专利31项、科技成果奖5项。

  这些荣誉实属来之不易。在制药核心科技攻关的万寿堂技术开发中心,现有研发人员37人,其中少数民族同胞22人。依托桂西山区丰富的中药资源,技术开发中心致力于桂西民族民间传统验方、秘方的研究开发,先后开发研究壮药伊血安颗粒、决明山绿茶、金莲胃舒片、明目滋肾片、山绿茶降压胶囊、滇桂艾纳香胶囊、黄藤素片等30多个品种。其中,还使用了最具特色的壮药滇桂艾纳香、田七等。

  伊血安颗粒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是各族研发人员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和瑶族民间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参考大量文献并经现代的药效学研究筛选,历经10年研制而成。该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到药材种植获得了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民委、中信部四部委科技创新、产业化资金支持。其以特色壮药滇桂艾纳香为组方,是国家处方发明专利,于2012年获得自治区技术发明二等奖。

  公司的决明山绿茶主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是根据中医药壮医药理论和壮族民间用药经验筛选广西壮药山绿茶为主药首创而成的民族药。决明山绿茶研制成功投产及销售以来,由于疗效好、使用安全、价格合理、深受患者的青睐,每年均有300万人受益,造福了各族同胞。

  团结固则事业兴,正是各族员工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才汇聚起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正是这种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才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和谐,正是这种稳定和谐才促成了企业发展梦的最终实现!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