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高位推动 发挥优势 服务大局——访上海市徐汇区长鲍炳章
发布日期:2016-03-03

政策法规宣传学习月活动.jpg

记者:鲍区长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徐汇区是少数民族人才荟萃之地,其中不泛各民族的代表人士。人才集中是徐汇民族工作的优势。请您介绍一下徐汇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鲍炳章:徐汇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辖12个街道1个镇,共有48个少数民族成份21321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7432人。徐汇区是上海市委等重要政治机关所在地,外国领馆多,政治影响大;科教文卫资源丰富,拥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科创中心等科研院所120余家,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10余所和国家级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因此,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多,少数民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多、专业技术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多。据统计,有高级职称的少数民族人才有400多位。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是徐汇区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


记者:长期以来,徐汇区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正在成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那么,徐汇区委区政府是如何加强和创新城市民族工作的?今后将怎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鲍炳章:这些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徐汇区工作全局的大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徐汇区实际,区委提出把民族工作纳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纳入到全国文明城区争创之中,纳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以此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不断扩大民族工作的影响力。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参加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推进会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高位推动民族工作,着力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在体制机制上,完善了区级民族工作领导机制、区级单位民族工作联动机制、社区民族工作网络机制、区域少数民族服务机制,使民族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成立了由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和区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包括区府办、民宗办、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卫计委、财政局、商务委、公安分局、合作交流办、体育局、城管大队等部门参与的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商讨和解决阶段性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源头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我区与新疆驻沪办及青海化隆、循化等地驻沪办共建联系机制,定期通报和协商民族工作。民族地区驻沪办的少数民族领导也是区民族联特邀理事,共同来处理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加强财政资金保障,近3年来,共投入30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民族工作部门开展民族工作。

我们要按照中央和上海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国家战略,结合徐汇区实际,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做好对口支援和帮困扶贫工作。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新定位,是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专项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徐汇区确定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徐汇区的民族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高级人才档案库,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撑。通过建立沟通和联系机制,激励他们在科创中心的创建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发动引导本区民族企业,包括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和餐饮企业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科技、民族文化、清真餐饮增强与沿线伊斯兰国家的交流互动。我们要把民族工作向全区范围延伸,由区属部门向区域单位延伸,由徐汇城区向民族地区延伸,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深入细致地做好民族工作,实实在在关心少数民族群众,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近年来,徐汇区在社区民族工作方面开拓创新,已经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请问,在强化社区民族工作以及服务管理来沪少数民族群众方面,徐汇区具体采取了哪些得力举措?成效如何?


鲍炳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也是徐汇区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基层服务管理能级有效提升,把社区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我们重点强化社区民族工作,在全区13个街道、镇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夯实社区民族工作基础,健全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完善社区民族工作机制,使社区民族工作“管理网格化,服务网络化,引导社会化,活动品牌化”。目前全区已创成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3个、优秀社区10个,实现了全区创建的全覆盖。

我们优化社区系统绩效考核方案,增加“自下而上”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对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绩效考核。为了丰富和完善创建评比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以及市民族宗教委对开展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和社区创建活动新的指导意见,徐汇区通过社会化工作思路推进社会、社工、社区“三社联动”,创新评比方式,引入第三方即社会力量参与全程评估,把工作的实效性和群众的满意度放在重要位置。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创建,建立了一套符合徐汇区实际的创建活动评估体系,力争做到创建活动由社会说了算,创建效果由群众说了算。为此,经区委同意,区委统战部将《关于徐汇区开展评估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徐汇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镇)创建活动评估标准》印发给各社区、委办局党(工)委等,以此开展评估全区创建活动。此项创新得到市民族宗教委的高度肯定,在全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域具有示范性、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这为徐汇区社区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徐汇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虽然只有7000多人,平均每个街道(镇)不过500多人,比例不高,但是他们大多来自西部民族地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多、技能低下的多、年轻人多,在创业就业、法律援助、语言服务、精神文化需求及民族传统的特殊需求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导致一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甚至出现一些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需求具有多元化趋势,务工者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与他们相适应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和就业渠道;小商小贩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提供国家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定,提供合法市场和场所,让他们合法经营。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劳动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协调机制,保障其合法权益,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适应徐汇、服务徐汇、融入徐汇”的能力,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友交心的社会生活环境。徐汇区根据教育资源丰富的自身特点,加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教育引导,2015年建立徐汇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00万元教育培训基金和15个培训基地,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徐汇学习、就业、创业,更好地融入徐汇。


记者:徐汇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联合会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区少数民族联合会涵盖区内所有13个街道、镇,又联合区内8所高校形成了区校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模式。请您介绍一下徐汇区少数民族联合会在服务少数民族、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鲍炳章:1988年6月,徐汇区少数民族联合会成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民族联工作,在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长期以来,区民族联充分发挥自己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8月,区民族联被国家民委、市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4年9月,区民族联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徐汇区民族联历届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大多是中共党员、领导干部、高级专业人才、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近5年来,区民族联先后成立少数民族医卫组、少数民族讲师团、少数民族律师服务团等,积极指导13个街道、镇成立民族联分会,到2013年底已经实现全覆盖。上海耶里夏丽实业有限公司是注册在徐汇区的民营清真餐饮企业,有维吾尔、回等17个少数民族357名员工。在区民族联的指导下,他们成立了民族联耶里夏丽分会,这是全市首例。区民族联支持和指导各分会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提高民族联成员的水平,5年来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报告会、培训会、交流会、参观考察等活动100余次,参加人数达1万多人次。区民族联有效推进规范化建设,2013年12月成为上海市民族社团中唯一的4A级社会组织。

区民族联配合区民宗办举办民族宗教法制宣传月(周)大型活动,5年来组织4000多人次少数民族参加法制宣传活动,发送宣传资料万余份,接待咨询近千人。建立了由31位少数民族组成的清真义务监督员队伍,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清真监管工作。世博会期间,区民族联组建了由144名少数民族群众构成的世博志愿者队伍,值勤8363人次,活跃在公交车站、上海南站、地铁站口和各社区。2013年1月,成立由155名少数民族群众组成的徐汇区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分队,在社区中积极开展倾听诉求、助老、助学、助困活动。5年来,区民族联接待少数民族来信来访650多人次,给予帮助2200多人次;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配合政府参与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矛盾纠纷106起,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总之,区民族联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汇区高校多,自2008年起,区民族联与辖区内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师大等8所高校签约结对共建,对345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新生资助42.5万元。2008年3月,区民族联成立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讲师团,现有20人,通过东方大讲坛深入各个社区巡回演讲,将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知识送进社区,共作55场报告,听众8000多人次。区民族联还有一支被誉为现代都市里的“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5年共演出26场,观众达1万多人次。2011年,区民族联常务理事带队组织7名少数民族医生自费到甘肃临夏民族地区义诊。区民族联组织区内9所三甲医院的少数民族医生,通过就医绿色通道为位育中学新疆班学生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诊疗服务。区民族联还结合各类纪念日,依托龙华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