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强化五有同心建设和谐新普陀——访上海市普陀区长程向民
发布日期:2016-03-03

区长与晋元中学西藏班学生交流.jpg

程向民(右)与晋元中学西藏班学生交流


记者:程区长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于地处市郊城乡接合部,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众多,因此普陀区的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繁重。请问,普陀区是如何把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的?


程向民:普陀区现有48个民族成份的户籍少数民族13000多人,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7600多人,人数较多的民族为回族、满族、土家族等;区内有沪西清真寺、回民小学、回民幼儿园、碧真清真大饭店、傣家村大酒店等。

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普陀区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做到民族工作管理网格化、服务网络化、引导社会化、活动品牌化。

我们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形成了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机制。全区各相关单位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相关单位健全了城市民族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向少数民族代表人士通报工作制度、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处理突发事件制度等十余项制度,使城市民族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并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各相关单位的年终考核范畴。针对来沪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完善服务和引导机制、联系合作机制、处理突发问题的应急机制等。

我们强化服务,落实措施,促进了城市民族工作的新发展。全区各街道(镇)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设立了接待窗口,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在来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联络点,全方位为社区和来沪少数民族同胞服务。每四年全区组织一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街道镇分别成立了少数民族合唱队、模特队、舞蹈队、民乐队等文艺小分队,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动员少数民族居民积极参加民族团结文明楼组、民族团结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

我们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开创了城市民族工作的新局面。注重在做好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普陀特点”的城市民族工作上下功夫,精心打造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品牌,促进了城市民族工作向纵深发展。如区民宗办针对全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加强与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地的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加强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措施,收到较好效果。基层各单位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社区与清真寺签订寺居共建美好家园协议,帮助少数民族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问题,帮助民族地区修建希望小学,构建社区民族团结楼,创建来沪少数民族之家等。着力在机制上实现“五有”,即有一个坚强的组织领导体系,有一支甘于奉献的骨干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一笔解决问题的工作经费,有一项民族工作特色品牌。


记者:回族人口占普陀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那么,普陀区在服务穆斯林群众、做好清真餐饮业监督监管方面采取了哪些得力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程向民:普陀区清真食品供应工作紧紧围绕“政府放心、需求满足、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深入贯彻《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拓展供应渠道,树立清真形象,扎实开展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确保了全区清真食品市场安全稳定。目前,普陀区持有上海市民宗委颁发的《清真标志牌》的清真“三食”网点共23个。每年,召开全区清真供应工作会议,按照相关规定,对清真副食品专柜发放租金补贴,对装修的清真餐饮企业(基本网点)发放装修补贴,保障清真基本网点的正常经营。为稳步推进清真食品供应工作,普陀区着力从“三严”上下功夫:

源头上严防。理念要清、货源要清,严格按照“四专”(专用运输车辆、专用计量器具、专用储蓄容器、专用加工场地)要求进行储藏、运输和供应,确保从源头上把好清真关口。

过程上严管。健全组织,加强清真供应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建立普陀区清真食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统筹协调解决清真食品生产、供应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和难点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采取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街镇相互、对口或联合等监督检查方式,加大对清真供应工作的龙头单位、重要部位的卫生状况、清真关口进行重点检查的力度,确保清真食品供应工作真正让少数民族群众满意,让社会认可。建立普陀区清真“三食”网点诚信信息电子档案,达到基本网点长期规范经营、依法守规管理的目的。

规范上严抓。针对日常工作中个别清真供应单位或个体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上不严格、不认真的实际情况,着力在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


记者:普陀区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区民族联合会分会涵盖区内所有9个街镇,真正做到了民族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普陀区民族联合会在服务少数民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程向民:作为普陀区少数民族的群众组织,长期以来,区少数民族联合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增强团队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坚持“落实政策、促进发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服务中心”的方针,牢牢把握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重点,为科学协调各民族关系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参谋和助手作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在市政建设过程中,近年来区民族联先后多次主动参与涉及少数民族家庭的动迁工作,帮助200多户少数民族家庭实现平安、快乐动迁,个别涉迁家庭经过民族联的疏导工作,改变了不理解、不配合的态度而顺利签约,为市政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明确职责,细致工作,出色完成了对穆斯林外宾的接待保障任务,满足了国外穆斯林宾客的宗教和饮食需求。积极建言献策,积极组织民族联骨干进行广泛调研。

关注民生,热忱服务,促进共同繁荣。区民族联先后在全区成立9个少数民族分会,组建了200多名少数民族联络员和900多名民族工作志愿者队伍;开通9条服务热线24小时为少数民族提供咨询;设立11个对外服务窗口定期对少数民族群众开放;通过各种平台和载体,广泛宣传民族政策,为民排忧解难。真如镇一名双目失明的少数民族下岗女工,常年患髋关节坏死,因无钱医治和病痛折磨,多次产生轻生念头。为帮助她走出困境,民族联多次上门看望和慰问,并争取一名企业家连续三年予以资助,终于帮助这名女工重拾生活信心。民族联主动请求区总工会等10多个部门联合举办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2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当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近年来,民族联还整合社会资源,对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实施帮扶,共发放帮困金29万元,帮助14名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圆了大学梦,免费为全区2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协调解决92名来沪少数民族子女入学、入园的困难。

落实政策,依法维权,维护民族团结和谐进步大局。区民族联制订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协助民宗办建立了西部民族地区驻沪办负责人联系会议制度,成立了来沪少数民族工作调解员和信息员“两支队伍”,总结和推广“三个知道、两个及时、一个跟上”的“321”工作法,即“知道少数民族在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想做什么,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研究对策,跟上去做好服务工作”。近年来,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的房屋租赁和违规乱设摊引发的矛盾纠纷尤为突出。对此,区民族联以大局为重,主动跨前一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当事人寻求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避免矛盾激化,推动了矛盾和纠纷的顺利化解。近5年共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和纠纷80余起。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点多、面广、涉及领域多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全区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少数民族工作志愿者队伍与社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总队、“大篷车”志愿服务队、“百灵鸟”志愿服务队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文明社区建设、垃圾分类、扶贫帮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区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JPG


记者:长期以来,普陀区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正在成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想必您对此感触十分深切,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经历和体会。


程向民:一直以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带领全区各级组织和各族群众,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加快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精神相依才能促进文化认同。无论是建设还是发展,都需要有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心同德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精神相依、心灵相通,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缔结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精神纽带,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正是有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这个根本保证,全区各项事业始终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只有情感相连才能促进关系和谐。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区委区政府充分考虑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有足够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各级人大、政协平台参政议政,既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又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同时,通过开展各级领导干部与少数代表人士结对交朋友、定期与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座谈联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了民族情感,融洽了民族关系,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重要力量。

只有手足相亲才能做到守望相助。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民族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周密安排,统筹推进。全区专门用于民族工作的经费达数百万元。区政府整合资源,设立普陀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基金,积极帮助区域内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困难,确保每个少数民族群众都能渡过难关,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红利。区委区政府还积极开展对口支援,近几年来,帮助民族地区培训各类人才3000多人次,共投入1亿多元帮助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记者: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主城区,面对新常态和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大背景,普陀区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程向民:普陀区是少数民族的散居地区和外来人口的导入区,也是上海民族工作的重点区。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集中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少数民族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我们要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题,扎实做好新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要切实把加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下大力气建设一支政治敏感性强、大局意识浓、政策水平高、工作作风实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培养一批各族群众期盼、拥护、欢迎的民族工作贴心人。要以民族节日、民族体育、民族饮食、民族歌舞等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特色浓厚的活动,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心培育一批民族团结楼组,共同建设美好的新家园。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促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严格执行《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被歧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要把解决少数民族就业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抓手,优先培训、优先推荐、优先录用、优先安排。

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民族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民族工作实绩与各级领导政绩挂钩。要努力形成人人、事事、处处关心和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民族工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发挥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成效。要切实做好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不负我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不断推动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绩。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