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石榴花开
新时代新迪庆的最美同心圆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20-11-22

“在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有力彰显迪庆民族团结进步的影响力。”“坚持各民族平等,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主题主线,努力争当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范。”……


今年8月,中共云南省迪庆州委召开八届十次全会,对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期待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迪庆4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如今的迪庆,已然绘就民族团结的最美同心圆!


06.jpg

2017年迪庆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各族群众手拉手同唱一首歌,欢庆幸福新生活


弘扬团结精神 筑牢思想基础


在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市的北端入城口,一座名为“兴盛番族”的雕像分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


1936年4月下旬,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到达迪庆。在当地驻扎的近半个月时间里,红军向松赞林寺的僧侣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贺龙同志还亲笔题写“兴盛番族”的锦幛相赠,留下了一段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佳话。


1950年5月,五星红旗在迪庆高原迎风飘扬,党的民族政策在此生根发芽。70年间,迪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波澜壮阔,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各族人民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涌现了松谋活佛、七林旺丹、龚曲此里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楷模,成为全州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


红军长征经过迪庆,松赞林寺的松谋活佛坚定不移地跟中国共产党走。“迪庆”这个州名就是他亲自取的,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充分表达了各族群众希望家乡安定祥和、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美好心愿。“各民族紧密团结,才是国家最大的利益。舍此,就谈不上建设和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定少不了汉族的帮助。”1957年,在自治州成立第三次筹备会议上,松谋活佛由衷地说。


“内脏器官没有一个是健康的,6种重症任何一种都可能要了他的命,这样的病人罕见。”斯那拉姆至今记得医生对丈夫龚曲此里病况的描述。龚曲此里是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生于1954年,1970年入伍。他从军39年的生涯里有24年在迪庆,先后参与了西南边境地区军事和驻地抢险救灾等127次重大行动,战功卓著。有人曾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龚曲此里在迪庆24年,先后为偏远山区新修公路30多公里,资助各族群众200多人,帮助建起特色养殖场21个,带队抢险救灾100多次……


2007年,龚曲此里在迪庆军分区10年任期届满。经他多次请求,云南省军区党委最终同意他继续留在迪庆。一年多后的2009年2月,龚曲此里因心脏病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香格里拉。


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年,龚曲此里仍然为迪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2008年初,迪庆州遭遇特大雪灾。龚曲此里带着300多名官兵进山,亲自刨雪凿冰开路,持续工作了10个小时,中途3次晕倒。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大力宣传龚曲此里同志的先进事迹。


如今,更多迪庆人接过了这些楷模的接力棒,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民族大团结在迪庆蔚然成风!


81.jpg

迪庆州各族儿女奋发努力奔小康。图为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群众正在查看藜麦长势情况


决战脱贫攻坚 夯实物质基础


今年6月24日,云南省脱贫攻坚迪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其主题是迪庆州脱贫摘帽,率先在云南“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实现整体脱贫。


时间回溯到2015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8.3%的迪庆州,当年的贫困人口为74139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3%,贫困发生率高达24.95%。“深度贫困”,仍然是迪庆的代名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截至去年末,迪庆州贫困人口减少至157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3%,全州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就在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次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从深度贫困到整州脱贫,迪庆历经沧桑巨变,实现了百年跨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迪庆驶入发展快车道——


公路从只有100多公里的柏油路,发展到县通二级路、乡镇通油路、村通硬化路;预计到今年底,从丽江市到香格里拉市的高速公路将实现通车,结束迪庆州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从丽江到迪庆的动车计划在2021年实现正式运营,成为全国涉藏重点州市中率先通动车的地区;迪庆香格里拉机场1999年通航,已经成为助力迪庆实现跨越式发展、辐射周边地市的空中经济走廊。如今的迪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展示新时代新迪庆的魅力。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加快步伐。这些年来,迪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格外坚定。


全州近90%的村民小组通了硬化路;农村危房改造实现“清零”;在全省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3.5万人;建制村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州4G网络全覆盖,5G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955元……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2004年,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市开始对口帮扶迪庆州。16年来,上海市及所属嘉定区、宝山区、闵行区等累计向迪庆州投入帮扶资金8.6亿元,并先后选派7批27名干部、26批204名支医支教工作队和89名青年志愿者深入迪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接收迪庆州4166名干部、教师、医技人员到上海培训和挂职锻炼。


为实现迪庆州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内省外齐发力。云南省委统战部、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5个省级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助力迪庆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3.565亿元,支持迪庆各项事业建设;南方电网公司在迪庆大力开展电商扶贫,中国旅游集团推动香格里拉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现在我们农村,看病可报销,出门有车坐,孩子读书有补助,干净安全的自来水通到家门口,每年政府还发放各类补贴。只要不偷懒,不‘等靠要’,我们的日子不比城里差!”德钦县奔子栏镇70多岁的藏族老人扎巴感慨地说。


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变面前,迪庆各族群众自发地唱起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动人赞歌。


07.jpg

一直以来,迪庆州各民族亲如一家、和谐生活。图为香格里拉市建塘镇一户居民家 石显尧/摄


创新社会治理 巩固群众基础


华灯初上,迪庆高原之夜开始热闹起来。遍布全州城乡的各个文化广场,此时已经成了民族广场舞的海洋——藏族的锅庄、弦子,傈僳族的阿尺目刮,纳西族的阿卡巴拉……一段段欢快的民族歌舞也吸引了游客纷纷加入,四方来宾和迪庆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从2006年开始,迪庆开始推广融合了各民族歌舞特色的广场舞,至今已编排10套。颇具特色的民族广场舞也从最初的香格里拉市,跳到了全州各个乡镇。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的村民汪秀兰是个广场舞迷,跳舞是她每天的“必修课”。“有了民族广场舞后,社区的舞迷们就更多了。打牌的少了,吵架的也少了,大家身体更好了,我们的社区更和谐了!”汪秀兰高兴地说。


在独克宗古城里生活的龚曲定主也爱跳舞。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傍晚身着传统藏装,精气神十足地在广场上与游客翩翩起舞。在他看来,与南来北往的游客一起唱歌跳舞,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既需要营造积极正向的浓厚氛围,更需要法治的助力。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迪庆州近年来的重要发力点。


1989年迪庆州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至今已3次修订,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0年,自治州施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开了全国先河。


除了民族众多,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在迪庆州都有分布。如何做好宗教管理工作,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助力全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迪庆对此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索。


2009年,迪庆颁布实施《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将原来的寺院管理从政策管理转变为法治化管理。此后,又相继出台《迪庆藏族自治州宗教活动管理办法》《迪庆州基督教教堂管理办法》等,不断推动全州宗教事务管理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的松赞林寺,被誉为“小布达拉宫”,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2000年,为进一步做好松赞林寺的服务与管理,迪庆州公安局专门设立了尼旺宗派出所。20年来,派出所民警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服务僧侣,探索出了“九个一”的亲情服务模式,寺院管理成效显著。


2007年以来,迪庆在全州设立11个宗教寺庙管理局,并在寺院广泛开展“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思想教育及和谐寺院创建工作,寺院僧尼的“五个认同”理念不断增强。


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举措,收到显著成效。如今,迪庆持续保持了“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国涉藏重点州市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面旗帜。


拓展创建平台 打牢工作基础


每年9月是迪庆州的民族团结进步月,当月的12日和13日分别是州里的民族团结节和建州纪念日。到今年,迪庆民族团结节就“满10岁”了,首届民族团结节上56个民族代表共同种下的民族团结林早已绿树成荫。


近年来,迪庆州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不断拓展创建平台,创新创建载体和方式,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07年到2019年,迪庆连续12年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寺)”活动,主要任务是帮助基层组织明确发展思路、排查矛盾纠纷,为基层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2010年3月至4月,全州抽调1397名干部深入各地村寨和寺院,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到寺促民族团结活动”,搭起了党委政府与各族群众的连心桥。2013年,迪庆州启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实施“31211”工程,即建设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每个乡镇安排资金1000万元;建设10个民族特色村寨,每个村寨给予资金补助200万元;建设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给每村资金补助100万元至300万元;建设10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每户给予补贴1万元;建设1个和谐寺院,给予100万元补贴。从2016年开始,迪庆州先后实施两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共争取各级项目补助资金1.6亿多元。到2021年,迪庆总计将投入资金3亿多元,实施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4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建设,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覆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达到11个。


2016年7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开幕。合唱节上,特色浓郁的迪庆学生合唱团刮起了一阵“最炫民族风”。这个由藏、傈僳、纳西、白、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合唱团惊艳亮相,获得合唱节一等奖。


合唱团成员来自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学。自1981年建校以来,学校作为自治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摇篮”之一,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进课堂”工作,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学校教育与家庭以及社会教育“三个结合”,收获了累累硕果:校园里民族歌舞活动精彩纷呈,日常文体活动和竞赛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常设的书法兴趣班等吸引了各族学生踊跃报名,民族团结氛围十分浓厚。


“进校园”是迪庆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工作的一部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乡镇、进寺院、进医院、进寺观教堂、进旅游景区的创建“九进”,搭建起了迪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平台,有效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经过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已经在迪庆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多年前,汉族军人黄照清在迪庆退伍转业,“倒插门”到了当地塔城镇英都湾村。而今,年过七旬的老人生活在藏、汉、傈僳、纳西4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里,和和美美、吉祥安康,他还“学有所成”,变身为远近闻名的藏族热巴鼓“制作大师”。“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如今老了,还要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社会和谐稳定的拥护者、参与者!”黄老深有感触地说。


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新时代新迪庆再踏新征程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迪庆州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也意味着新时代新迪庆踏上了新的征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迪庆州委进一步深化对州情认识,提出了新时代新迪庆的一系列贯彻落实举措: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促进迪庆稳定发展的生命线,做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努力争当云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范;坚持政治引领,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本质特征,努力争当践行“两个维护”的模范;坚持依法治州,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首要前提,努力争当涉藏重点州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模范;坚持跨越发展,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第一要务,努力争当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模范;坚持生态优先,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基础工程,努力争当云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模范;坚持温暖聚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深沉力量,努力争当文化繁荣发展的模范;坚持人民至上,把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新迪庆的奋斗方向,努力争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模范。在推进“七个模范”建设进程中,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中共迪庆州委八届十次全会部署,迪庆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经济发展短板,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聚焦“六稳”“六保”,着力稳住经济发展态势;聚焦市场导向,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潜力;聚焦国家、省重大战略,着力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今年上半年,迪庆州已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各项经济指标逆势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确保了全州3县(市)如期实现脱贫出列,长期困扰迪庆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了千年跨越;全州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处于云南全省前列。


文:普自林

责编:金向德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