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在服务中实现融入在融入中实现发展——访上海市嘉定区长杲云
发布日期:2016-03-03

嘉定区区长杲云照片.JPG

杲云


记者:杲区长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嘉定区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典范。想必您对此感触十分深切,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经历和体会。


杲云: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实有人口160万,来沪人口93万。在嘉定的历史上出了三个状元,拥有“吴中第一”的嘉定孔庙和上海四大古典园林的古漪园和秋霞圃。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吴学谦、钱其琛以及爱国实业家胡厥文、吴蕴初都诞生在嘉定。嘉定是科技城,集聚了中科院十多所国家级科研院所及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云集50多名院士和2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嘉定是国家汽车城,上海大众、沃尔沃中国总部、F1赛车场都集聚于此。嘉定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城市,集聚着近11万家内外资企业,可谓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嘉定也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近800年发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移民,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习俗来到嘉定。据史志记载,公元1280年苦思丁任嘉定州最高行政长官(达鲁花赤),仅在元朝期间任职嘉定州(县)的少数民族官员就有38人。在文化交流方面,公元1360年嘉定同知帖木儿不花增修土地祠及修大成乐器,元代维吾尔族文学家小云石海崖(又名贯石云)曾随友人同游嘉定。大量史料证明,700多年前少数民族就生活在嘉定。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嘉定有51个少数民族成份,29473人,其中户籍人口3795人、流动人口25678人。

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少数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与汉族共同创造了嘉定独特的历史文化,共同促进了嘉定的日益发展。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嘉定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长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长期以来,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视为嘉定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提出要把此项活动融入到嘉定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提升民族工作在区域工作的影响力。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启动仪式、表彰大会和文艺演出活动,极大地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性常态化工作来抓,坚持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区民族宗教办与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轮训班,重点对民族工作干部、镇街道统战干部、居委村统战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少数民族志愿者全面轮训。每年结合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月宣传活动,专题下发文件,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等媒体宣传作用,分片举办民族政策专题巡回报告会、民族知识擂台赛、政策法规咨询会等,形成人人知晓民族政策良好氛围。开展手牵手常态化服务活动,建立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动态数据库,开展针对性施助,构建牵手帮扶网络,在第一时间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


记者:嘉定区是如何通过抓社区民族工作,进而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的?


杲云:嘉定区民族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和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嘉定区目前有2.9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少数民族实有人口的87.12%。流动人口多为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在安亭、马陆、工业区、江桥镇等区域,人数最多的土家族有7498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5264人。全区供应清真食品的网点5个,外来穆斯林开设的拉面店164个,从业人员超过900余人;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102人,主要从事烤羊肉串、卖新疆水果(干果)等;来自以四川阿坝州黑水县为主的藏族流动人口82人,主要从事药材和工艺品等买卖。

我区各镇街道以社区为重点,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窗口,聘请法律工作志愿者无偿为他们提供维权援助。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条服务热线、一个服务窗口、一本服务指南、一支志愿者队伍、一个服务平台、一项特色工作”,扎实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在全区12个镇街道实现少数民族联分会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户籍和外来少数民族中的积极分子,有针对性地扩大民族工作队伍,并邀请新疆喀什、青海化隆驻沪办的领导作为区民族联特邀理事,延伸了民族工作触角。

针对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引起的矛盾纠纷,在区级层面建立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重大纠纷沟通协调处置机制,加强统战、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卫生、民宗办、民族联等24个部门间协作,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合力妥善处置。针对南翔地区藏民聚居、矛盾纠纷较多的情况,区镇加强与人员输出地四川黑水县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建立了长效的双向共管机制。重大活动期间,当地派干部来本区挂职,共同参与管理。在镇街道层面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各基层单位先后成立了微活动、客堂汇、异乡风采、同心园、情牵远乡情等平台,进一步融洽民族关系,增进民族感情。

本区江桥镇有外来少数民族2859人,是外来人口较多的镇。江桥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制,提出“两新”(即称外来少数民族为“新村民、”“新居民”),“两融入”(即“在服务中实现融入、在融入中实现发展”)工作理念,开展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同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同年11月被市民族宗教委确定为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我们在全区推广这个先进典型,形成以推动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为载体,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嘉定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嘉定。


记者:自1984年嘉定区上海行政管理学校承担起援藏教育任务,至今30多年来为西藏培养出大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据我们了解,类似的典型还有很多。那么,在对口援藏、援疆工作方面,嘉定区还有哪些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杲云:地处嘉定的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自1984年至2002年开办西藏中专班,为西藏培养了财务会计、文秘档案、国有资产管理、群众文化管理、行政管理、舞蹈等专业近1000名优秀中专毕业生。从2002年起该校开办西藏初中班,2012年5月增挂“上海市珠峰中学”的牌子,成为一所设在上海的西藏中学。它与上海行政管理学校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相对独立。2013年增开西藏班高中部。现在上海行政管理学校和珠峰中学有6个初中班、4个高中班、392名学生,成为了上海智力援藏的窗口,是全国办学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援藏学校之一,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先进单位、上海援藏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嘉定区委区政府对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西藏班高度重视,要求所在地的江桥镇大力支持学校工作。2004年起,为了让藏族班的孩子远离家乡千里也能过上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江桥镇每年都举办“同饮江桥水,藏汉一家亲”迎春联欢会,唱歌、跳舞、做游戏、包饺子……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700多名西藏班学生参加了该活动,藏汉情谊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升温。2008年,江桥镇组织统战、团委、教委、文体中心等有关部门与上海行政管理学校共同策划了“我在江桥有个家”藏汉同龄人结对家庭、共同畅游上海名胜的活动。2013年,江桥与学校商定以西藏高中班为依托,在学校周边10个村(居)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西藏班高中学生实习基地,以方便西藏班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2014年,江桥镇与学校举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共建签约仪式,在开展创建工作上形成合力。

嘉定历来教育发达,有“教化嘉定”之称,现有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行政管理学校、上海育才中学、嘉定一中等一批优质学校。其中嘉定一中和育才中学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任务,上海行政管理学校承办内地西藏班办班任务。少数民族和新疆、西藏来的学生人数超过1200人。为此,区民宗办和区教育局今年联合开展“嘉定区少数民族班以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引导问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在实施“全面建成小康”、“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抓好民族教育,培养一批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坚定的、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自觉的、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诚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人才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江桥镇和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联手办学的经验推广至各街镇,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

嘉定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市委的要求,大力做好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自1993年起,先后对口支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重庆万州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四川都江堰市中兴镇、青海果洛州久治县等,并在招商、人才培养、办学、医疗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年起,与受援单位合作完成帮扶项目(含捐款、捐物)283项,援助金额逾1.5亿元。在援藏方面,嘉定区从1995年起,对口支援拉孜县,选送援藏干部6批12名,并动员区内各方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援藏干部。援藏干部不怕吃苦,尽心尽职,办成了一批惠及拉孜人民的援助项目。嘉定区在足额缴纳市统筹的对口支援资金外,积极主动地实施自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嘉定区与拉孜县合作完成了20个自选的帮扶项目,援助资金1678万元。在援疆方面,嘉定区于2002年起对口支援温宿县,选送援疆干部3批6名。在足额缴纳援疆统筹资金外,根据温宿县的需求,嘉定区完成自选项目14个,援助资金354万元。嘉定区内的上海行通房地产公司和上海博泰房地产公司捐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希望工程250万元。


记者:面对上海加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嘉定区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杲云:2014年5月,中央提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国家做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决策。前不久,市委将嘉定确定为市郊唯一的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嘉定区按照这一战略部署,深入调研,统筹谋划,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明确把打造自主创新产业化引领区作为主攻方向,把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作为重要特质,把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科技城作为特色品牌,全力加快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始终保持领先。

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嘉定区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急需解决的民族问题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争取全区民族工作跃上新台阶。

我们要主动研判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聚焦少数民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探索与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团结和谐。全面贯彻市委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工作部署,建立民族工作属地化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民族工作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的地位,实现重心下移,管理前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区、镇、社区三级架构的管理网络,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之中。大力推广江桥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经验,进一步从加强服务、规范管理入手,形成“统一新村(居)民服务管理理念、统一新村(居)民管理机制、统一新村(居)民服务管理项目、统一新村(居)民中党团员组织管理等”五统一服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嘉定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民族工作协调预警机制,加强条块结合,合力妥善处理各种涉及民族问题的突发事件。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