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弘扬丝路精神 再创团结和谐辉煌——访福建省泉州市长康涛
发布日期:2016-03-04

记者:康市长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之一,见证了对外开放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悠久历史。如今,泉州是福建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的设区市。那么,泉州是如何弘扬传统,在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方面进行探索的?


康涛:泉州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多元文化交汇交融之地。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乃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齐名于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与之相伴,各个民族在泉州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文化在泉州和谐共生。当年,大批阿拉伯商人迁居泉州,由“洋番客”变为“土番客”,曾经达到10万人,当今泉州的阿拉伯后裔仍有5万人左右。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考察团来泉,认定泉州是无可争议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2013年9月,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如今,泉州是福建省民族工作重点地市,有53个少数民族成份,1个民族乡(百崎回族乡)、48个民族村(社区),少数民族人口22.9万,居全省第一。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3.4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58.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大力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突出制度建设。在组织领导上,成立泉州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处理有关工作。在联系机制上,搭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和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定期走访联系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制度,并积极组织外来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联欢会等。在对接合作上,积极探索与民族地区建立紧密衔接渠道。比如,361°公司与新疆阿合奇县建立了长期劳务合作机制。

突出试点引领。我市丰泽区列入第四批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鲤城区、晋江市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对此,我们成立了由区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少数民族事务服务中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育关怀服务中心等机构,实现了领导、人员、资金、责任“四到位”,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典型作用。

突出优化服务。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关心的居住、就业、教育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在居住证制度、计生服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加分、法律援助、节日慰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同城化”待遇问题。其中,丰泽区在社区中探索推出了“一家四园五基地”的服务模式,“一家”即新市民之家,“四园”即温馨家园、开放学园、创业佳园、生活乐园,“五基地”即儿童早教发展基地、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女性生殖保健基地、爱心帮扶救助基地、老年人关爱基地。通过这些举措,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2015年4月13日,11对在晋江361公司务工的新疆籍新人举行集体婚礼.JPG

2015年4月13日,在晋江361°公司务工的11对新疆籍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记者:长期以来,泉州市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气氛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想必您对此有深切感触,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体会。


康涛:泉州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做好民族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我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与“团结”这两大主题。

第一,握紧发展这把总钥匙。我们始终把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为关键环节,倾情倾力,多元扶持,突出强化“四大帮扶”:组织帮扶,优先把民族乡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海西春雨行动等总体规划,先后争取各方面的帮扶资金3100多万元。挂钩帮扶,组织市民族工作协调委成员单位挂钩帮扶民族村(社区),第一轮13个挂钩民族村(社区)筹集资金210多万元,第二轮帮扶活动扩大到21个民族村(社区)。宗教帮扶,在全省首创引导宗教界挂钩扶持民族村,筹集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三胞”帮扶。积极引导海外华侨和台、港、澳同胞支持民族乡村建设,筹集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在帮扶活动的带动下,全市48个民族村(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五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卫生所(室)空白村基本消除,传统文化有效保护传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加快形成。2014年,全市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6元,居全省首位。

第二,守好团结这条生命线。我们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作为重中之重,精心呵护、仔细守护、依法维护,突出抓好三项活动:宣传活动。连续7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连续6年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广大听众互动交流民族工作,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等主流媒体经常报道民族团结的人与事,营造了声势,浓厚了氛围。同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等“六进”宣传活动。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民族文化活动。比如,泉港、洛江、鲤城、丰泽等地民族村轮流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节、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活动等;开办新疆班、西藏班的泉州师院、华侨职校等,以及外来少数民族员工较多的鸿星尔克等企业,经常举办文艺会演,让大家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创建活动中,突出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试点单位和民族团结户,石狮市郭坑回族村获评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3个民族村、3个社区列入省级试点单位,12个乡镇(街道)确定为市级试点。


2013年9月23日,在鲤城区新峰社会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系列活动.JPG

2013年9月23日,泉州市鲤城区新峰社区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系列活动


记者:作为福建乃至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面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面对日益增多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泉州市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康涛: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经济总量连续16年居福建省首位。目前,泉州正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建设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一带一路”战略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契机。下一步,泉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实现更高层次、更加长远的发展。

拓展平台。以试点社区为依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同时,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人口规模、知识结构、从业状况等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服务管理措施。

扩大试点。不断探索和总结3个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塑造更多的民族团结和谐的典型加以推广。

创新活动。既用好传统媒体又重视新兴媒体,用群众听得进去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进一步拓展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工作,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强化合力。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好机制,搭好平台,及时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的优势,有效落实来泉务工少数民族群众“同城同待遇”,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泉州落得了脚、扎得下根、安得下心,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