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携手共建宜居幸福家园——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
发布日期:2016-03-04

李沧区百通馨苑社区庆五一暨少数民族联合会成立八周年文艺演出.jpg

青岛市李沧区百通馨苑社区庆“五一”暨少数民族联合会成立八周年文艺演出


记者:李书记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青岛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的?


李群:青岛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全国56个民族中,我市就有52个,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仅7.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88%;登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7.78万人。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统一认识,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扎实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实践中,我市注重强化“四个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强化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纳入全市整体工作予以考虑、安排,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强化共融意识。把握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向和方法,营造尊重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强化法治意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民族工作,严格执行民族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保障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城市民族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纳入全局——完善党委政府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教育等29个部门参加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市也成立社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街道、社区的民族工作;在街道、社区配备兼职民族工作联络员,并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这些架构,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民族工作部门牵头、各部门联动、少数民族同胞参与”的工作机制。

夯实基础——构建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我们把社区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把社区民族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意见》,在少数民族群众集中的29个社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室,明确民族工作联络员,对社区民族事务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起城市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运用互联网+理念,搭建了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制作青岛民族e家亲APP,努力解决联系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民族事务治理科学化水平。

架起桥梁——发挥民族社团桥梁纽带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民族社团作用,我市每年拨出财政经费用于购买社会服务,并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等社团,实施联系交友“10×10”工程,即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人联系10名理事,每名理事联系10名少数民族会员,每名少数民族会员联系10名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搭建了常住少数民族之间、常住少数民族与外来少数民族之间沟通的新纽带。


记者:据我们了解,近年来青岛更加注重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民生,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开展民族慈善公益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效。那么,在这方面青岛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群: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必须实实在在地惠民生、解民忧、聚民心,这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紧扣民生主题,依靠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切实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具体工作中,突出做到“三个重在”:

重在发展。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市民族情况的发展路子。各级财政资金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特色产业、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落实好国家关于民族贸易和民品企业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荐民品企业实施“千家培育百家壮大”工程,“十二五”期间有6家企业获批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同时,积极引导民品企业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对周边乡镇的“辐射拉动”、对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拉动”、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转移拉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十二五”期间,我市民品企业上缴利税3.2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24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就业500余人;企业主动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公益慈善事业投入资金近4200万元。

重在服务。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成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各族群众搞好服务,解决好他们关切的利益问题。近年来,我们开辟了办理民族事务的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了全时服务热线和值班电话,及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社区民族工作基础档案,有针对性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户口、就业、就学、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服务。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个性需求,定期对清真食品生产企业、饭店、零售业户进行检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管理;在部分已有养老机构中开设清真食堂、增设清真灶,探索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养老问题;每年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发放牛羊肉补贴。

重在交心。我们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努力把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凝聚人心、温暖人心上,既把物质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更把精神方面的问题解决好。在工作中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清真寺,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开展广场宣传、座谈交流、成就展览、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凝聚各民族群众的思想共识。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和内地民族班,开展“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凝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记者:目前,青岛已经成为朝鲜族群众的新聚居地。受益于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青岛居住的朝鲜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请问,青岛市在做好朝鲜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方面有哪些经验之谈?


李群:随着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来青岛生活、就业,其中以朝鲜族人口居多。目前,朝鲜族已成为我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达到4万多,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52.15%。为满足朝鲜族群众的需求,我们不断优化环境,推动朝鲜族与各民族群众共学、共居、共乐、共事,在青岛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顺心。

共学。促进包括朝鲜族在内的各民族青少年从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使民族团结在下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我们抓好普惠教育的同时,将朝鲜族特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在朝鲜族比较集中的城阳区开办了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走读兼寄宿全日制民办学校,使用青岛市统一教材,小班授课,另加设朝鲜语、英语外教会话、钢琴课、自然科学等课程,实现了朝鲜语、汉语、英语“三语教学”。

共居。目前,朝鲜族常住人口主要分散在全市35个社区居住,他们为青岛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城市也要很好地接纳他们,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好。我们积极为朝鲜族群众的创业就业提供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并为朝鲜族企业发展消除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在朝鲜族餐馆设立联系点,在朝鲜族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社区开设少数民族语言兴趣班。崂山区中韩街道在朝鲜族居民较多的社区开辟活动室,邀请其他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参加活动。

共乐。良好的互动交流是增进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团结的“金钥匙”。我们针对朝鲜族特点,通过为朝鲜族群众搭建娱乐沟通平台,使朝鲜族与各民族群众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我市每两年举办以朝鲜族民族文化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体育竞技、舞会、传统食品展示等形式,弘扬朝鲜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吸纳朝鲜族群众参与民族社团建设,发挥朝鲜族社团会员的作用,架起朝鲜族群众与党委政府沟通联系的桥梁。

共事。实现民族团结,融洽共事是关键。我们积极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共事的良好环境,使各族人民在共事中形成心连心的命运共同体。现在,青岛的韩资企业、涉韩贸易企业中,许多朝鲜族群众利用语言、习俗等优势,从事翻译、管理、销售等工作,与各族群众一起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同时,我们还加强对以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代表人士的培养、任用,使他们在民族团结、合作共事上当表率,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有作为。目前,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1821人。为更好地发挥朝鲜族在对韩交往中的作用,青岛市区两级对外经济部门都配备了朝鲜族干部,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中分别有1名和3名朝鲜族人士。


记者:长期以来,青岛市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涌现出了许多“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好典型。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体会。


李群: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重在平时要靠基层干群,重在交心要以心换心。我们在抓好市级层面建机制、出政策、优环境的同时,组织动员社区、企业、学校等各层面都行动起来,一起做共创共建、融洽感情的工作,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关怀、包容,体会到亲情、真情。这些年来,全市涌现出了许多这样的先进典型。

比如,热心服务少数民族居民的社区好书记——香港中路街道高邮湖路社区的张爱华。她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区维吾尔族青年马生军长时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就主动帮助他找场所、跑手续,开了一家拉面馆;之后张爱华经常去他店里走一走,询问生意情况和生活状况,还帮他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侗族居民孟丽芬的公公得了重病,张爱华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助联系医院为老人做了手术。老人住院期间,张爱华不仅送去慰问金,还经常去医院送饭、照顾老人。她的行动感动了孟丽芬全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孟丽芬在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主动为灾区捐款2000元。在张爱华的鼓励下,孟丽芬还积极参与社区邻里间的矛盾调解,成为社区建设的热心人。

比如,关爱少数民族企业员工的好老板——青岛九联集团董事长王振江。九联集团有员工12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400多人。王振江十分尊重少数民族员工的风俗习惯,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回族员工居住区,配有礼拜堂、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以及单独的清真餐厅,少数民族员工吃饭、住宿、用电、供热全免费。

比如,把少数民族学生时刻放在心上的好校长——崂山区第二中学校长马志平。崂山二中自2000年起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目前有12个班、近500名新疆学生,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在新疆班学生心中,马校长是一年四季天天起早贪黑,连春节都跟学生在一起过的“好爸爸”。14年来,已有2000多个新疆孩子走进崂山二中。马校长和老师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新疆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奔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情同父母一般的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