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爱在烟台——访山东省烟台市长张永霞
发布日期:2016-03-04

烟台市长张永霞.jpg

张永霞


记者:张市长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请您介绍一下烟台市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张永霞:烟台市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曾先后荣获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六届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烟台也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是山东省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城市。全市有49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6万余人,超过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佤族、土家族、苗族等7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6200多人。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来自东北、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以经商、求职、投亲、学习、婚姻等各种形式流入,80%集中在城区。近年来,烟台市少数民族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达20%以上。


记者:面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烟台市成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为保护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正当合法权益与诉求提供了有利平台和强有力支持。那么,在服务、管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方面,烟台市还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张永霞: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烟台市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谋划部署,出台了《烟台市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暨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新的方案》,被山东省民委确定为首批三个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10月,山东省城市民族工作现场会在烟台召开,国家民委、山东省民委官方网站多次刊登我市经验做法。归纳起来,我们主要是创建完善了三个体系、三个平台、三个机制。

创建三个体系:建立健全包括就业机构公共服务、企业层级服务、社会层级服务在内的服务体系,实现从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常住信息登记到岗位需求、培训动态、贷款担保等公共就业信息联网与数据共享,在市县镇村(社区)四级做到就业服务立体式广覆盖,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诚信档案制度,对在维护民族团结、遵规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记录,作为当事人享受优惠政策的主要依据。开展了清真食品示范单位创建命名活动,出台了详细的考评标准、监管办法,规范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对清真餐饮饭店进行了摸底、造册,建立数据库并定期抽查检查,确保饮食安全。尤其是海阳亚沙会期间,我市高标准完成了清真餐饮服务供应工作,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亚沙会筹办工作先进单位。

搭建三个平台: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我市成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并设立了4处法律援助联络点,通过开设公开接待日、在线服务交流、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非诉讼法律事务调解与代理、诉讼代理和辩护等形式,对少数民族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开辟了即时在线咨询窗口,涵盖政策法规服务和网上留言等多个板块,平均周接待访问量70余次;在部分企业、学校设立了10多个心理咨询辅导员岗位和10多家心理咨询室,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级完善面向少数民族的政务服务体系,在基层行政审批中心开辟少数民族服务窗口、绿色审批通道,每年为500多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完善三个机制: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契机,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民族特色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课堂。专门出台了《烟台市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入学提供方便。在中小学设立民族餐厅、民族文化长廊、活动中心等,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主题讨论等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支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烟台大学)开展工作,每年为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举办不低于4次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讲座。全市已建立少数民族艺术团1个、文化活动中心3处、活动基地1处,编排出一批反映各族同胞现代生活风貌的精彩节目,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比赛活动,先后荣获30多个奖项。全市设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和12处民族团结健身站点(广场),多次参加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荣获40多个奖项。全面推动民族法律法规政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将民族法律法规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法考试范围,连续多年在市委党校及驻烟高校举办民族工作专题讲座,并将民族法律法规纳入机关干部《常用法律知识问答》读本,在全市开设智慧大讲堂、同心大讲堂,面向企业发放万余份少数民族惠民便民手册和明白纸。


记者:2014年,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请问,在促进少数民族创业就业方面,烟台市都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张永霞: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烟台始终把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作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制定了《关于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创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努力为来烟少数民族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第二故乡,始终把就业作为头号工程,深入推进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专题就业政策、招工信息等宣讲服务。

近3年来,共举办少数民族专场招聘会30多场次,帮助3000多人实现就业;对1800多名有就业意愿但无技能特长的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了雕刻、沙画、民族餐饮和月嫂、保姆等特色技能培训。同时,深入宁夏、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开展劳务合作交流,为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就业搭建桥梁。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从2014年起,给予符合条件的新创办企业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2000元的创业岗位开发补贴;2年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同时,重视发挥少数民族创业精英示范作用,对10多位少数民族企业家创业典型进行挖掘宣传。全力保障劳动权益。注重从源头督促用工单位依法与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构建诚信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了多个部门联动的执法机制,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员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涉及少数民族员工的劳动维权、劳动仲裁,监察部门第一时间受理,力争最短时间裁决查处。


记者:长期以来,烟台市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涌现出来许多“以心换心”的好典型。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经历和体会。


张永霞: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以心换心。多年来,我市本着 “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大力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教育优先,用心为边疆少数民族培养人才。作为承办高中新疆班的烟台牟平一中,尊重新疆班学生的风俗习惯,设立了清真食堂、淋浴室和少数民族文化长廊,每年在校的新疆班学生达600人左右。自2009年以来,历届新疆班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先后有4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在西藏聂拉木县设立了30万元的烟台奖学金,每年有100名学生得到奖励,已有19名学生获得格桑花烟台行游学。

彰显关怀,做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贴心人。工作上督导用工单位为少数民族新员工挑选最细心、最耐心、最有能力的师傅指导,对于语言交流存在困难的延长学徒期限,并保障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待遇,做到既能身融更能心融;生活中尊重民族习惯,特别是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用工单位专门购置清真牛羊肉加餐、举办舞蹈晚会联欢,为身在异乡的员工营造家的感觉。

“输血”+“造血”,做好援藏援疆工作。1995年以来,烟台市先后选派七批共129名干部人才援藏,累计援建各类项目143个,申请、吸收、整合各类援建投资20多亿元。特别是今年“4·25”特大地震后,烟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心系灾区群众,掀起了新一轮“高原梦·山海情”援藏惠民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人才、技术、项目、教育、文化等各领域援疆工作,对繁荣边疆、稳定边疆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馈社会,各族群众爱在烟台。“爱在烟台、难以离开”是全市各族群众爱心汇聚的城市品牌,也是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十二五”以来,我市民品(民族商品)企业和少数民族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1897万元。在烟的少数民族群众经常走访慰问孤儿院、敬老院,将对弱势群体的爱心转化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动力。


记者:目前,烟台市有不少涉及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社会团体。那么,烟台市如何发挥这些社会团体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的作用?


张永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把握、协调推动,也需要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凝心聚力作用。凝心,就是要使各族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聚力,就是要使各族群众的实践汇聚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为了调动少数民族企业家和民品生产企业家的积极性,我市成立了烟台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深入联系聚拢全市民族、民品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企业间的交流交融。

为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我市成立了烟台市少数民族艺术团,广泛吸收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文艺爱好者,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民族节目,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为了加强与穆斯林群众的日常沟通、维护和谐稳定,我市成立了烟台市伊斯兰教协会。市伊协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小组,积极参与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的纠纷,共同维护烟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为了推动与民族地区交流合作,我市积极发挥烟台内蒙古商会等民间组织作用。烟台与内蒙古两地合作的山东省首家节能环保产业专业科技孵化园,带动了一批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烟台内蒙古商会还成立了沟通两地文化的鲁蒙文化促进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目前,烟台市与呼和浩特市已形成干部互相挂职机制,商会在其中成为了配套服务的重要力量。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