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批批来自首都北京的援藏干部,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带着北京人民的温暖祝福,舍小家、顾大家,奔赴西藏拉萨,为雪域高原默默奉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首都力量。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北京西藏拉萨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强,听他讲述这些年北京对口支援拉萨的故事。
北京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建设的德吉藏家(易地搬迁)扶贫开发项目 魏民峰/摄
记者:您好!请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北京市援藏工作情况,以及援藏工作中值得分享的感人事迹。
王强:感谢《中国民族》杂志对北京市援藏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北京援藏始于西藏民主改革后,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其中,1959年至1994年为支援西藏阶段,北京市先后选派多批干部、技术人员、学生支援西藏建设;1995年至今为对口支援拉萨阶段,北京市从干部、人才、项目、产业、文化、智力、科技、医疗等领域全面援建,为拉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口支援拉萨以来,北京市共派出援藏干部人才983人次、优秀教师234人次、优秀医生270人次到拉萨工作。
对口支援20多年来,北京援藏干部人才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矢志高原建功立业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无不体现出首都责任和首都担当。比如,第九批援藏干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李迎春,援藏期间任职拉萨圣地生态园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他让高原用上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造林新技术——控根容器育苗,拉萨北山因此有了成片的绿树林,还为当地培养了扎根高原的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和农牧民施工队伍。北京燃气集团的援藏干部李持佳,援藏期间任职拉萨市暖心燃气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针对拉萨市内燃气管线经常被挖漏等安全隐患,他提出引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定位燃气管线,选取3个点位建设基站,重点覆盖拉萨主城区,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和抢险抢修水平,有力地保障了拉萨市民用气安全。除了他们,这些年北京援藏队伍中还涌现出了孙金成、巫鑫瑞、赵思楠等一批优秀干部代表。
记者:作为首善之都,北京市的援藏工作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可供其他省区借鉴?
王强:近年来,北京援藏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北京、西藏两地党委政府指示要求,坚持首善标准,发挥首都优势,发扬首创精神,集中力量为拉萨办大事、办实事、办成事,有力助推拉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走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前列,援藏工作连续3年在国家发改委对口支援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始终把党建摆在首位,以党建带队建、促援建。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北京援藏工作亦是如此。我们按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终把指挥部党建工作摆正位置、抓在手上,着力建设政治过硬、作风正派、敢啃硬骨头的前线指挥部党委,让党旗始终在北京援藏一线高高飘扬。一方面,注重理论武装,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求实效,坚决做“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另一方面,指挥部成立了若干临时党支部,选优配强临时党支部,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援藏干部人才过好“高原关、政治关、工作关、团队关、廉洁关”。
二是聚焦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拉萨当地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推当地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和脱贫致富。德吉藏家(易地搬迁)扶贫开发项目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合作社参与”的文旅发展模式,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项目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和文艺演出原型。拉萨市城关区净土乳业项目不仅带动区内经济持续增长、产业产能持续扩大,还有效解决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奶牛散养户的牛奶销售问题,通过分红使396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特别是2020年6月11日,经过通州区援藏团队的不懈努力,城关区净土乳业成功取得中国奶协核发的“中国学生饮用奶使用标识”,这也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唯一取得国家级使用标准的高原健康产品,实现了西藏打造高原奶都跨越式发展,为下步扩大再生产、实现再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顺义区援藏团队针对国家有关生猪运输政策的调整,结合尼木县实际,借助北京援藏资金扶持和技术优势,按照有机农业“三步走”战略,在续迈乡建立生猪养殖基地,不断推动尼木县农业产业升级,使农牧民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增收。
三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援藏,扶贫扶志扶智助脱贫,是北京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北京援藏始终注重人才培养,以智力支援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和技术骨干队伍,为拉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仅2019年,北京就安排援藏资金830万元,围绕乡村旅游、种养殖技术、合作社管理以及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等方面,实施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县处级党政干部插班培训、产业扶贫项目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教育医疗等项目18个,培训各类干部人才396名。
四是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深化“组团式”援藏。教育援藏以“打造一流教育”为目标,致力于提升受援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各阶段教育援藏全覆盖。2019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市北京中学同时被评为首批西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0年,两校高考上线率均在99%以上,其中本科就读率达80%。同时,精心打造“京藏宏志班”,让贫困孩子不仅能上学,还能上好学,2019年该项目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保驾护航拉萨各族干部群众身心健康,北京22家市属医院派出专家赴藏指导帮扶,助力拉萨市人民医院在全区第一个完成地市级“创三甲”任务。采取“院包科、师带徒”等方式为医院打造高水平重点科室,全面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藏”,有力推动市人民医院实现“强三甲”目标。
五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积极为拉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按照“谋长远、打基础、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思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在大数据、“西藏好水”、“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积极建言献策,相关建议得到采纳。目前,北京协助推进的拉萨市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正在申报,或将成为当地经济新增长点;提升“西藏好水”品牌知名度,将“优产”与“高销”有机结合,拓展销售新渠道;通过首都艺术家拉萨行、半程马拉松、“巅峰对决”斯诺克赛、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拉萨段等赛事,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经济,进一步提升拉萨知名度,助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得益于北京、西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一批批北京援藏干部人才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携手努力。
记者: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北京援藏团队是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做好对口援藏工作方面持续发力的?
王强:为克服疫情影响,北京援藏指挥部提出“两不一建”原则,确保援藏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抗疫情。2020年农历新年之际,25名北京医疗援藏队员分批提前返藏,发扬“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援藏防疫精神,为拉萨抗疫工作贡献首都力量。在3月初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指挥部全体援藏干部人才毅然返岗,确保各项工作不受疫情影响。
二是毫不动摇,克服困难抓项目。全面推进实施《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2020年项目计划》,全年累计实施50个项目,开工率达到100%。
三是建制问效,变“危”为“机”创新举。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性地制定出台对口支援项目结对管理联系人制度,有效解决以往存在的项目管控难、干部考核难、双方联系难等问题,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指导协调和后期运行绩效管理。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间建成运行的所有北京援藏产业项目均有了收益分红,形成了民生优先、产业支撑、机制完善、绩效优良的北京援藏模式。
记者:多年来,北京市援藏工作成效显著。您认为,对口援藏工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强:多年来,通过一批批北京援藏干部人才与拉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京藏两地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格局,对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指挥部共组织两地各界人士50余批、2100余人次互访,深入开展首都艺术家拉萨行、首都企业家拉萨行等品牌活动;围绕“京藏一家亲”,大力开展京藏学生夏令营、民族团结夏令营以及儿童疾病救治、结对帮扶等活动,支持北京与拉萨医院、学校、乡镇(街道)及社会组织开展“一对一”结对交流。
目前,北京市4区35个乡镇(街道)与拉萨对口区县乡镇(街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72个村(居)与拉萨59个村(居)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签署结对帮扶协议92个,实现乡街、村居结对帮扶全覆盖,打通了京拉两地从市县“主动脉”到乡村“毛细血管”的微循环,推动京藏两地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促进民族团结。此外,我们还创作推出了《藏地彩虹》《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等多部优秀作品,建设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西藏的弘扬光大。
记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后,北京市对口援藏工作在推进拉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计划?
王强:我们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扛起决战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把拉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义不容辞的份内事抓紧抓好。
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助力拉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扬优势、补短板、固根基、谋长远,谋划安排好今后的援藏举措。
二是以北京援藏“五大工程”为抓手,结合拉萨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中存在的短板,着眼乡村产业振兴,在持续培育打造主导特色产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提高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能力;结合拉萨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生质量上下功夫,加大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的建设力度,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坚持在志智双扶、提高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加大人才智力支援、文化交流力度,进一步涵养基础、培育内生力量,帮助当地干部人才和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帮扶,在增进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两地资源共享、携手发展、共同进步。
记者:您认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对北京市援藏工作有哪些重大指导意义?
王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令人振奋、倍受鼓舞。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必须”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援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北京援藏工作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坚决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战略纵深,新时代新使命需要我们长期援建,更需要高质量援建。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拉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成事,深入推进北京援藏“五大工程”。一是严格实施“闭环工程”,在闭环管理中提高产业投资绩效,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科学实施“组团工程”,深化教育医疗组团援建,抓住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实施高质量援建。三是精心实施“种子工程”,用好每一分钱、每一个人,为拉萨市培育内生力量和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四是持续实施“携手工程”,增进各方面交往交流交融,让更多专业的社会力量融入拉萨发展。五是坚定实施“振兴工程”,以乡村振兴为载体,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大数据产业、“西藏好水”、文化旅游为抓手,为拉萨市长足发展打基础、做增量。
总之,我们全体北京援藏干部人才将一如既往,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贡献新的更大的首都力量!
文:本刊记者 许鑫 张昀竹
责编:龙慧蕊
制作:刘雅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