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在西宁和玉树市区培训适应了两周,不会有太大的高原反应,结果一到囊谦还是‘中招’了。”2019年8月,原任北京市西城区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的石峰来到玉树州囊谦县挂职。八月初的青藏高原,白天气温在20多度,夜间气温却不到10度,高原反应加之较大的昼夜温差,让石峰患了感冒。
囊谦是青海的南大门,素有“玉树小江南”之称,植被丰茂,风光壮美。初到囊谦,石峰被眼前的风景震撼了: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上,竟然还盛开着漫山遍野的野花,生长着茂密的针叶林。抵达县委大院宿舍楼,迎面而来的格桑花让他更加惊喜。囊谦的大美风光让石峰很快“康复”了,他也迅速调整好心态,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石峰(左二)在青海囊谦县前多村调研黑青稞种植产业 王孺杰/摄
带起“北京节奏”
在囊谦,石峰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主管对口支援工作。这是他初次承担政府行政工作。“刚开始还真不知从何下手。”石峰坦言。
虽然是一名“行政新手”,但勤敏好学的石峰积极跟北京援青指挥部的领导和“援友”们请教,向上一批挂职干部学习,与县里的其他领导沟通交流,加上经常查阅学习大量资料、深入基层调研,渐渐地,石峰有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挂职期间,石峰主要负责协调和推动西城区对口支援囊谦县相关项目。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实则颇为复杂繁琐,从项目的研究、确定,到协议的签订,再到援建项目的落地,事无巨细,石峰全程参与其中,丝毫不敢懈怠。“涉及到的每份材料、每个数字、每张表格,我都会反复斟酌很多遍,严把审核关,希望把真金白银花在刀刃上。”石峰说。
在推动项目落实的过程中,石峰不仅需要跟西城区服务联络办公室、援青指挥部领导和项目部反复联络沟通,更要与囊谦县多个部门打交道。县发改局是石峰经常沟通联络的部门,干事丁巴对石峰印象很深,“他是一位雷厉风行的领导,工作效率非常高,每项工作都会第一时间推动实施,丝毫不会拖沓和耽搁。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推进不畅,他会迅速跟相关部门联络沟通寻找问题症结所在。”
每每谈起这些,石峰都会说,“这没什么的,作为西城区与囊谦县的桥梁纽带,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把北京的资源和工作状态带到囊谦。”
石峰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对丁巴触动很大,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来自首都北京的高效率和快节奏。虽然要求严格,但石峰绝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领导,反而十分亲切平和。据丁巴回忆,有一次他加班熬夜刚提交完材料,就收到了石峰发来的微信消息,“辛苦了,你们不容易。”这让丁巴心里很温暖,也更有动力做好后续的工作。
打好“优势资源牌”
黑青稞是青稞中的极品,被称为雪域高原上的“黑珍珠”。囊谦县是玉树州黑青稞的主要种植地。近年来,在西城区的帮扶下,囊谦县整合资金全力打造“黑青稞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
2019年,石峰到囊谦后,正赶上县发改局准备向北京西城区申报2020年对口支援项目,其中主要的一项是申报囊谦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造的项目。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解读,石峰认为,“立足长远发展目标,应该把发展囊谦的特色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项目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的基础上,石峰看准囊谦的优势,建议进行项目申报的调整。他将目光瞄准黑青稞种植、牦牛养殖等囊谦的特色产业,致力于用活用好西城区项目资金并引入现代化经营模式,让特色种植产业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石峰的推动下,2020年,西城区将囊谦县特色优势产业——黑青稞种植作为重点帮扶项目,支持资金200万元为贫困户发放40万斤黑青稞籽种,使娘拉乡、觉拉乡、香达镇等乡镇的1351户贫困户6547人直接受益。
“2019年,我们种下的黑青稞种子都是西城区免费发放的,收成不错,在村合作社的帮助下销路也不用愁,收入比以前翻了一两番,我们更有干劲了。这不,西城区又为我们发放免费的种子啦!”2020年黑青稞丰收时节,囊谦县香达镇前多村村民它巴才仁和邻居们在田地里忙碌着,脸上满是笑意。
除了黑青稞种植,石峰还在黑青稞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上下足了功夫。很长一段时间,囊谦县的黑青稞产业一直处于原材料生产、粗加工状态,建造一家黑青稞生产加工厂是石峰挂职以来的心头大事。“这个项目将于2021年落地实施,预计从黑青稞种植到产品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发力,不仅能带动当地黑青稞种植业发展,间接稳定黑青稞种植户脱贫成果,还有助囊谦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让黑青稞全产业链条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石峰对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看好。
把水浇在扶贫的“根”上
通过多次调研,石峰认为对于当地农牧民来说,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要把水浇到扶贫的“根”上。前些年,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和家长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囊谦县乃至整个玉树州,失学辍学现象一度较为普遍。
从2017年开始,为了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在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打响了控辍保学战。据统计,囊谦县2020年共有2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15820人、789名在编教师和260名聘用教师、99个“大班额”、23个“超大班额”……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校园,但囊谦县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难题。正是因为如此,县里是将西城区支援的一半资金用于教育发展,坚持一张教育蓝图绘到底,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石峰的大力推动和协调下,2020年西城区支援600万元资金用于囊谦县控辍保学项目,并由他亲自监督完成实施。2020年,在县教育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当听到县教育局局长西然多杰汇报囊谦县聘请了147位编外教师补充到县域内学校,补足教师缺口问题,有效解决了2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不足和专业失衡问题时,石峰心中深感宽慰。眼下,他又在大力协调后续资金,保证囊谦县教育工作稳定、可持续地开展。
事实上,自2018年起,西城区就为囊谦县的教育扶贫作出了很多努力:区委统战部等部门与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专为囊谦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设计的公益项目——“新苗计划”,提供全新衣物“温暖包”1463个和助学基金“成长包”180个;投资385.11万元为香达镇阳光福利学校新建200米环形跑道以及40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并配套建设运动场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
“下一步我们计划向西城区申请加大对囊谦县干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西城区干部教师来挂职,让支教干部教师与当地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用北京先进的教学理念,为这里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石峰对2021年的教育扶贫计划信心满满。
“忍处恶劣的条件,啃食低矮的青草,但却提供着浓郁的乳汁,充当高原的船舶”——石峰正把这种“牦牛精神”落实到援青工作方方面面。
文:本刊记者 王孺杰
责编:刘娴
制作:古丽斯坦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