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促团结 谋发展 创和谐 保稳定——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长孙珅
发布日期:2016-03-08

市领导视察民族文化.JPG

(右二)考察民族文化


记者:孙市长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世居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成份及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那么,齐齐哈尔市如何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民生?尤其是如何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加快科学发展的?


孙珅:首先,感谢中国民族杂志对齐齐哈尔市民族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民族特色鲜明,各民族共同开发、共同建设的历史比较悠久。城市的名称“齐齐哈尔”,就来自于达斡尔语“边疆”或“生态牧场”,因境内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息繁衍着世界珍禽丹顶鹤,又有“鹤城”之美誉。

近年来,为切实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民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10~2014年,先后向上级争取民族发展资金1.12亿元。2014年全市民族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85元,同比增长12.6%;全市民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18元,同比增长13%。

加大产业项目发展力度。鼓励支持各民族乡村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矿产、土地、绿色有机农业和民族特色文化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我市把五大园区建设中的两个园区,即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园区、齐齐哈尔市物流园区分别建到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长青达斡尔族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现为国家第七批、齐齐哈尔市唯一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66万亩,无公害标识49个、绿色食品标识7个,洋葱、油豆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洋葱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每年仅出口俄罗斯就达15万吨以上。

加大扶贫攻坚工作力度。自1993年以来,市政府设立了少数民族温饱资金,用于解决城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从2008年开始,每年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全市45个民族村被列入省十年扶贫规划之中,通过采取“定点帮扶”、“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等有效方式,全市88个少数民族村全部实现了通公路、通电、通讯,有81个村通自来水、82个村通有线电视,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78%。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现有民族中小学41所,全省9个民族单设校中我市就有7个,校舍全部实现了砖瓦化。民族学校小学生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为90%,高中生毕业合格率达9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艺体育活动,达斡尔族的“摔马跤”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金奖;鄂温克族的“抢枢”和柯尔克孜族的“牛毛球”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金奖、银奖。全市88个民族村都建有卫生所(室),基本实现了“大病早发现,小病不出乡”的目标。97%的农村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继续加大了对《齐齐哈尔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坚持日常及重大节日相结合,对清真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市清真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全市清真食品市场规范有序,切实维护穆斯林群众的合法权益。

齐齐哈尔市有鄂温克、柯尔克孜、达斡尔3个人口较少民族,其中柯尔克孜、达斡尔族于2011年被国家列为人口较少民族。全市现有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4个人口较少民族乡镇,35个人口较少数民族村。为切实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加快科学发展,“十一五”以来市政府向讷河市索伦、百路两个鄂温克族村平均每年各村投入100万元。目前,这两个鄂温克族村已完成了“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两基”攻坚计划的要求;已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全市中等水平。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人口较少民族村至少投入50万元以上资金,进一步增强了扶持力度。


记者: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硕果累累,已有5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名录,有10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名录。请问,齐齐哈尔市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孙珅: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助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立足机制、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民族文化建设法规,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齐齐哈尔市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全市民族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我市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立足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繁荣民族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各个民族乡镇、民族村均设有文化站、文体活动室,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各民族民俗博物馆均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年接待参观人数近10万多人次。

立足地域民族特点,发挥艺术品牌的引领作用,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我市每四年举办一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近年来,我市创作了《遥远的钟声》、《好好藏着》等100多部反映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文学作品;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插树岭》、《今天是个好日子》、柯尔克孜族动漫片《白马湖》等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创作排演大型达斡尔族风情音画《达斡尔人》,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喜获表演金奖等11项大奖,成绩斐然。

立足节庆文化,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梅里斯、富拉尔基、富裕、泰来和讷河等县(市)区分别以民族乡镇为主体,以民族社团为核心,定期举办达斡尔族库木勒节,柯尔克孜族瑟宾节、东迁节,蒙古族那达慕,鄂温克族瑟宾节等节庆活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立足发现和选拔民族文化人才,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艺骨干的积极作用,市级和16个县(市)区级文化馆中有4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文化馆馆长职务。他们常年坚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文艺活动,下基层进行创作辅导,建立了一支致力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队伍。这些队伍常年坚持活动,宣传和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


记者:长期以来,齐齐哈尔市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涌现出了许多“以心换心”的好典型。想必您对此感触十分深刻,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经历和体会。


孙珅: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促团结、谋发展、创和谐、保稳定”为目标,把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全覆盖。

我市唯一的回民社区——建华区回民社区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成功典范。这个社区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组织节庆活动,彰显特色。举办具有回族特色的邻居节、清真饮食文化节、尔代节等活动,文体搭台,各民族积极参与,吸引了近百家国内清真食品企业展销,在丰富鹤城居民饮食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扩大了我市在国内清真食品界的影响。搭建平台,突出服务。充分发挥社团作用,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组织市伊斯兰教协会、社区志愿者、马老师心理咨询室等,为回族群众提供居家养老、婚姻介绍、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救助等服务。深化政策宣传,促进团结。采取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专题讲座、居民座谈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各族居民之间团结互助、关系融洽。近年来,回民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社区和全省第四届邻居节组织奖等荣誉。

对此,我的体会是:做好民族工作要真情实意,要贴近群众听呼声、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要突出创建主题,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发展问题。要突出脱贫共富,在帮扶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通过政府帮扶、扶持合作社、民品企业辐射带动等方式,夯实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经济基础。要突出民族团结,在宣传教育创新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创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规律,创新形式、拓展渠道,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要突出服务管理,在打造社区窗口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窗口为主体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


记者: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面对新常态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齐齐哈尔市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孙珅:齐齐哈尔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处于我国“东丝路带”的重要节点,是我国东北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我们要抢抓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契机,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城市民族工作的水平,切实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市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城市民族关系,促进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我们将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工作。今年10月,我们召开了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市政府第七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出台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部队、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巩固提高创建成果,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为重点,积极做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标兵评选、推荐工作,争取创建更多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积极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加强对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广,营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齐齐哈尔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加强对清真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和机制,做好流入地、流出地的两头对接,建立完善规划协作治理工作体系,构建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学法守法宣传教育机制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健全少数民族平等进入市场、平等就业、融入城市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改革创新。创新和完善社区民族工作载体,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把民族工作纳入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增强综合管理效能和打造便民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中。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