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弘扬文化传统 开创和谐新风——访山西省大同市代市长马彦平
发布日期:2016-03-08

记者:马市长好!作为拥有众多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别是穆斯林群众的资源型城市,大同市在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特别是穆斯林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得力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马彦平:大同古称平城,是古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起点之一,上承两汉,下启隋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今,大同正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地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路枢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少数民族人口来此经商、务农、求学、生活。目前,我市有回、满、蒙古、壮、朝鲜等46个少数民族、近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约1000多人,主要来自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以穆斯林群众居多。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在大同安居乐业。

强化协调。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的作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帮助,并且全力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市伊斯兰教协会的重要作用,及时掌握外来流动穆斯林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我们还将建立民委委员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公安、教育、工商、税务、房管等成员单位组成,定期会商情况,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强化教育。每年召开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充分依靠他们在促进民族团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以清真寺为宣传阵地,对外来穆斯林群众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强化服务。我们坚持依法管理与加强服务相结合,建立了少数民族之家基础工作平台,完善了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档案,积极协调各部门,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社会低保、司法调解、劳动就业、卫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加强清真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积极抓好全市清真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市清真食品生产、销售市场。


记者: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著名古都、邑都、佛都,大同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民族交融的城市。请问,大同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都有怎样的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马彦平:大同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而且具有突出的特殊性、稀缺性。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我们注重做好了三件事。

注重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致力于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使全市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展示和合理利用。比如,在保护辽金文化方面,坚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不走样,2008年以来,投入上亿元对华严寺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寺院内新建了普光明殿;寺院外扩建了华严广场、仿古街,使民族文化特色更加凸显。从2008年开始,先后投入6000万元对清真大寺进行保护性改造,使其成为华北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清真寺之一。

注重把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过得更好、更安心、更幸福。我们在保护古都和古城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注重改善历史城区内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重将文化保护、民生保障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我们要的文化是活的文化,文化要活,离不开百姓的喜爱,必须接地气。我们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华严寺、清真大寺、帝君庙、纯阳宫等著名民族文化遗产为依托,以每年一届的云冈旅游文化节为平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展示我市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风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大同民族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作为山西省的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面对新常态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大同市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马彦平: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努力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氛围,涌现了大批“以心换心”的好典型。我们带着责任和感情积极团结、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推动全市四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发展,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努力解决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我市的民族工作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模范集体和个人。今年5月,全市有4个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代表和5名模范个人受到全省表彰。

今年5月,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山西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四个重点要求。结合大同实际,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到四个切实。

切实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市已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明确了经济、教育、文化、宣传等民族工作重点任务的分工单位,细化了各部门职责。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建立完善民委委员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成员单位在民族工作信息共享、应急管理、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协调沟通,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机制。

切实推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和改善全市四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将在这四个村的组织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关注,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经济发展,并拟将条件比较好的大同县三条涧村作为示范村。加大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切实促进民族团结。要建立党员干部定期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的长效机制,做到政治上尊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发挥好他们资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要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反对和制止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继续加大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切实做好服务管理。注重发挥社区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和少数民族之家基础工作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公安、工商、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信息互通、交流机制和重大事件处理配合机制,在技能培训、经营、子女入托入学、法律咨询援助、宗教活动等方面,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