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访安徽省马鞍山市长魏尧
发布日期:2016-03-09

记者:魏市长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马鞍山是安徽的东大门,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多数。保障和改善穆斯林群众的民生,是马鞍山城市民族工作重要方面之一。那么,马鞍山市为此采取哪些得力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魏尧:民族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多年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不大,但是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都有着特殊需求。因此,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穆斯林群众最关心的“入口”、“入寺”、“入土”等问题为重点,优先解决他们的困难,切实满足他们的需求。

科学合理设置清真饮食供应网点,招商引进外地知名企业开办民族饭店,在回族人口较多的区和县拨款新建清真屠宰场。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清真食品企业发展,保障清真食品市场供应。每年春节都安排财政资金为全市户籍少数民族人口中有清真饮食习惯的群众发放清真肉食补贴。

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活动安全有序,市领导亲自选址,市县财政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市清真寺异地重建、和县清真大寺维修改造及新建当涂县清真寺等工程,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

市县政府共无偿划拨45亩土地,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市区独山回民公墓、和县回民公墓和含山县回民公墓。在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宁安城际铁路项目时,认真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老旧的葛羊山回民公墓东西墓区进行维修改造,建设停车场和人行通道。


记者:近年来,马鞍山市积极开展民族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推动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取得实效。请问,在这个方面马鞍山市有怎样的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魏尧: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和平台。如何将民族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社区各族居民自觉参与民族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此,我们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

先行先试,开展民族和谐社区创建。我们选择了对创建活动热情高、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雨山区安民街道花园社区作为开展民族和谐社区创建试点。该社区有15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275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122人,是我市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社区。市民委、街道及社区先后投资20多万元,改造设立了少数民族活动中心,更新了设施设备,购置了图书及相关资料,保证了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在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少数民族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创建活动以紧贴实际、贴近群众、关注民生、维护团结为宗旨,确定了创建目标及创建标准,制定了民族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民族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制度、联络走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开展了广场文艺演出、民族知识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互相帮扶为纽带,为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举办技能培训,帮助就业推荐。通过创建活动,花园社区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蔚然成风,先后获得全市民族和谐社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2014年9月,花园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不断总结,创建活动全面深入持续推进。花园社区创建试点的成功,为我们民族工作进社区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探索了一些新路子。2010年,我们在花园社区召开总结推进会,推动创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雨山区采石街道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站和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三级服务网络,帮助少数民族居民办理城市低保、廉租房补贴、计划生育服务、退休人员管理等对口服务。花山区西湖花园社区、含山县大庆社区、和县大桥社区也相继启动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挂牌命名1处民族和谐街道、6处民族和谐社区。

求真务实,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我们从完善工作机制着手,推动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民族和谐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确保创建工作有场所、有人干、有经费,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底对县区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强力推动创建工作进社区。对于创建工作有特色、成效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族工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创建工作已成为我市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和谐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


记者:长期以来,马鞍山市努力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成效显著。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魏尧:作为移民城市,马鞍山的城市精神是“聚山纳川、一马当先”,文化特征是开放包容。2011年9月,我市当涂二中承办了安徽省首个新疆赴内地高中借读班。这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管理服务,让这些远离家乡的新疆学生能安心学习和生活。2011年的古尔邦节,市政府主要领导专程到学校去看望学生,与他们一起欢庆节日,鼓励他们抓住美好时光,学有所成,将来为建设好新疆、建设好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经过四年的精心培养,这些新疆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今年5月,首批76名新疆班学生返疆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全部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其中有52名学生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达线率为68.4%,实现了我们新疆班办学开门红,也为我们今后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地来我市经商务工的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日益增多,城市民族构成更加多元,各民族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这些都为城市民族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新模式,着力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依法维护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及民族领域的矛盾纠纷,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契合并逐步适应了新形势下对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

完善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将全市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基地纳入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民族工作网络,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做到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广泛、反应快捷的民族事务服务网络。在市长公开电话、政风行风热线中增设民族工作内容,受理少数民族群众关于政策咨询、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服务事项,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咨询政策、表达诉求的渠道,为构建和谐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夯实基础。

发展服务组织,提升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以服务少数民族、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演出、扶贫济困送温暖、送书籍送戏剧下乡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市检察院在清真寺内挂牌成立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点,以一间法律服务接待室、一张法律服务卡、一部法律服务专线电话、每周一个法律服务日的“四个一”工作模式,专门为少数民族同胞开辟一条法律服务的“绿色通道”。

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贴心服务。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分别设立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窗口,制作告示牌,优先为少数民族人员提供劳动培训、就业登记、社会保险、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依托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将流动少数民族人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主动上门走访,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大病救助等实际困难。定期举办法制培训班,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优化创业环境,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实现转型升级,扩大经营规模档次,帮助他们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经营户拜科在我市经商多年,民族、市容、公安等部门不仅优先为其提供地段合适的定点摊位,适当减免税费,还帮助他协调解决了医药费和女儿入学问题。每年夏天,拜科都主动承担义务协管员职责,劝说外地来的流动商贩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记者:作为安徽省的中心城市之一,面对新常态的大背景,马鞍山市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魏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不断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全面调研分析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社区工作、民族联谊、服务管理四个平台和宣传教育、示范创建、矛盾排查、应急处置、协作联动五项工作机制,推动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改善清真“三入”条件,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深化社区民族工作,选择流动少数民族人员较多的社区试点开展以“微组织、微热线、微窗口、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有效服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坚定性,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全国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完善涉及民族方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