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民族走廊的新风采——访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谢忠华
发布日期:2016-03-10

2012年雅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开展文艺演出.jpg

2012年雅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


记者:谢副市长好!长期以来,雅安市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体会。


谢忠华:雅安市地处三州要道,是藏区、彝区的重要门户,历来被称为“民族走廊”。近年来,我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贯穿民族工作的一条主线,坚持把创建活动与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集中一月,挂牌一批,打造一县,构建一片”的工作思路,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集中一月”,自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每年10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通过宣传月的集中宣传教育,以月促年,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挂牌一批”,自2009年以来,共命名打造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省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8个、市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7个。通过培育和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教育感化功能,增强了创建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打造一县”,结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际,加强区域创建,积极开展石棉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申报工作。2014年,石棉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创建单位。

“构建一片”,结合实际,彰显特色和亮点,全力构建一片“民族团结好、民生改善好、村容村貌好、社会稳定好”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寨,着力打造和谐村寨典范。

今后,我们将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纵深度,强力推进“六进”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记者:雅安市地处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也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那么,雅安市在社区民族工作及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得力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谢忠华:近年来,我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及自发迁居少数民族日益增多,活跃了城市经济,繁荣了民族文化,但同时也给民族关系协调工作带来了挑战。

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协调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我市启动了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确立了以“建立两支队伍,构建两个平台”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即建立少数民族公共服务队伍、构建少数民族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少数民族调解队伍、构建少数民族社会矛盾基层化解平台。实践证明,通过队伍、平台的服务体系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了全市的和谐稳定。

民族事务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散居少数民族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内容重点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权益保障、法律援助、文化交流、特殊需要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我市于2012年起在雨城区沙湾路社区和康藏路社区等两个民族工作基础较好、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了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市20个乡镇、3个民族村、5个社区进行示范建设。同时,主动加强与毗邻民族自治州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协作机制,搭建协作平台,实现整体联动。


石棉县安顺彝族乡黄果柑节.jpg

石棉县安顺彝族乡黄果柑节


2012年沙湾路社区辖区少数民族参加社区活动.jpg

沙湾路社区辖区少数民族参加社区活动


记者:雅安的藏茶与藏民族及我国西北部蒙古、维吾尔、回、哈萨克、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十二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边销茶生产企业共计38个,其中,雅安市就有5个。请问,近年来雅安市在促进少数民族特需用品藏茶的生产经营方面,都有怎样的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谢忠华: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叶是我市农业资源中的优势资源,藏茶是我市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藏茶产业发展,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和高校的科研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强力宣传推介,雅安藏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高度重视边销茶(藏茶)产业发展。我市按照“将一杯茶做成一个大产业”的思路,相继建立市茶文化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边销茶质量监管领导小组等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整合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市茶业协会、生产企业、茶叶学会的职能职责。以做精做细藏茶文化名片、扩大藏茶品牌效应为目标,围绕雅安藏茶文化、藏茶产业、藏茶旅游等重点工作,调动发挥企业及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拓展渠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雅安藏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茶文化茶产业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启动编制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发展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南路边茶(藏茶)生产性保护总体规划》,科学推进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进程,通过生产性保护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市场中走出活态传承的新路。突出品牌塑造,加大对外宣传。组建雅安南路边茶商会,建立边销茶(藏茶)品牌联盟。目前雅安边茶商会已有7家企业入会,其中定点企业4家。举办“茶文化茶产业走进北京”宣传推介活动、藏茶文化论坛节、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蒙顶山杯”斗茶大赛、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全国性及区域性茶业协会、茶文化协会的外联和合作,宣传品牌文化,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促进茶文化茶产业基础工作,提升雅安茶产品质量。扎实抓好茶叶基地建设,着力加快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启动雅安藏茶标准(企业联盟标准)项目工作,做好雅安藏茶证明商标申报工作。推广雅安藏茶文化旅游。积极发展藏茶主题农庄、生态农家乐,打造集采摘、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式旅游,带动农民增收。


记者: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给包括芦山、宝兴等县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全国各地纷纷施予援手。请您介绍一下“4·20”芦山地震发生至今,各族同胞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情况。


谢忠华:“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市中心工作,紧紧围绕 “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总目标,积极实践“以地方为主体”重建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两年多以来,灾区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160个项目(不包括40个国外贷款项目)累计完工1746个、完工率80.8%,累计完成投资582亿元、投资完成率81.6%,全面完成“7·20”“双80%”的目标任务。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产业支撑。着眼解难增收,认真落实民族地区结构性减税、地震灾区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4个民族待遇县共落实重建资金88.7亿元,有力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把产业重建作为重大民生事项,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芦天宝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以来全市共引进招商项目140个,项目投资总额582.51亿元,开工建设114个项目;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抓手,推进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茶叶、中药材、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初具规模,百里茶产业、百里果药产业和百里果蔬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服务业重建,注重优势转化和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前,“飞地园区飞跃发展、产业重建异地支撑”的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改善提升环境。首位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全市农房重建在去年底全面完成,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城房重建任务。优先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到今年秋季开学前全面建成基础教育(含幼教)重建项目并投入使用。全市医疗卫生项目完工率达到85.9%,高于重建平均进度5.1个百分点。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以雅康高速公路和国道351线、318线、108线以及5条重要经济干线、农村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建,全市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工率达75.5%;科学推进雅安主城区、6个县城和16个重点镇重建项目建设,特别突出抓好芦山县城、龙门古镇、飞仙关镇、多功乡、灵关镇等一城四镇的重建,116个城镇体系建设项目已完工58个。

实施民族地区新村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与新农村建设、新村建设、生态村落建设,着重抓好新村示范点建设推进工作。重点实施村民住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了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先锋藏族乡松林村、宝兴硗碛藏族乡新场镇和夹拉村、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片马村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形成村产相融,展现了民族地区群众“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良好风貌。结合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专注优势转化,坚持特色发展,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农产品、旅游等特色产业。目前,以石棉草科鸡、核桃、黄果柑、枇杷、佛手柑、汉源花椒、大樱桃、返季蔬菜、宝兴中草药、雪山牦牛、荥经天麻、猕猴桃等为主导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和品牌建设已初具规模,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和后发追赶,推进民族地区大发展。


记者:面对新常态的大背景,雅安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谢忠华:做好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营造气氛、构建网络、创新载体、提升服务、维护稳定上下功夫,依法管理、用情交往、用心沟通、以人为本,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要以重点聚居社区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构筑工作网络。认真贯彻执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切实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流入我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以“建立两支队伍,构建两个平台”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各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多的社区、街道全覆盖。

要以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集中人力财力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保障城市和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做好清真食品和其他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保障和满足少数民族在节庆、饮食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尊重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加强少数民族人口信息资源整合,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外来少数民族与本地群众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格局。

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