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中栏)
新型社区 温馨家园——访贵州省贵阳市长刘文新
发布日期:2016-03-10

刘文新与修文县六屯镇六屯村的镇、村干部促膝谈心.jpg

刘文新(左)在基层乡村考察


记者:刘市长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据我们了解,在进一步加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方面,贵阳市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推广的好做法。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文新:作为一个由汉族、苗族、布依族等49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贵阳市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全市总人口472万,其中少数民族72.15万。在城镇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35.21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48.8%。

贵阳的外来人口较多,总量超过100万,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5万。长期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积极把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发展。

优化服务,加强团结。坚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推动贵阳发展的重要力量,真心诚意为他们做好服务。在全省成立首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探索实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站两级”服务模式,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救助帮扶等服务。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编印发放《贵阳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指南》,并投入2000多万元,在白云区划地10亩新建清真寺,在南明区设立清真餐馆,在云岩区创办利民民族学校,在各地增设鲜牛肉供应点等,尽可能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提供便利。积极发挥贵阳市民族联谊会等少数民族社团作用,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加强宣传,协助处理矛盾纠纷。与新疆和田、阿克苏等地建立新疆赴内地务工经商少数民族服务工作长效协作机制。2010年双方签订协议以来,多次进行互往考察对接、互相协助工作。

注重引导,促进和谐。重视宣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先进典型,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热爱贵阳、回馈社会。比如,2011年我市协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在我市经商的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积极争当志愿者,主动参与各项公益活动,赢得社会好评。汶川地震、鲁甸地震发生后,在我市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达到8万余元。2010年以来,在我市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多次到边远民族村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善款累计金额达到20万余元。


记者:近年来,贵阳尤其注重建立健全社区民族工作机制,推动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那么,对于社区民族工作,贵阳市还有哪些创新之举和经验之谈?


刘文新: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各民族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市围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打造“新型社区、温馨家园”,依托社区开展民族工作,在机构建设、机制创新、服务民生和促进少数民族共同发展方面,探索出一些有效做法。

创新“八个一”工作方式。在每个社区明确一名民族工作联络员,成立一个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一套社区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档案,开辟一处社区民族工作宣传阵地或赠阅民族工作报刊,组建一个社区少数民族联谊小组,开展一次社区民族团结活动,重点帮扶一户社区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报道一批社区民族工作的先进。

落实“四时服务”“五个必访”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试点,加强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做到“四时服务”和“五个必访”,即及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调解矛盾、按时足额发放少数民族群众的低保金和高龄补贴、定时上门为独居少数民族老人提供家政服务、适时为少数民族打工群众提供子女就学就业服务,病重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意外灾害必访、暂时入住必访、临终送别必访。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工作网络。建立覆盖市、区(市、县)、乡镇(社区)、行政村(居委会)四级的信息网络,强化对民族工作的信息化服务。利用大数据、微(信)服务等手段,在社区建立辖区少数民族信息库,掌握少数民族群众困难和需求,实现办事网上预约,尽量减少办事来回跑,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请问,贵阳如何以正在全力实施的“六大工程”为契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科学发展,保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刘文新: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集中力量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采取精准举措,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确保与全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产业发展同步。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先后整合资金14亿元,支持民族乡村实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00余个,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医药、农特产品,培育壮大蜡染、刺绣、簸箕画、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产品,促进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业发展。

基础设施同步。以实施水、电、路、气、讯、寨“六项小康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发展的承载能力。重点抓好民族村寨建设示范工程,加强民族古居建筑、院落保护,打造了乌当醉韵偏坡、白云蓬莱仙界、开阳十里画廊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寨精品。

公共服务同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医疗卫生、文体广电、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实施城市管理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抓好城郊结合部、公路沿线、乡镇社区所在地、村庄环境整治和“城镇七乱”、“村庄七乱”治理,让农村少数民族群众享受与城市一样的生活。

扶贫攻坚同步。按照“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十个抓”的要求,将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作为全市扶贫攻坚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聚集上下合力,以项目化方式全力推进少数民族群众精准扶贫工作,今年内将全面实现稳定脱贫。


记者:长期以来,贵阳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范。请您介绍一下贵阳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的相关情况。


刘文新:我们广泛组织全市各族群众,凝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

创建范围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六进”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创建形式多样。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以贵阳市民族团结周、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和布依“三月三”歌会、苗族“四月八”跳场、少数民族迎春茶话会、新春联谊会等活动为契机,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目前,我市已经连续33年举办苗族“四月八”、民族团结周系列活动。

创建成效明显。全市已经先后评选命名三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68个,先后4次表彰206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557名先进个人,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局面。我们的工作得到国家、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记者: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面对新常态的大背景,贵阳市如何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刘文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化本身就是城市多民族化、城市文化多元化的演变过程。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我们将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作抓好落实,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成果。

进一步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机制。运用现代化技术完善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健全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传统节日、饮食、丧葬、宗教活动等方面的特殊需要。支持少数民族群众跨区域、跨行业有序流动,热情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强化流出地、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形成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平等进入市场、融入城市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让少数民族群众在贵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