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新力量与新气象 —2014年民族文化掠影
发布日期:2016-05-06

电影《侗族大歌》海报 (普通版).jpg


电影

2014年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而言,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是北京民族电影展成功举办的第五年,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实施后的第一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生产与创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凝结着当下国家对少数民族电影的顶层设计,以体制资源对深受商业院线门槛之累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施以援手,使其获得了政策优惠和更多的社会关注。

第一批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电影如《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德吉德》、《诺日吉玛》、《迁徙》、《夜莺》等,获得了扶持和资助,其中有的获得了政府的创作补贴,有些获得了国内外电影节的奖项。

在这些电影中,《夜莺》成为2014年一部“现象级”的电影。中法合拍电影《夜莺》代表中国大陆角逐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消息传开,立即激起不小反响:谁也没有料到以往只授予年度“重要影片”的“冲奥”机会,这次却给了这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电影。

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是国家形象的名片。“冲奥”的文化意义在于国家形象的宣传。以往“冲奥”机会都是给予国际知名导演的作品或已经在国际大赛中建立了好口碑的电影,在获得“冲奥”机会时,制片人和出品方都引以为荣。不过,这么多年来,最终结果不仅毫无斩获,反而常常因为推荐影片沉重的主题和风格,一次又一次错失机会。当今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但在文化的输出尤其是国家形象的表现方面却一直办法不多。《夜莺》的出现,无疑为国人反思并调整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思路与输出战略提供了契机。

所以,《夜莺》的出现正逢其时。

《夜莺》讲述了一位居住在北京儿子家里的老人和他的孙女在回南方老家路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属于“公路片”的电影类型。说起来,《夜莺》被选入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理由似乎并不充分,因为剧中的主要人物都不是少数民族,而且剧中前后部分故事并没有在民族地区发生,只有中间一段祖孙二人因为迷路,误入三江侗族地区。但正是这一段在侗族村寨的休养生活,完美地体现了影片的主题,也成为影片主人公重新获得精神力量的重要转机。影片开始时,老人生活在北京,儿子与媳妇均为都市精英,他们生活的场景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的奢华场景相媲美。但这些“什么都不缺”的现代中国人,精神上似乎也得了同样的“都市病”,夫妇两人陷入了情感危机,连带与老父亲的关系也莫名紧张,孩子的教育也成很大问题。老人与小孩离开北京,走向乡野,一路上风光旖旎,祖孙二人尽享自然的馈赠。到了侗族村寨,更是让小孩善良健康的天性复苏,回乡之旅成为“治愈之旅”,也成为现代人“迷途知返”的象征。

影片无疑表达了一种“普世情怀”。不仅家庭伦理扣人心弦,而且现代人的精神出路问题更是当代人的心结。影片借助这个故事为现代人的精神出路提供了一个大道至简的解决方案——回归传统。有趣的是,这是一部合拍片,影片的导演菲利普·弥勒以及电影的其他国际班底凸显了影片“凝视中国”的视角。而影片对中国的展示颇为积极,不仅有现代图景,更有美丽乡村和传统文化,既突破了中国主流电影中冥顽不化的文化虚无,也与当下中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诉求相合,这才是影片之所以能代表中国大陆“冲奥”的内在原因。

如此,少数民族影像在国家的形象宣传中拥有了出人意料的内涵,这无疑会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做出独特贡献。但这一次仅是开启,未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将会引入国家形象传播的战略,也必将为民族题材电影构建新的意义框架。


《楼兰》.jpg


电视选秀

2014年的电视屏幕上并没有出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视剧,但众多火爆的文艺类选秀节目中,中国少数民族形象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少数民族文艺集团军成为2014年闪耀荧屏的一个现象。《中国好声音》中的帕尔哈提(维吾尔族)、秦宇子(壮族),《中国好歌曲》中的莫西子诗(彝族),《中国好舞蹈》中的古丽米娜(维吾尔族)、李德戈景、威利斯(蒙古族)、白玛次仁(藏族)等,展示了多民族的精湛艺术,也让整台节目充满了多民族文化的喜乐气氛。其他如《星光大道》等节目,少数民族选手的出镜率也非常高,有些节目在参与最后比拼阶段的选手中,有一半都是少数民族选手。

《中国好声音》原本是一档以时尚为标榜、促进流行音乐发展为宗旨的节目,节目对音乐类型和表演风格的评判都体现出浓浓的“国际范儿”。可就在这样一档节目中,每年都有少数民族选手杀出重围,进入决赛。《中国好声音》以及《中国好歌曲》之类的音乐类节目秉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将少数民族歌手的“民族元素”做了尽情的发挥。而这些既有鲜明的民族元素,又有“国际范儿”的少数民族歌手,也使大多数观众突破了对少数民族及其文艺“地域化”的刻板印象。

《中国好舞蹈》的结构和创意本来是对《中国好声音》的高度模仿,即倡扬一种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尤其评委中几位现代舞专家的在场,更确立了这档节目中的现代舞蹈观。但中国的民族舞蹈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其绚烂的肢体语汇及其凝结其中的民族情感对观众而言更接地气,更有直击心灵的力量。最终,那些在欧美西方国家盛行的舞蹈种类在决战中纷纷败阵,连古典舞也早早地黯然退场,结果《中国好舞蹈》除了硕果仅存的一点民族化的“芭蕾”,最夺人眼球的几乎都是少数民族的舞蹈。

应该说这些节目的本意并不是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每档节目的定位和创意都不尽相同,但是都致力于引领或带动时下越来越强大的时尚文化。少数民族形象进入之后,少数民族艺术的感染力与整个社会的内在的文化需要发生了共振,少数民族选手常常成为呼声最高的选手之一,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维吾尔族选手屡屡成为节目制作人和观众的聚焦点。

电视在多民族国家中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工具,这一功能正不断被确认。电视在传播时尚文化的同时,也自觉地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到节目的制作中。尽管其动机可能受商业驱动,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差异性和奇观性,但少数民族的形象建构却也可以借此突破固有局限,汇入主流文化,并有助于树立、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多民族文化可以成为未来同类节目的亮点,多民族文化的观念也将因此更深入人心。


加字水印版+夜莺+海报-01.jpg


文学

2014年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而言,也是一个丰收之年。4月19日,由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和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共展出《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19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10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2)》25册和《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论文集1册,共4个系列图书,由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其中,《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收录了1976年至2012年在我国内地公开发表的少数民族优秀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和短诗作品,涵盖壮、回、满、维吾尔、苗、彝、土家、藏、蒙古、朝鲜10个民族卷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2)》集纳了2012年度在内地公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优秀作品,分别翻译为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民族文字。

2013年,中国作协建立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在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实施,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训、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翻译出版扶持等项目陆续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办公室收到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推荐选题176项。经过专家论证和书记处审核,于7月25日确定并公布了扶持项目90项。其中,民族语文作品21项、小说31项、报告文学9项、散文11项、诗歌11项、剧本1项、理论评论专项6项。

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还设立了2014年度翻译出版民译汉专项,共收到符合规定的推荐作品24部。经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投票后,确定扶持作品10部。其中,蒙古文作品2部、藏文作品2部、维吾尔文作品3部、哈萨克文作品1部、朝鲜文作品2部。

2014年4月1日,鲁迅文学院第九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在京举行开班仪式,中国作协2014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工作也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作协以及鲁迅文学院贯彻落实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人才成长、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繁荣我国多民族文学事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受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扶持一样,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也获得了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等的大力扶持。国家的投入,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能够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平衡市场的压力,获得一种更长远的社会效益。


铁木真大帝之传说.jpg


音乐舞蹈戏剧

2014年7月30日晚,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广西电视台联合承办,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协办的《争奇斗艳--土、苗、傣、瑶、侗、达、哈少数民族冠军歌手争霸赛》第二季在广西卫视举行。

《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歌手争霸赛》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为指导单位,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创意策划的一档少数民族冠军歌手选拔活动。和《中国好声音》等时尚选秀类节目不同,《争奇斗艳》本着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寻找最美的民族好声音,唱响民歌新时代的原则,大力推荐新人,积极推出新作,为广大热爱音乐的少数民族歌手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是以少数民族音乐为本位的节目。此前,活动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同。2013年第一季成功举办了蒙古、藏、维吾尔、回、朝鲜、彝、壮七个少数民族的冠军歌手争霸赛。2014年《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歌手争霸赛》第二季继续通过层层选拔,从土家、苗、傣、瑶、侗、达斡尔和哈萨克七个少数民族的报名选手中,每个民族评选一名冠军歌手。这是继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取消原生态唱法之后,国家对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再度重视。尽管没有中央电视台的传播平台,仍然极大地鼓舞了少数民族音乐事业,挖掘了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

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于2014年8月在呼和浩特举行。这是第四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的重要内容。本届艺术节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是国家级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盛会,已成功举办了3届。经国家民委、文化部组织的专家评选,最终确定65件优秀作品参加展演,共演出5场。展演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于一体,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最新作品,激发了各地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也为下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准备了一些新的剧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很好的少数民族戏剧。令人忧心的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很多剧种受到冲击,日渐呈现消减态势。在过去的一年里,原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深入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地实地调研,对此深有体会。少数民族戏剧浓缩保存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文化生态平衡和安全的需要,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团结、凝聚、发展的重要基础。吴江建议:系统整理保护少数民族戏剧文献,尤其是对一些经典剧目剧本的记录保存;抓紧录制一批少数民族戏剧音像材料,对即将失传的濒危剧种实施“抢救性保护”;整合相关资源建立一个系统的少数民族戏剧资料平台。实实在在的工作业已展开。经国家民委批准,目前,吴江已经开始牵头编纂《少数民族戏剧大典》。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