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欢迎来到苏德巴特尔的神秘世界
发布日期:2016-03-28

640.webp.jpg

苏德巴特尔和他的油画作品


  苏德巴特尔,蒙古族,画家、创客。1987年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他以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神灵万物为主题进行创作,用色彩和造型自由构建对草原文明的现代化表达。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童年珍贵的生活体验,多年来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执着探索,让我在创作时多了一份感触。我的创作离不开草原和牧民的生活,草原文化代表了我要赞美的一切瞬间,真希望它能够永恒!”

                      ——苏德巴特尔


  一只怪兽爬过床头,苏德巴特尔的梦境忽然亮了一下,黑暗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之后,草原的风吹来了,骏马从遥远的地方一路飞驰,石头唱起了歌,一张草原女性的面孔逐渐清晰……眼睛,是的,许多许多的眼睛,写满了故事的眼睛,充满了灵性的眼睛,橙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黑色的眼睛。每一只眼睛都与众不同,它们在苏德巴特尔的梦里插上了翅膀,夸张而奇特地异动、放大。其中一只眼睛狡黠地眨了一下,苏德巴特尔注意到它,他伸出手想要抓住它。眼睛迅速地逃开,苏德巴特尔的心颤了一下,随即慢慢睁开了双眼——这是一个普通的冬日的清晨。

  晨跑完,苏德巴特尔打开冰箱拿出食材,照例准备熬奶茶。奶茶是蒙古民族生活中最重要的饮品。朴实无华的黑茶,醇香四溢的牛奶,熬茶时放入黄油和炒米,再撒入少许盐,这样怡人的奶茶预示着草原人一天生活的开始。奶茶熬好以后,他像往常那样把第一碗敬献给天、地、万物、祖先和神灵。这样的虔诚,既表达了对万物的敬意,也像是一种洗礼。祈祷神灵的庇佑,一切宁静而美好。

  阳光暖洋洋地晒在后背上,来自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恒哈图乐队的《In Search of Lost Past》响起,手鼓和马头琴奏出奔腾跳跃的节奏,号角吹响着鸟兽的呼鸣,蓝天白云的大漠和潮湿阴冷的丛林在苏德巴特尔的思绪中交相辉映。

  他拿起画笔,梦中的神秘世界复活了。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蒙古包、草原上的石人,这些都是蒙古民族经常表现的艺术元素。享受蓝天白云,在草原上自由驰骋。不论你来自何方,都摆脱不了这种血液中的原始冲动。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苏德巴特尔设计的插画


草原的孩子


  苏德巴特尔的童年是属于草原的。

  7岁之前,他跟随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工作的母亲一起,住在牧区。童年的清晨,是被浓浓的奶茶香味唤醒的。母亲去上班后,苏德巴特尔便和小伙伴们在草原上纵情玩耍。夏日的雨后,几个小孩子光着膀子在湖水里嬉戏。水里有很多小蝌蚪,孩子们用双手捧起一把水,看着小蝌蚪们游来游去。到了静谧的夜晚,他们就躺在家门口的草地上,枕着满天繁星入眠。有时在皎洁的月光下,能看到不远处有跳鼠在追逐打闹、四处觅食……

  草原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生长着,自有一片广阔天地。

  伴随着母亲工作调动,7岁的苏德巴特尔来到北方一座口岸城市上学。因为不太会说汉语的缘故,小学生苏德巴特尔变得有点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城市中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陌生,街上到处都是车,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让他常常迷路,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烟雾的味道……

  这个经常在语文、数学课上望着窗外发呆的孩子,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苏德巴特尔想念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城市里长大的同学们也不爱跟他玩,他们听不懂他那带着浓浓蒙古语鼻音的汉语。

  苏德巴特尔变得越来越安静,他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小怪兽的形象在他脑海里产生了。

  “上小学的时候,每当我受了委屈或者觉得不被理解的时候,我就会幻想有一只小怪兽出现。他是我的好朋友,就像机器猫和大雄的关系一样,小怪兽分享着我所有的秘密和感受。”

  美术课上,苏德巴特尔尝试着将幻想中的小怪兽画了出来。美术老师惊讶于作品中扑面而来的天赋和灵性,给了他很高的分数。

  “那个时候画画是最让我感到愉悦的事情,美术课上我总是充满活力,绘画带给了我很多自信,又或者说,我相信这是来源于自然的神秘力量穿越时光和空间给予我无限的灵感。”

  一只小怪兽,让苏德巴特尔找到了久违了的自我。

  苏德巴特尔喜欢画眼睛,他觉得眼睛代表着神灵。他们是山神,是水神,是树神,是火神。他们把自然的祝福下载到风声里,不停地在苏德巴特尔的耳畔播放。


640.webp (3).jpg
苏德巴特尔设计的围巾


神性的骚动


  2006年,苏德巴特尔凭着绘画天赋考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大学头两年,他还比较安分地学习基础课程,素描、速写、色彩静物——每门专业课都学得很扎实。在别人看来,苏德巴特尔是个安分守己的孩子。他不喜欢喧哗,总是安安静静地画画。然而,他的内心却常常充满任性、叛逆,渴望自由。

  大学三年级开始,那颗不安分的灵魂开始在苏德巴特尔身体中涌动,他开始尝试一些较为自我的小创作。他的作品常常是特立独行的。他把透视、解剖等等绘画理论抛在一边,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用自己钟爱的抽象、变形、夸张的造型替代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喜欢使用视觉冲击力的鲜艳颜色以及富有装饰感的画面,如同孩子一样纯真地保持原始创作的冲动。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希望画画是随心所欲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科班出身的美术系学生都在积极努力地去参展、获奖,提高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苏德巴特尔感到很苦恼:他真正喜爱的创作并不符合国内主流展览的思路。一方面想参展一方面又想特立独行自我表达。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不断地在主流和自我当中徘徊。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要用我开心的、轻松的方式去享受画画,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快乐的,这不是任何物质奖励可以衡量的。”

  2012年的某天,一个关于“眼睛”的灵感在苏德巴特尔脑子里一闪而过。随后,他画了一系列黑白插画,都是关于眼睛的。他完全不能解释自己对眼睛超乎寻常的迷恋。

  2014年,苏德巴特尔遇到一位蒙古国的萨满老师,与她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对话。老师告诉苏德巴特尔,他从出生就注定是和萨满结缘的人,从小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性格孤僻。这是因为有无形的萨满神灵的力量,驱使他远离周遭的人和事。这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使他尽可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苏德巴特尔惊呆了,他告诉老师幻想中常常出现在身边的那个小怪兽。老师说,这其实就是他对神灵的一种感知,他所幻想的怪兽其实就是萨满神灵。

  老师还告诉苏德巴特尔,他喜欢画眼睛并不是偶然的。眼睛与萨满有着紧密的联系,她建议他画一幅关于表现“眼睛”的画,把它当做信仰一样供奉起来,这样会给他带来正面的能量。

  “我惊讶于她把我过去的一切神奇地解读了出来。有时候,我的创作只是瞬间的灵感或者想法而已。但是我确定自己想画的东西一定是我内心的映照,是一种和心灵的缘分。回去以后我就把这幅‘眼睛’画了出来,眼睛在我心中更加深了一层含义。”

  坎尼塞·克拉克(英国著名艺术历史学者、评论家)在他的《视像时刻》中讲到一种“神性的骚动”,它使一些视觉物体从记忆中脱离,成为强烈的印象。在这里,克拉克区别了记忆和印象:前者为喜欢性的储藏,而后者带有一种不可诠释的象征性意义和不能立刻看透的重要性。克拉克认为印象对艺术家的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我们成年后,我们也许不会常常体验这些启示性的时刻,但在我们的童年,它却频频发生。这样的时候,被称为最接近艺术创作者所必须的神性的骚动。”

  与老师对话之后,萨满的形象不断地出现在苏德巴特尔的作品中。“我喜欢用抽象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比如‘眼睛’的造型,我把它作为萨满万物有灵理念中的符号,代表着神灵,为画面注入自然界的生命气息,通过‘眼睛’昭示自我的存在,希望它传递神灵的祝福,给更多的人们带来好运。”

  也许正如克拉克所说:“这些视像时刻化为了一些细节,出现时当事人对它们的冲击力尚无意识。”但突然在某一刻,也许是多年以后,“这些早已固定在我们记忆中的景物在心灵中再现了。”它们已经脱离了其自然背景,成为独立的印象,传达着当事者同样隐晦的深沉意义。苏德巴特尔画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奇幻的元素,比如小怪兽和眼睛,实际上植根于童年时代的印象,或许就是小蝌蚪、跳鼠或者满天星辰。但它们又脱离了草原给他的常规记忆,完成了升华,演变成了某种象征符号。当它们出现在苏德巴特尔的脑海中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童年时代关于草原文明的某种映射。直到与萨满老师对话之后,他才了解到自己创作的终极意义——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游牧人逐水草,这种生活方式没有终结。今天城市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在游牧?离开家乡,周而复始放牧天涯,我们苦苦找寻滋养梦想的水草。冬夏营地的界限早已随着时间变得模糊。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


640.webp (4).jpg
苏德巴特尔设计的手提袋


游牧,没有终结


  刚毕业的时候,有人在网络上联系苏德巴特尔设计T恤图案、图书插画等等。他奇特的设计风格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特别是为《年轻时候做过的那些荒唐事》设计的插图,逃脱了常规设计思路,怪诞、幽默、风格独特。慢慢地,有更多的公司开始向他寻求合作。2014年末,苏德巴特尔开办了自己的微店,专门销售自己手绘的商品。如今,他已经设计了100多款不同图案的围巾,材质也有很多,包括羊绒、羊毛、丝巾等……他的设计图案千奇百怪,夸张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充满想象空间的艺术张力。

  “我的很多设计最初都是从一张张黑白小插画开始的,在其他年轻人消遣娱乐、把酒言欢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满脑子想的都是创作。搞创作的人要经得起寂寞,有时状态好的时候不吃不喝一画就是一整天,甚至有时候好几天不出家门也是常有的事情。”

  对于苏德巴特尔来说,越长大想表达草原的欲望就越强烈。“蒙古人在草原上世代生息,游牧生活非常丰富和神奇,原始的萨满信仰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可以创作的元素很多。”

  “我从大学时代开始关注一些国内外绘画大师的作品,最早喜欢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后来迷上了夏加尔,一发不可收拾。”

  马克·夏加尔,1887年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贫穷的犹太人家庭,被称为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他从犹太人的家庭背景中获得了非同寻常的神秘灵感以及来自犹太人民间故事和宗教信仰的力量,他的作品违背传统绘画常理,依靠内在独特的诗意力量把来自个人经验的幻想感觉和美学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呈现。

  苏德巴特尔对马克·夏加尔的作品情有独钟并不是偶然的。在他的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蒙古族草原文明的象征性艺术表现风格。

  对于很多蒙古族青年来说,游牧文明在都市生活中的影响日渐式微。但是苏德巴特尔不这么认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他依然可以在创作中感悟和表现游牧文明。高颧骨、微微上斜的眼角、宽阔的面庞,这些都是他对蒙古人面部特征的提炼。蒙古妇女头饰高贵、大气,不论是察哈尔、鄂尔多斯还是土尔扈特,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手绘设计里,苏德巴特尔将蒙古妇女头饰中的美丽元素提炼出来进行了重新组合,用自己的理解表现蒙古族的文化。

  微店的生意很火爆,很多买过苏德巴特尔设计品的顾客慢慢都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虽然大家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但在互动、交流、理解当中,苏德巴特尔收获了很多赞美和回馈,这也给他带来更多的自信和鼓励。

  “民族元素绘画让人喜欢,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对于美的情感共鸣。蒙古族文化艺术从远古一路走来,从未离开过。”苏德巴特尔的手绘作品,就有这样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有人说他的风格像毕加索,运用超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神秘世界。苏德巴特尔认为他只是在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把这个声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在做设计的人非常多,风格和形式五花八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大众审美的多样性,我寻求自己喜欢并能自成一派的东西。开微店通过经营自己设计的衍生产品,可以让我有条件创造更好的绘画与生活环境。它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初步了解到绘画和受众、设计和市场的需求,通过这些认识与思考,也给了自己更多角度去发挥特长。”

  苏德巴特尔有很多年没有回草原了。只有画画的时候才能亲近它,怀念它。对于他来说,小时候在草原上的记忆片段非常珍贵,能感受到草原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并且世代生息的民族智慧。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童年珍贵的生活体验,多年来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执着探索,让我在创作时多了一份感触。我的创作离不开草原和牧民的生活,草原文化代表了我要赞美的一切瞬间,真希望它能够永恒!”

  古老的呼麦伴着马头琴声由远及近,神秘世界的门打开了,苏德巴特尔带着他的小怪兽站在门口。这一次,你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探秘?


640.webp (5).jpg
苏德巴特尔设计的插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