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开创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筑起新青海精神的柴达木高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2-06-22

山川之间,一条条新建的道路连接内外;一排排崭新亮丽的新房,安住着万千群众;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书声琅琅;一家家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医院,为各族群众解除病痛……这些,都是新时代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的新气象。这些年来,海西州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连、血脉相融,用青山绿水的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亮色,绘就了欣欣向荣的民族团结进步壮美画卷。如今,这颗柴达木盆地的明珠正焕发出璀璨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在2017年成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称号的基础上,海西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融入青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工作,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走进大柴旦行委柴旦镇柴旦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民居。这个新搬迁入住的牧民定居村,处处都呈现出民族团结、幸福和谐的喜人景象。

出租车司机才仁东德布,过去他家住的是毡房,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现代化的家电家具应有尽有。“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给补贴让我们盖新房。孩子上学不但免除了学杂费,就连住宿费、伙食费也省下了,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政府还给我们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我们一家人都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党和政府的关心帮扶,让和才仁东德布一样的牧民群众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兰县夏日哈镇夏塔拉村曾经是海西州脱贫攻坚的重点村,全村有10余户特困家庭,芦光明家便是其中之一。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出扶贫信用贷款后,镇上的联点干部和包村干部为芦光明家牵线搭桥,解决了他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难题。和他一样,夏塔拉村的特困户们有的用贷款加上积蓄购置货车跑起了运输,有的搞起了家禽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海西州进步发展的根本基石。多年来,海西州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举全州之力实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目标。

创建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丰富创建载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成功创建,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动能,营造了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截至2020年,海西州1665户459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9个贫困村、7个地区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不足2970元增加到14000元以上,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海西州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海西州将家庭、社区、乡镇(村)、机关、学校、企业、军警营、寺院、市场、景区、网络作为创建工作主阵地、主渠道,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每年先进率都达到省定要求。以“十一进”为抓手,海西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党员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心中,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鼓励同学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在德令哈市建设路社区,“党建+民族团结”的创新工作方法把34家共建单位、80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员请进社区,帮助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同时,通过“在职党员+共驻共建”模式,整合党员、民警、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力量,成立社区共驻共建党建协调委员会,做到大事共商、要事共决、难事共办,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延伸到社区网格内,夯实创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不论是职业技术学院,还是建设路社区,都是海西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毋庸置疑,海西州创建工作的成果是丰硕的,成效是显著的。

2016年以来,海西州所辖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都兰县香日德镇、格尔木市长江源村、乌兰县茶卡盐湖景区、德令哈车务段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格尔木市青藏公路指挥部(将军楼公园)、海西州民族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州5个集体、5 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茫崖市花土沟镇等7个基层创建单位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都兰县香日德班禅行辕等5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海西州全州7 个地区全部通过考核,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市、行委); 8 个单位被命名为青海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84 个集体和231 名个人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一串串扎实的数据,一个个闪亮的光环,折射出海西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西州的创建工作将持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创建1811基础工程”,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提升全州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筑起新青海精神的柴达木高地,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青海省海西州创建办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3月青海增刊

责编:王孺杰     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