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开创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在那遥远的地方 满是花开的芬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2-06-30

上世纪50年代,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让人认识了青海湖以北的这片广袤高原。如今,沐浴着党的光辉,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一派繁荣气象,生活于此的汉、藏、撒拉等民族、近30万海北儿女共同守护着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探索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早在2013年,海北州率先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试点,2015年即形成了创建工作的“海北模式”“海北经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2021年初,海北州被命名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海北州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认可、富有特点的创建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建立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坚持高位推进。建立州级领导重点承诺推进制、“一把手”负总责制、州级领导干部“1+10”联系工作制、干部包干制、部门分工负责制以及州县党政“一把手”定期交流的民族工作制度,落实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创责任体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一体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

注重党建引领。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打造亮点、培育品牌、深化提升、推进创优“四大工程”作为主要举措,以“党建+民族团结进步”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形成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工作模式,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强化督导考核。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提升工作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同考核。


拓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会环境

打造共居好环境。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家庭”评选、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和示范街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整合游牧民定居、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推动各民族嵌入式居住,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了解、互帮互助,多民族团结友爱典型不断涌现。

激发共学正能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个一”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深刻领悟“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的内涵。

增强共事凝聚力。搭建社区民族事务服务中心、“民族之家”等平台,着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司法调解、养老托幼、帮学助困、扶弱救残等公共服务,为建设美丽富饶新海北夯实社会基础。

创新共乐新载体。着力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杯”锅庄舞大赛、青少年才艺大赛、知识竞赛及藏历年迎新春文艺晚会、花儿演唱会、赛马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了一批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特色村寨,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化传承人。


实施“四大工程”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面向干部实施示范带头工程。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平台,高标准建成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打造“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和时代楷模尕布龙纪念馆,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

面向青少年实施筑基工程。全州各类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统一使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统编教材,打造特色文化校园、文明校园,持续推进民族歌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书画及手工艺传承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民族团结进步教材进课堂“五进”活动,引导各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

面向宗教教职人员实施引导工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律法规、国旗、领袖肖像“五进”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增强了教职人员爱国爱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面向农牧民群众实施强基工程。以州县党校、“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为载体,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推进创建工作的水平。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解决农牧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确立“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实施产业发展、安居房建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措施。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聚焦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级现代生态示范园。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等一批生态项目陆续实施;四级河湖长责任制全面落实,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国土绿化全面加速,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地区称号;建成全国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近年来,全州80%以上财力用于发展普惠共享的社会民生事业,养老、就医、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网织得更加紧密,城乡低保、大病医疗、农牧区危房、退役军人服务等兜底政策日益完善。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全方位、零死角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确保各族群众对疫情防控知识“全知晓、全覆盖、零障碍”,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共同战疫,为全面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持续建设平安稳定和谐家园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用法治手段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四库网络信息”平台、“德瓦尕宝”乡村治理模式、“一核四微四治”治理模式、“1+5+N”五长制服务体系、“监评会+N”“能人议事会”等新模式,进一步丰富社会治理内涵,形成了具有海北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州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景区100%全覆盖,四县全部进入省级平安县行列。



文:本刊通讯员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3月青海增刊
责编:江凌  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