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泸定抗震救灾彰显民族团结伟力
发布日期:2022-11-30

9月8日,武警战士利用简易木桥为泸定县磨西镇青岗坪村的受灾群众搬运生活物资 段力新 摄.jpg

9月8日,武警战士利用简易木桥为泸定受灾群众搬运生活物资 段力新/摄



中华民族一家亲,守望相助心连心。


自9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以来,甘孜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实践行动联谊联络机制作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灾,让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强大力量。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灾情发生后,来自泸定县、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州直工委、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综合执法局、新川藏运业、武警二支队等联系单位的4730 多名各族干部职工,以及各单位的“石榴籽工作中心”“石榴籽小分队”等团队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第一时间与震中21694 户联谊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受灾情况;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传递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与此同时,还向联谊家庭宣传地震自救、避险科普知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加强对受灾联谊家庭的心理疏导,做好受灾群众思想安抚和情绪稳定工作,引导和鼓励大家走出地震阴霾,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决心,齐心协力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


“灾难无情人有情,危难当前显担当。甘孜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开展两个多月以来,干群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深。在这次大灾面前,各族干部职工和群众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正是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生动实践!”州民宗委主任苏元明深有感触地说。


灾区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所思所盼,始终是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联系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深切的牵挂、努力的目标——


甘孜州民宗系统积极响应州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重要信息及时报告制度,在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下迅速组建起由党员干部带头的州民宗委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奔赴泸定灾区。同时,成立实践行动宣传专班,深入一线深入挖掘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各族干部群众感人事迹、动人故事,推出“石榴花开籽同心——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系列报道,在全社会积极传递正能量。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综合执法局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群众所想,累计4次深入灾区沙湾村、牛背山村蒲麦地组 464户联谊家庭开展实地走访慰问活动,向联谊家庭发放大米、清油、茶叶、月饼等生活物资,发动干部职工向两个联系村捐款2.25万元。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快速反应,当即组建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实践行动要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成为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顶梁柱、主心骨、带头人”。


州直工委组建8支250余人的党员突击队有序进入震中地带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从州直工委留存党费中紧急划拨25万元支持灾区前期救援工作,向州直机关76个基层党组织5000余名党员干部发出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倡议。


泸定县快速成立10个工作专班,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核灾救灾工作。一顶顶蓝色帐篷迅速有序搭建,一面面党旗成为最暖心最美丽的色彩,一个个工作人员主动亮出党员身份,7个“石榴籽工作中心”和85个“石榴籽工作室”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石榴籽小分队”则用心守护着31 处安置点5000余名受灾群众。同时,全县90余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业主自发捐款捐物价值62万多元,部分爱心人士无偿提供机具、设备、车辆等救援急需物品,尽己之力积极支持应急救援工作。


州财政局主要领导迅速率队深入灾区核灾查灾,紧急争取5000万元专调资金用于受灾地区抗震救灾支出,并开通财政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武警二支队695名战士分两个梯队深入磨西镇、得妥镇开展救援行动;新川藏运业公司及时调配地震应急客运车辆,积极为应急救灾车辆提供保障服务……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秋节当天,州“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职工深入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开展“中秋暖心· 情系灾区”实地走访慰问活动,向奋战在一线的抗震救灾人员送去月饼、口罩等物资,并抽调业务骨干全程参与抗震救灾群众工作。此时,在200多公里外的甘孜州道孚县,好几个村的村民以及县里的爱心人士和企业自发组织起来,制作了一批当地的特色月饼——花馍馍,这些寓意美好的“同心圆”月饼在中秋佳节送到了泸定受灾群众手中。


“我们会一起帮助大哥大姐把家重建起来,尽快恢复生产,乡村振兴一个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大家一定要有信心!”震后的第三天,泸定县乡村振兴局干部康霞就来到了联谊户肖学兵、倪永莲夫妇暂住的帐篷里慰问,加油鼓劲、出谋划策,让夫妻俩感动得几番落泪。


在贡嘎山小学临时安置点,泸定县委党校干部龙辉细心地为联谊户杨国强老人试穿新鞋。这段时间,龙晖经常来看望老人,“我昨天看到杨老还穿着拖鞋,这几天下雨怕他感冒,就悄悄问了鞋码,今天赶紧买来让他试试。”联谊干部的暖心举动让77岁高龄的杨国强十分感慨,“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全心全意地关心、照顾我和老伴。每次她们一来,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倪莎妹妹特别关心我,得知我们一家住在临时安置点,就马上赶过来看望我们。” 泸定县磨西镇磨子沟村村民刘忠容言语里满是感激。自从今年7月甘孜州海螺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干部倪莎与她联谊结对,两个人就成了彼此牵挂的好姐妹。地震后,刘忠容很快就接到了倪莎的电话。眼下,倪莎正在积极帮刘忠容的女儿联系就业的事情。联谊结对干部实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也让这一家人对灾后重建新家园更加充满信心。


“卡莎莎,卡莎莎(彝语意为谢谢)……”9月16日,受灾群众肖琴终于坐上了回娘家的大巴车。上车前,已有身孕的她紧紧握住了泸桥镇北段社区“石榴籽工作室”负责人龚建平的手,不禁热泪盈眶。“许多人给我们提供了帮助,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知道,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育籽员’们的帮助,我们渡不过这最艰难的时刻。”经历地震后的肖琴身无分文,家人又都在外务工,她在安置点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有干部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了衣物,这次去石棉县投奔家人的车费也是龚建平垫付的。


……


在连日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为结对联谊户买生活用品,帮结对联谊户解决就业,与联谊户一起在田间地头忙碌,给联谊户家的子女辅导功课,第一时间向遇到困难的联谊户伸出援助之手……甘孜州各族干部职工千方百计帮助受灾群众解决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的事,实现了从“住村里”到“住家里”再到“住心里”的转变。


中华民族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也体现得尤其突出。


“黄院长,医院需要您,派我去!”地震发生后,东西部协作浙江省选派到泸定县人民医院的医师王坚主动请缨,带领20名党员医护人员直奔地震重灾区——得妥镇,组建2个医疗救治转运组,救治转运群众80余人。同时,医疗“组团式”帮扶专家人才、泸定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君华与一线医疗队高效联动,收治伤员140余人,架起了生命接力的绿色通道。抗震救灾期间,甘孜州160余名医护专家人才第一时间成立医疗救治工作队,设立临时医疗点6个,组建巡回医疗队2支,为集中安置点群众发放防疫藏药“大锅汤”3000余份,紧急开展伤员救治、转运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我没有熬夜、喝酒,可以献血吗?”“我献300毫升。”……9月6日上午9点半,康定市中桥爱心献血屋前人头攒动,许多市民自发前来献血。地震发生后,为保证临床供血充足、及时抢救伤员,甘孜州中心血站向社会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书,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倡议发出后立即得到了广大市民积极响应,血站外逐渐排起了100多米的长龙。大家的热情让我们很感动。”甘孜州中心血站站长徐俊没想到,仅一天时间就有110多名爱心市民成功献血,累计捐献3.6万毫升血液,满足了地震伤者救治需求。


9月9日中午,一个锅炉、一个灶台,两罐煤气、一顶雨棚,就成了康定市某饭店老板张奴合和他店里6名员工在灾区的牛肉面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临时搭建的面馆完全免费。吃着香喷喷的牛肉拉面,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广场安置点的群众不停点赞。原来,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被无数奋战抗震救灾第一线“逆行者”事迹所感动的张奴合就和饭店员工一道,带着价值上万元的面粉、牛肉、食用油等食材,驱车来到磨西镇,免费为安置点群众和志愿者、救援人员等做牛肉面。


9月14日,泸定县泸定桥小学举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携手奋进新征程”复学第一课暨向地震灾区献爱心捐赠仪式。在活动中,全体师生纷纷踊跃捐款,拳拳爱心汇成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涓涓暖流。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展现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的手抄报和画作等。这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作品,都是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的。眼前的抗震救灾,更是让全校师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


截至9月13日,灾区各项救援工作全部结束。来自各方的救援队伍陆续撤离之际,泸定县群众纷纷夹道相送,感谢这些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的逆行英雄。在泸定县得妥镇、磨西镇,各族群众自发送别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一个又一个鸡蛋、月饼、苹果被塞到救援人员手中,一条又一条哈达系在了救援汽车上,一声又一声真诚致谢持续不断……不少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场面令人动容。


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泸定抗震救灾,再一次彰显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伟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这,也正是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希望所在、信心所在和力量所在!


B720507BC2250257B0D4AD76CE4133ED.png

9月7日,志愿者在磨西镇的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分餐 沈伯韩/摄



延伸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凝心聚力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今年7月1日,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正式启动。该行动以全州农牧民家庭为主体,计划用5年时间建立全州65457名公职人员全覆盖联谊264974个农牧民家庭的常态机制。截至目前,全州44名州级领导干部、84%的县处级干部已全面完成首次入户联谊工作,其余干部将于10月1日前全面完成首次入户联谊工作。


具体而言,这项实践行动将采取“1+2+N”模式,“1”即干部职工联谊本人家庭;“2”即干部职工义务联谊父母家庭、配偶父母家庭;“N”即联谊2户以上农牧民、城乡居民家庭。成立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州、县(市)成立实践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乡(镇)成立“石榴籽工作中心”,村(社区)成立“石榴籽工作室”,确定2至3名“育籽员”,具体协调联络推动实践行动,引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积极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甘孜州民宗委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刘雅 )




文:周燕 龙慧蕊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9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