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弦歌不辍 合鸣之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音小记
发布日期:2023-07-14

图一南音演奏.jpg

南音演奏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用闽南语演唱,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它广泛流传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也随着闽南人的脚步,传播至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正所谓:“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2009年,南音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乐曲由50套带唱词的“指”、15套纯器乐曲“谱”以及上千首带唱词的散“曲”构成,海内外南音人将这些乐曲视为珍宝,齐心合力传承弘扬。本世纪初,清代《清刻本文焕堂指谱》和《袖珍写本道光指谱》面世之时,人们发现当代南音人传承的乐曲竟与几百年前高度一致。


南音不绝,一脉相承。各地南音传人都尊崇五代后蜀后主孟昶为祖师,称其为“孟府郎君”“郎君大仙”。海内外各大南音组织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及八月十二,都要祭拜祖师。


南音的传播地域广泛,各地南音人出于共同的乡情和艺术追求,往来密切,亲如一家。厦门“集安堂”南音社成立于1882年,早期成员来自泉州的安溪、安海、惠安、南安等地,“集安”之名即由此而来。而菲律宾著名的南音社团——长和郎君社,则成立于清嘉庆年间,迄今已传承200多年历史,最初正是由泉州侨胞陈锦戈发起创立。


南音人之间互称“弦友”。弦友拜访南音馆阁,需要先拜过馆内供奉的祖师神像。每当举行重大活动,如馆阁成立周年庆典、南音大会唱等,皆广邀海内外南音人共襄盛举。泉州市的200多个民间南音组织,也一直弦歌不辍地守护着这一文化瑰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人做出了许多创新尝试。


泉州南音传承中心(原泉州南音乐团)和厦门南乐团作为南音界的两大专业社团,不断有新作问世。前者代表作品如打击乐合奏《赏春》、舞台剧《阔真真》,后者代表作品如大型南音乐舞《长恨歌》、舞台剧《文姬归汉》等。我国台湾地区的“汉唐乐府”和“心心南管乐坊”的创新作品也广获好评,如结合了南音与梨园科步的《艳歌行》,以及现代歌剧《羽》《葬花吟》等。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创作了融合音乐、戏曲、光影等元素的《九歌·意象》等。近年来,这些作品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的南音艺术家出访菲律宾时惊讶地发现,当地一些华裔青年虽然日常交流不会说汉语,但是唱起南音时咬字吐音却是地道的泉州腔,他们的父辈也希望他们把最纯正的南音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南音其实并非土生土长的闽南音乐,而是来自中原地区,曾与宫廷贵族音乐密不可分。历史上中原人多次大规模迁徙入闽,也带来了中原的文化艺术。尤其是唐末王审知和北宋赵氏皇族,随同他们而来的宫廷贵族文化中,音乐自然是不可少的。正是这些中原音乐促进了南音的形成。


南音总给人以典雅、高贵、精致之感。南音之美,亦与中原文化源头息息相关。演唱时,歌者持拍板居中,琵琶、三弦为一组,位居歌者右侧;洞箫、二弦为一组,位居歌者左侧。这种组合方式,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如出一辙。南音所用的琵琶和拍板非常古老且独特,其型制和奏法都与敦煌壁画中自北凉以来频频出现的横抱琵琶、自隋始见并于中唐后频繁出现的拍板,以及《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的琵琶和拍板极为相似。另外,南音唱词所唱内容多出自宋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故事,所用曲牌多来自历史传承,如【皂罗袍】【锁南枝】【梁州序】【集贤宾】【驻云飞】等。南音祖师孟昶及花蕊夫人推崇曲子词,《花间集》共收录包括花蕊夫人作品在内的曲子词500首。敦煌藏书中有一本《云谣集》曲子词,学界认为与西蜀曲子词一脉相承。而广泛流传于甘肃地区的曲子、曲子戏,其渊源可追溯至敦煌曲子词。如此看来,南音曲子与五代曲子词有着某种联系,而为曲子伴奏的三弦、四页瓦、碰铃等乐器也皆见于南音乐队,齐声合鸣,音韵相连。


古老独特、底蕴深厚的南音,无愧为“中国传统音乐活化石”。进入新时代,各地南音人携手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让这一中华民族音乐艺术不断焕发新活力!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陈燕婷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03期

编辑: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