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创建进行时
回乡“一家人”——写在吴忠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之后
发布日期:2016-06-02

穆民新村里的回族女孩手端盖碗茶喜迎游客 摄影刘娴.JPG

穆民新村里的居民手端盖碗茶喜迎游客


2013年的夏天,对于宗立冬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这一年,他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乘上西去的列车,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家乡青岛,来到贺兰巍峨、黄河奔涌的神奇宁夏,成了吴忠市的一名基层干部。头顶天仍蓝,足下土仍沃,人生却自此展开崭新的图景。

与他谈起人生的选择,这位平时话不算多的年轻乡干部默默地将目光投向前方的一片沃野。他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前年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入户走访,挨家挨户去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宁夏春天风大,不慎被风沙迷了眼睛,一时间疼痒难耐。又吹又洗,都不奏效。这时一位老大娘凑过来,仔细查看后,竟伸出舌头帮他把眼球上的沙粒轻轻舔了出来。心头一惊,我的眼睛湿润了,不是被沙粒硌的,而是被大娘感动的。我知道,大娘没有把我当外人,而是当成他的孙子看待。我们是一家人。

这份难舍的民族情缘,让这位年仅25岁的汉族青年决心要扎根宁夏,扎根基层。

初来乍到的宗立冬从学说银川方言开始,走烂泥路受日头晒,吃本地饭了解本地事,学习回族历史文化与伊斯兰教义,逮着空子与村民聊天,帮他们解决点小困难。他明白最好的融入是将心比心,最好的方法是埋头苦干。如此一来,群众已经不再把他当外人,工作也逐渐打开局面。

民族工作的道理千条万条,归结到一条,就是把各族群众当亲人,为各族群众做好事,一切为了各族群众,一切依靠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宗立冬始终牢记在心,并落实在行动上。

大道至简。这种“重在平时、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深入基层、打成一片”的工作方法,在宗立冬所在的吴忠市体现得尤为突出。



吴忠是宁夏的缩影: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荟萃,滔滔黄河与秦渠汉渠等九大干渠又将这片土地浸润得水韵丰盈。全市5个县(市、区),总人口143.7万人,居住着回、汉、满、蒙古等27个民族,被誉为“中国回族之乡”。辖区五大宗教俱全,共有宗教场所2014处,其中伊斯兰教1373处,是全区乃至全国伊斯兰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信教群众多、教派门类多、宗教场所多、大型宗教活动多的突出市情,决定了吴忠市民族宗教工作在全市乃至自治区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吴忠人勇于和善于创新。他们结合实际,总结出民族团结创建“585”工作模式;他们开展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细胞工程”,使创建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广泛覆盖、人人参与;他们创造性地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六进”拓展为“八进”,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他们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发挥作用,争做促进和谐、助推发展的“八大员”;他们在全市宗教界推广运用“用情感沟通、用真情引导、用亲情感化、用热情帮扶”的“四情工作法”,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吴忠市桩桩件件的好事深入人心,在整个自治区打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响亮的品牌。吴忠市民宗局局长马玉忠说:“好的政策举措要惠及一方百姓,就要取之于民,没有深入基层的调研、没有扎实的群众工作基础,就不会有我们吴忠的这些经验之谈。”

千盏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千言万言,不如好事一件。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各民族群众的满意度,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应当充分征求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考虑他们的感受,照顾他们的利益。可以说,吴忠市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吴忠大地结出了硕果!



宁夏的乡土沃野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俺们缺水、缺发展,但从来不缺和谐!”

“从来不缺”的自信,来源于哪里?

2013年4月的一天,是吴忠市利通区金塔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峰出殡的日子。社区回族居民白红艳彻夜未眠,凌晨5时多,她来到赵峰家。

楼下,早有百余名居民等在那里,其中近一半都是和她一样头戴白帽的回族群众。人越聚越多,小区里站不下,便挤到街边的人行道上。听说赵峰出殡,利通区乃至吴忠市的很多干部、职工、居民甚至出租车司机都纷纷赶来,不分民族、不分信仰,大家都想送他最后一程。花圈沿路排成了两行近百米的白色曲线,仍在不断延伸⋯⋯

一位汉族书记的离世何以在当地回族群众心中掀起波澜?

花甲之年的回族大爷金玉宝说:“赵书记从不嫌弃我们这些困难群众,和我们走得最近,帮我们最多,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念想。”如今说起赵峰来,他仍悲戚得如同自己失去了爱子。情之美景在于心!赵峰走了,却把一个“和”字种在了金塔社区1万多居民的心中。“重在交心、以心换心”,赵峰将民族工作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2011年,吴忠市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创建标准。从组织领导、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综合服务、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对“民族团结进社区”提出了要求。社区通邮政、通电话、通宽带,户户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早已成为老生常谈,建社卫生室、便民超市、图书室和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新要求陆续被提出。不仅如此,服务流动人口,救助困难群众;扶持下岗职工就业、创业;设立服务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创建的更高标准。

2016年1月,吴忠市胜利镇的富荣社区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此项殊荣来之不易,倾注了富荣社区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令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郭红霞引以为傲的,是社区开展的“百姓百件事”工作:“这是一项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好事,为我们社区的百姓解决了很多问题。”

富荣社区每年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百楼万户大走访”,了解回汉群众生活需求,征集居民“微心愿”,梳理成“聚焦百姓百件事”为民服务事项,借助社区联合党委力量给予解决。去年以来,社区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先后投入21万元,为辖区小区更换管网、安装大门、维修路面、安装天然气等,改善了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开展“党员结对、邻里互助”系列结对帮扶。目前,已结对220对,为78户家庭圆梦。今年,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用餐问题,社区将开办便民餐吧,依托利通区“宁居通”智能化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集中配餐、送餐上门等服务。目前,已有21位老人预定了配餐服务。

世间有大爱,群众信真情。一件件小事如涓涓细流流入百姓的心中,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艳丽绽放。“从来不缺和谐”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此。



2016年初,宗立冬调任东塔寺乡乡长。目前,他正全身心投入在利通区健康产业园的新项目中。它位于东塔寺乡穆民新村,距城区3公里。穆民新村,顾名思义是一个回族村,隶属利通区东塔寺乡石佛寺村,有居民68户,320人,均系回族。

自1989年始,穆民新村先后建成一处2800平方米的民俗小游园、一座1200平方米的回族民俗博物馆、一条350米长的回族特色民居长廊、改造家坊接待户48户。2007年,这里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保护点、国家首个家坊式穆斯林风情旅游景点。

村口矗立的回族民俗博物馆,布展涉及回族生活、农耕、建筑、文化等,再现了回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推开铁门上贴着“家坊式旅游接待户”牌子的一户人家,眼前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长方形庭院内,西南5间正房墙面一律青砖到顶,配着朱红色的仿古木窗木门,门头和窗棱上雕刻着明清时期的建筑花纹。西厢房里散发着一股油炸面食的诱人香味。进入正屋大门,迎面是两个样式老旧的红色木柜,旁边是一个原色木制仿古架,大堂中央摆着一张圆桌,桌上有油香、馓子和八宝盖碗茶。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宗立冬对我说。这位扎根基层的青年干部,道出了宁夏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

吴忠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早有“水旱码头”之称。在唐代,吴忠(灵州)成为当时中国西部仅次于长安的国际商贸大都会,途经这里的穆斯林贡使和商旅不计其数,带来了阿拉伯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历代入贡的香药逐步融人中华医药宝库,被称为回族民间医术或“回坊医”。在理论、药物、炮制方法、民间疗法、验方等方面,回医药都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回族聚居区乃至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吴忠不断发掘这个特有的历史文化宝库,结合利通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既定目标,立足“中国回族之乡”及穆民新村回族村庄的浓郁回族文化基调,以“民族文化带动产业,产业带动民族文化传播”为理念,建设集回族医药研发制造、健康养生养老服务、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民族文化展示与家访接待为一体的健康产业园。

“健康产业园”这个理念在西方国家早有运用,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涉及。宗立冬说:“目前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近150家,专门生产回药的企业却没有。回族医药长期散落民间,缺乏集团优势,抢救、发展回族医药迫在眉睫。”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吴忠市内规模最大、最具回乡特色和影响力的健康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的建设将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推进吴忠市区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全区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绿色产业经济。这是吴忠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当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的那一天,绘就出的将是一幅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宗立冬感慨道。


丁和飞阿訇在认真的学习法律基础课程 摄影刘娴.JPG

丁和飞阿訇在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在吴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方面,清真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小摩擦、小冲突,请阿訇来就可以帮助解决问题了。阿訇的话大家听得进去。”利通区委统战部长杨玉龙说。

民族宗教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那张利通区宗教场所扁平化管理示意图,体现了宗教事务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图中绿色的新月图标,代表清真寺所在位置。配合这张示意图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电话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个阿訇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每一座清真寺所辖范围。杨部长告诉记者:“当有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我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清真寺的阿訇,请他们前去协助处理,一般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吴南清真大寺,有一个由寺管会主任和开学阿訇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那里的阿訇结合教义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跟吴南清真大寺一样,吴忠市各地1300多座清真寺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难怪,当地广泛流传着“一名阿訇一堵维稳墙,一个清真寺一个稳压器”的说法。

不仅仅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如今,他们将宗教人士的这种作用发挥总结为“宗教人士八大员”:政策法规普及员、党群关系联络员、特殊人群帮扶员、健康生活指导员、慈善事业宣传员、民风建设讲解员、脱贫致富引导员。在吴忠,宗教人士争当“八大员”蔚然成风,涌现出如丁和飞阿訇、王金玉阿訇等一批优秀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当前,利通区和吴忠市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将宗教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在丁和飞阿訇的日常工作中,有项任务十分重要,那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阐释《古兰经》和《圣训》教义。比如在谈到诚实守信时,丁阿訇总结道:“ 《圣训》中有多条教义都涉及到诚实守信,‘不讲信用者没正信,不守盟约者无正教’、‘骗子不是我的教民’、‘协商者当互相忠诚信任’、‘最大的欺骗,是给同胞谈话,他信任你,你却说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伪信士的特征有三,撒谎、失信、奸诈’等等。”

从《古兰经》和《圣训》的众多教义中挖掘阐释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并非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研究,丁阿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总结出《穆斯林为人处事准则》,共十三大类、89条。每次“卧尔兹”演讲,他都会在其中加入这部分内容。他常常对信教群众强调:每一位中国穆斯林,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其次才是穆斯林,民族进步、和平宽容应当深入每一位中国穆斯林的心中。

民族团结花正红,回汉一家情更浓。


采访后记:

我在吴忠的采访,结束于一顿其乐融融的家常晚餐之后。也就是在这顿晚餐中,我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回族名字:阿伊莎。

据说回族在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名。阿訇会选择《古兰经》中某一位圣贤人的名字作为新生儿的姓名。陪同我采访的回族女孩苏灵凤,管这样的起名方式叫“随缘”。

我的回族名字是随意得来之物,自然也是“随缘”。但此“缘”不是某一位阿訇所赐,而是来自于一群热情好客的回族朋友和民族工作者。我将此“缘”看作是民族情缘。就像宗立冬因为那一份难舍的民族情缘留在宁夏,奉献自己的青春一样,我也会将绵绵深情寄托于此,为这美丽的回乡祝福⋯⋯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