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叶梅:讲好中华民族文学故事
发布日期:2024-01-11

       当代作家叶梅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来,通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始终耕耘在民族文学这方沃土,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阿拉伯、俄等多种文字,将中华民族文学故事传播至世界各地。作为中华民族文学故事的优秀讲述者,成就叶梅的是才华,是热爱,更是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一片赤子之心。


在长江黄河的滋养中

       反映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鄂西地区以及长江三峡沿岸各族同胞向往现代文明、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是叶梅早期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

       在这些作品中,当地的民族风情、女性形象、文化身份等,是读者颇为关注并时常讨论的话题。叶梅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滋养,从而有了超越某个民族和某个地域的特性。

       叶梅生于湖北巴东,祖籍山东东阿。前者属于长江流域,后者则有黄河流过。这两个区域的山川大地以及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一直令她魂牵梦绕。在她的生命基因里,始终熔铸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所以,她一次次回到黄河岸边的村庄溯源,又一次次进入长江三峡两岸的山乡探访。这是寻梦、寻根,更是一种交流融汇。

       长江与黄河,一南一北,孕育出的南北方文化相交相融,串联起地理空间上的东部与西部,又支撑起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时空。唯其如此,使得土家族作家叶梅具备了非常开阔的视野和格局。

       自古以来,土家族便在长江中上游流域、云贵高原等地区繁衍生息,与汉、苗、侗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土家族的历史和命运是中华民族历史和命运的缩影。

       在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叶梅提炼出了土家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要过河”的精神特质。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不懈追求,如同动人的旋律久久回荡在她的作品当中,并通过对“妹娃”(泛指土家族女性) 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文学刻画,得到集中而充分的呈现。正如她在小说集《妹娃要过河》后记中的叙述和思索:“在河的彼岸,星空闪烁的彼岸,有着女人的希望,虽然河水深浅不一,有着不可知的风起云涌,但过河——是一件多么诱惑女人的事情。这些要过河的女人,闪动在我的小说里。对命运改变的期许,对渡过河流的心驰神往,浪漫与现实,温情与倔强,使她们在不同岁月里有着相似的梦想。”

       就这样,叶梅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命运变迁。例如小说《最后的土司》,篇名就带有一个民族现代转型的隐喻。作品中,隆重的土家舍巴日祭祀仪式,就是人们不断走向新时期新生活的象征。

       大江大河滋养着叶梅及其创作,使其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学之花。

       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

       1981年创刊的《民族文学》,是各民族作家成长和文学发展的摇篮。2006年,叶梅接任《民族文学》杂志主编,这让她的文学理想有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

       秉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叶梅倡议在杂志封面赫然印出编辑方针——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凸显了《民族文学》与时俱进的追求。

       “民族风格”,体现我国各民族文学百花齐放、生机盎然;“中华气派”,展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整体形象;“世界眼光”,呈现世界性的格局和开放自信的胸怀,足以让中国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互鉴;“百姓情怀”,彰显文学人民性的情感化、艺术化,让各民族作家扎根本土投身创作。

       这一时期的民族文学创作,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文学理念已经成为主导性话语和学术理念。叶梅和同事以《民族文学》为阵地所倡导、实践的这种观念,促成了民族文学理论批评与民族文学创作的同频共振,对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此,叶梅曾阐释说:“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中,各民族一直是相互‘濡染’的过程,从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文学创作,必须要反映这个历史的主流和必然。”

       于是,对各民族作家的扶持、作品的发表、创作的引导,成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话语体系的具体体现,《民族文学》办刊宗旨由此进一步强化。

       始终“像兄弟姐妹一样”看待各民族作家,“就像是我们的宝贝一样”对待各民族文学作品。叶梅和同事将这种导向贯穿于《民族文学》的生动实践中——策划“祖国颂”、改革开放30周年、喜迎奥运等重大主题作品专辑;关注新疆、广西等边疆民族地区的作家队伍建设和文学创作发展;组织多民族作家采风团,通过文学的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民族文学》打造成团结各民族作家、展示中华民族文学风采的国家级平台。


勇毅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永远心怀梦想,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目光坚定,脚踏实地,坚定执着。”在长篇报告文学《大对撞》(《粲然》)的后记中,叶梅如此写下感言。

       进入新时代,叶梅的文学创作发生新的转向,开始尝试以报告文学、散文、人物传记等非虚构文体,表达对祖国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往情深、无限憧憬。

       她于2019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大对撞》,生动记录了“大国重器”之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始末。回望长达5年的创作历程,让叶梅感慨和沉醉不已。书中主人公叶铭汉院士在《大对撞》书稿上写下的话语,无疑也是她的心声:“科学家与作家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就这样发生了‘大对撞’,那结果,恰似正电子和负电子冲撞后的新粒子,是长江与黄河的融汇,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壮阔恢弘的景观。”

       深受长江、黄河的滋养,叶梅的非虚构作品亦多与江河关系密切,如《穿过拉梦的河》《鱼在高原》《西渚的鸟儿和蟋蟀》《根河之恋》《有条河的名字叫龙船河》,等等。这些作品在她心中编织出一张纵横中华大地的水系,她心心念念的巴东龙船河儿女、山东东阿黄河岸边的远亲、青海湖畔的藏族姐妹、内蒙古根河两岸的鄂温克族兄弟……都是栖居在这些源远流长水系中的“亲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叶梅格外关注父老乡亲赖以生存的环境,强烈的生态意识就这样注入她的字里行间。在叶梅看来,只有青海湖纯净清澈,才有裸鲤顽强生命力的释放;只有根河“葛根高勒”(清澈透明),才有河岸各族同胞的幸福安康;只有长江、黄河“大保护”,才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美好前程……因此,她为自己的生态散文集取了《福道》这个书名,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幸福之道。

       在叶梅心中,还永不停歇地流淌着另一条长河——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长河,还珍爱着另一种“生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美画面。这也是促使她创作人物传记《梦西厢——王实甫传》的动因之一。

       叶梅认为,王实甫这位文学巨擘,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一滴水,折射出金、元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散发的光芒。所以,她用心用力用情为王实甫书写了一本传记。

       无疑,叶梅堪称中华民族文学故事的优秀讲述者,其作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了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文学注脚。

(作者为大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2期

文:李晓峰

责编:龙慧蕊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